□文/帥長斌
深化“浙鐵集團”科技創新路
□文/帥長斌
企業要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能否真正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
浙鐵集團公司要推進科技創新工作,就必須要樹立戰略思維、明確戰略目標、強化戰略推進。
(一)樹立戰略思維。即要使企業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形成自有的技術創新體系,鑄就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一是確立科技創新在集團公司的范疇問題。深化提升集團科技創新工作既要在技術革新、技術應用、自主創新上全面啟動,也需要在管理理念、體制機制,組織架構、要素配置等全方位推進。
二是明確技術創新在集團發展模式中的定位問題。不僅要盡快形成和壯大在化工產業上的技術創新能力,還要“以點帶面”,跟上管理創新的步伐,才能有助于我們在推進集團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特別是在推動后續產融結合發展上,明確方向,控制風險,少走甚至不走彎路。
(二)明確戰略目標。建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實現“行業領先、管理一流、品牌影響力明顯、具有持續成長性”的發展目標,主要把握好四個維度、三個著眼點:
四個維度:集團要通過技術創新活動,在技術創新能力、自主開發水平、產品質量、工藝技術、生產裝備、勞動生產率等方面走在國內同行業的前列;以自主開發為主,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產學研聯合相結合,掌握核心技術、占領技術制高點,擁有一批較為系統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逐步完成模仿創新、合作創新向自主創新的飛躍;以適應需求為目的、加強成套服務為宗旨,大力提高主導產品的可靠性和綜合技術水平,優先發展短線缺門產品、替代進口產品,形成具有本企業集團特色的產品體系;通過管理創新,形成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組織機構體系,形成多方位的員工績效考核體系,利用信息技術改革企業運作方式,使生產關系逐漸適應并促進生產力發展。
三個著眼點:著眼于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集團公司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科技興企戰略,必須進一步提高科技水平,發揮科技創新的重大作用,不斷提高企業服務和產品的科技含量;著眼于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集團公司積極穩健地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再造新的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力,不斷加大產業投資比重;著眼于打造“浙鐵品牌”的需要,通過科技創新,占領行業科技制高點,引領并支撐“浙鐵投資”、“浙鐵化工”、“浙鐵房產”、“浙鐵制造”、“浙鐵服務”等“浙鐵品牌”的建設。
(三)強化戰略推進。集團公司作為無關聯多元化的投資類企業,目前正處在發展模式轉型期,必須統一思想、齊心協力,動員全體干部職工,共同努力。第一,要建立責任體系。將組織目標與個人目標有機結合,按照不同的時間跨度分別制定工作目標,并提出詳盡的工作計劃、配合恰當的激勵與考核機制予以支持、落實。
第二,要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要真正樹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把科技創新作為極其重要的工作來抓;要把科技創新與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
第三,要理順機制體制。要結合企業的改革改制工作,依據新形勢的要求構建科技創新組織體系,把科技創新工作和企業的各項工作有機的協調起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促進科技工作。
第四,要做好科技規劃。所屬公司要找準企業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對事關企業戰略發展的技術領域和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集中力量、加大投入、重點突破;要提高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領導力和執行力,確保科技工作的措施合理、執行有力。
第五,要培育創新文化。加強企業制度建設,建設學習型企業,領導干部要積極參與創新工作,支持創新工作。
企業要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必須要借助“科技興企、人才強企”兩大戰略,核心路徑就是推進科技與經濟結合,依靠研發體系和科技人才,將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能否真正建立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
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需要頂層設計推動。企業建設科技創新體系,需要進行體制機制的設計、改革和構建。首先,創新體系組織架構建設。可結合集團管控研究成果,在專業化管理思路基礎上實行集中資源、重點、突破戰術,組建出具有持續科技創新條件和能力的行業內領先的創新科技平臺,使集團科技創新工作的狀態與正在加快推進中的第三輪轉型升級的要求相適應。其次,創新人才和研發能力建設。集團公司啟動“十二五”人才規劃,積極引入嫁接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參與組建浙大創研院等舉措,進而建立和壯大自身的科技創新體系。第三,創新機制和制度建設。企業應通過精益化與差異化的管理,激勵研發人員發揮聰明才智,創造更多的科技成果,并及時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優秀產品投放市場。
