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羅帆
引企入“村”促進產業優化
□ 文/羅帆
臺州市椒江團區委以網絡創業作為服務農村青年創業的突破口,完善服務體系建設,通過不斷創新,積極整合資源,摸索出了適合椒江實際的工作模式。2012年6月,椒江團區委、前所街道團委聯合臺州聚寶盆電子商務公司,在前所街道橫蔣村試點“淘寶村”項目。該項目通過將各行政村的特色產業與農村青年對接,把各行政村的零星產業集中起來,采取網絡集中銷售的方式,進行網絡品牌統一整體塑造,以搭建青年創業就業平臺,形成特色產業研、產、銷產業鏈,促進傳統產業發展模式轉型升級。
——夯實團的組織基礎,為組織、服務青年提供陣地保障。一是將團工作擴展到眼鏡行業,推動眼鏡工業園區的區域團建。2011年12月,成立了橫蔣眼鏡工業園企業聯合團支部,邀請青年企業家蔣誠翔等擔任團干部。二是發揮行政村團支部作用。行政村團支部聯合該村知名眼鏡企業,主動為村中閑散青年提供加工、銷售和配送等崗位。該村的團支書蔣開洪就是從事眼鏡生產的企業主,目前正積極與團區委、聚寶盆公司聯絡,為青年提供更多的創就業機會。三是依托行政村、園區兩線團組織,掌握眼鏡行業發展動態。先后向橫蔣村70多家眼鏡企業、個體戶摸底,與10多名從事眼鏡淘寶銷售的青年座談,為企業制定生產、營銷計劃提供有用信息,也為“淘寶村”項目計劃的制定提供依據。
——開展青年創業培訓,為“淘寶村”正式啟動打好基礎。2012年6月,街道團委、村和園區團組織共同向團區委選送15名眼鏡業青年創業者,參加專業培訓,為青年創業者輸送企業戰略、市場分析、團隊合作和財務管理等企業生存發展必須的知識。同時,街道團委通過舉辦“創業明天·放飛夢想”青年農民網絡創業活動,將聚寶盆的網絡培訓引入眼鏡園區,有針對性地開設專題培訓、提供“一對一”的企劃指導。
——促成“村”企全面合作,為眼鏡產業的優化升級添磚加瓦。在團區委、街道團委的積極推動下,聚寶盆公司高層分別與橫蔣村兩委負責人、主要眼鏡生產企業主開展協商會談,確定在產品創意設計、品牌戰略策劃、網絡營銷培訓、零售產品代銷等方面開展合作。“村”企合作的眼鏡研、產、銷產業鏈基本形成,椒江首個“淘寶村”初具雛形。
椒江團區委以“淘寶村”項目為抓手,利用團組織的資源優勢,發揮好企業與街道、村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青農創業服務,推動聚寶盆公司與橫蔣村眼鏡業的全面合作,實現青年、企業、農村的“三贏”。
——有效服務青年創業就業,展示團工作力量。區、街道、村三級團組織聯合為農村青年送去了亟需的創業培訓,搭建了適宜的創業平臺,完善了創業服務體系。據統計,“淘寶村”項目試點以來,橫蔣村本地青年成功創業的達50余人,其中14名早先從事淘寶網眼鏡營銷的青年,在聚寶盆專家的指導下月銷售突破萬元;聚寶盆及眼鏡園區新提供近300個崗位吸納本地和外來青年上崗。
——帶動眼鏡產業優化發展,實現產業再集聚。橫蔣村“淘寶村”的建設,促進了當地眼鏡產業的優化發展。截至2012年9月,該村共有12家小型企業、家庭作坊開展了品牌聯建,5個淘寶旗艦店團隊投入運營,25家淘寶店網上開張,有71名青年加入眼鏡產業網絡營銷隊伍。眼鏡產銷情況的好轉,也帶動了橫蔣村及周邊村配套產業的集聚,“淘寶村”項目開展以來,眼鏡園區電鍍、眼鏡盒等企業增加了9家,物流、配送、倉儲業務的企業和個體戶新加入了7家,眼鏡產業鏈愈加完善。
——打響區域發展特色品牌,服務新農村建設。“淘寶村”給橫蔣村帶來的明顯變化,已經引起了周邊村,甚至鄉鎮街道的關注。素有“中國眼鏡之都”之稱的杜橋鎮也積極聯絡橫蔣村和聚寶盆公司,要求分享成功經驗,為日漸疲軟的眼鏡工業注入活力;生產嬰幼兒用品、流蘇的章安街道湖角、柏樹里村,加工農用噴霧器、衛浴的三甲優良村等都主動聯系椒江團區委和聚寶盆公司,探討在本行政村建立“淘寶村”項目的合作事宜。“淘寶村”項目已經成為了椒江團區委服務新農村建設的一大品牌。
(作者為臺州市椒江團區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