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需要全面統籌兼顧。建設科技創新體系,要高度重視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兩輪協調驅動。其一,堅持多項工作并舉,注重與集團公司正在開展實施的專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如,與“456”人才工程相結合,解決科技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問題;與“1345”產融結合體系相結合,解決科技投入及通道問題;與優化提升集團管控計劃綱要相結合,解決管理體制機制設計問題;與對標管理相結合,找到并學習先進企業的好做法;與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相結合,把控科技創新的風險控制等。其二,堅持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圍繞集團經濟發展的主題實現重點突破。按照科技要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宗旨,讓科技工作支撐集團公司的經濟發展;科技工作要圍繞集團公司跨越式發展、圍繞集團公司產業結構調整、轉化經營方式來開展,圍繞影響集團公司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技術瓶頸進行科技攻關,提高科技工作的經濟貢獻率。
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需要創新工作思路。實際上,集團的“十二五”科技創新規劃已提出了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若干思路,歸納為“421”工程。即:
——“4”指重點打造四個支撐:其一,研發支撐。通過加強產學研合作、培育產業孵化器,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其二,人才支撐。加強人才引進與培養,壯大科技人才隊伍,提高創新團隊戰斗力。其三,制度支撐。重點提高科技創新激勵力度,以技術骨干入股、參與經濟效益分配等機制,激發創新活力。其四,政策支撐。在集團系統內建立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政策對接,用足用好扶持政策。
——“2”指建立兩級協同的創新平臺,一是建立集團主導的創新平臺,整合創新資源,統籌管理,總體推進科技創新工作;二是充分發揮企業自身研發中心與技術部門的創新職能,多出研發成果,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
——“1”指發揮集團公司1000萬元科技創新基金的引領作用,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調配資源配置,為創新提供重要支持。
在“421”創新工作思路指導下,舉力推進科技創新工作,讓科技創新工作真正支撐起集團公司的第三輪轉型升級,著力解決“421”的“瓶頸”問題,加大加快工作節奏,進一步明確工作舉措。
實行集中資源、重點、突破戰術,組建出一個具有持續科技創新條件和能力的行業內領先的創新科技平臺。根據集團公司多元化產業的實際,有必要在縱向有層次、橫向有聯系的矩陣式的技術開發機構基礎上,整和有效資源,將現有的技術開發機構進一步建設發展成為創新機構的主要載體,使產品研究和開發工作(R&D)成為技術創新的核心。在機構上,形成以研發中心為核心、相關實體企業技術中心為落腳點、集團層面的科技創新領導小組與技術委員會為統領的組織體系,形成層次分明、縱橫互動的科技創新新格局。
技術創新成果的市場化和產業化,是技術創新活動的關鍵環節,也是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同時把保護知識產權作為重要保障。建議在集團內部借鑒成功的經驗模型,形成自有的技術創新成果推廣體系,不斷實現從“獨創-應用-再創”的良性循環,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保護知識產權是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激勵,是防止自主創新成果被侵害的必要舉措。保護知識產權,要求企業一方面加強內部管理,確保自己的商業秘密不被泄露;另一方面在獲得核心技術和新產品后要及時申報發明專利,以獲取法律的保護。
發揮企業技術中心、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創新平臺作用,加強前瞻性、共性技術及重大項目的研究,實現持續創新。在產學研合作層次和領域方面,發揮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智囊庫”和“信息庫”的作用,使高校、科研院所、咨詢機構的權威專家共同參與企業的戰略決策。在合作的項目上,重點選擇一批應用面廣、產業關聯度大、作用力強的共性技術,組建更加緊密的聯合攻關團隊,集中資源,重點突破。把自主研發與聯合開發相結合作為主要途徑,企業應積極與高校等開展合作,由企業出課題、出資金,由研發機構出人才、出技術,共同進行新產品研發,提高研發效率。把瞄準高端產品制定研發戰略規劃作為戰略基點,突出前瞻性,注重技術創新的廣泛性、有效性、長期性和社會價值。
(作者為浙江省鐵路投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