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立鋒
“四大國家戰略舉措”與浙江城市群建設
□文/孫立鋒
“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的實施,離不開城市群的支撐和依托;城市群建設,離不開“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的帶動和提升
2011年以來,國務院先后批復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舟山群島新區和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這為浙江改革發展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也給浙江城市群建設拓展了內涵、注入了動力。“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的實施,離不開城市群的支撐和依托;城市群建設,離不開“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的帶動和提升。
推動浙江加快融入長三角、參與國內區域競爭合作的必然要求。全球經濟空間格局的發展態勢表明,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為全球化在區域發展與合作中的必然趨勢和組成部分。當前,以上海為龍頭、江浙為兩翼的長江三角洲,已經成為中國區域一體化程度最高、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最大、發展前景最好的經濟區域。《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明確要將長三角地區建設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由此加速了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進程。近年來,上海加快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四個中心”,打造以虹橋大型復合樞紐為核心,城際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城際輕軌為依托的同城通勤網,國際大都市對周邊區域的極化效應更加明顯。江蘇蘇錫常中心城市和一批副中心城市競爭力迅速提升,城市影響力擴展到浙江邊界地區。面對國內區域間競爭日趨激烈的態勢,浙江要處理好與上海的職能分工,避免陷于國際大都市的“樹影”效應,必須較快提升浙江長三角中心城市和省域中心城市的發展能級,盡快形成更多的特大城市與大城市,并以此形成功能強大、集約發展的城市群,使城市群成為浙江城市化的主體空間形態,夯實浙江參與國內區域競爭合作的堅實平臺。

促進浙江統籌區域協調、提升區域綜合實力的客觀需要。國內外實踐表明,城市群的區域統籌功能要大于經濟發展本身,其經濟區功能大于行政區功能。城市群通過“以點帶面、聯線成網”來整合區域內相關城市的發展,從而形成大中小城市配套、城鄉一體發展、區域協調融合的空間格局。浙江“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省情,決定了區域經濟發展首先要突出區域統籌,而統籌區域發展的最佳途徑是推進城市群建設。就發展實際而言,杭州、寧波、溫州和“金華-義烏”在全省經濟發展格局中有著重要地位。但由于這些城市大多獨立于周邊區域自發發展,由此導致區域基礎設施與產業布局缺乏統籌規劃,區域發展協調性不強,區域整體優勢不突出。只有堅持城市群發展理念,在提升大都市區功能的基礎上,加大統籌發展力度,打破行政分割界限,更加注重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更加注重中心鎮小城市的發展,更加注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一體化建設,才能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空間均衡協調發展。只有在區域均衡協調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浙江省域功能的整體提升,實現浙江綜合實力的新跨越。
為城市群建設指明新方向。當前,浙江省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出現同質化趨向,產業發展同構化、區域內無序競爭,既違背了城市群發展的一般規律,也不利于浙江區域協調發展。國家批準實施浙江“四大戰略舉措”,對各城市群建設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將為浙江未來城市群建設指明新方向,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城市群協調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為城市群建設拓展新功能。與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圈相比,浙江城市群面臨著現代服務業發展不快、區域融合協調不夠、集聚輻射功能不強等問題。“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的深入實施,為各城市群更高層次發展提供新的舞臺、注入新的內涵。如舟山群島新區是我國完善沿海開放布局的重大戰略,其發展目標是成為環太平洋經濟圈的“橋頭堡”,目前正在爭取對外開放、港航物流、大宗商品交易等政策。若將這些政策優勢與寧波的先發優勢有機整合,將發生疊加和放大效應,促進包括寧波、舟山在內的杭州灣城市群成為長三角地區開放的引擎;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將在國際經貿、市場采購、保稅物流等方面賦予新的政策,有利于豐富義烏商品市場的內涵功能,并通過商貿貿易帶動浙中城市群的發展,更好服務浙江經濟發展大局。因此,國家戰略的實施,將為浙江城市群建設帶來新一輪的增長空間,形成新的參與區域競爭的優勢。
為城市群建設注入新動力。改革開放30多年來,浙江的競爭優勢表現為民營企業、塊狀經濟、小城鎮和對外開放“四位一體”發展上,四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帶動了城市群的發展。但到了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現階段,浙江作為“資源小省、空間有限”的先天劣勢沒有改變,而先發的體制優勢正在弱化,這給城市群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的深入實施,將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賦予一系列新的先行先試政策和管理權限,有利于形成新的政策和體制優勢。如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將在民間融資規范、地方金融創新、信用體系建設、個人境外投資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探索和實踐。可以預見,隨著試點的推進,溫州將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金融高地。而金融的探索經驗,對于整個浙江來說,都是適用的。因此,不管是溫州金融改革、義烏國際貿易改革還是浙江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實施,通過政策先行和區域共享,將有利于浙江集聚市場、資本、技術、人才等高端資源,為城市群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堅持優勢互補,優化城市群功能定位。國內外經驗表明,推進城市群建設最為關鍵的是功能定位和培育。浙江城市群功能培育要堅持創新中求發展,進一步優化各自定位,突出體現“四大國家戰略舉措”的新要求。杭州灣城市群要圍繞海洋經濟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更加突出港口物流、航運服務創新等功能,努力建設成為亞太國際門戶;溫臺城市群要抓住溫州金融綜合改革示范區契機,大力培育金融改革、要素集聚等功能,努力在資源要素特別是金融資源配置上闖出一條新路;浙中城市群要圍繞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積極發展市場采購、國際貿易等功能,努力成為國際小商品貿易中心。
堅持錯位發展,強化產業一體化建設。按照互動互補、集聚集約、創新創優、高質高效的要求,以大平臺、大產業、大項目、大企業為抓手,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強化創新鏈,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產業錯位發展,既要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也要堅持全省一盤棋統籌謀劃,科學選擇主導產業,強化產業協調,優化空間布局;聯合培育產業集群,重點做好縱向延伸和橫向聯合,積極培育優勢產業鏈,切實通過城市間的分工促進產業鏈完善;推進產業平臺建設,建立跨區域產業平臺的聯合開發機制。如三門灣區域地跨寧波臺州兩市三縣,區位條件優越、資源組合優勢突出、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三縣在開發三門灣區域上取得了較好共識,但也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設施建設不配套問題,迫切需要從省級層面予以指導和支持,以利于城市群建設。
堅持融合共建,推動海洋經濟一體化發展。海洋經濟是浙江城市群建設的重要本底,也是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要按照國務院批復精神,加快推進“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發展,突出抓好重點區域、重要產業、重大項目建設,力爭在“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有重大突破。寧波、舟山同屬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的核心區,地域相鄰、人文相親、交通相連、產業相融。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寧波要深入實施海洋經濟戰略、主動對接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做好大服務、完善大配套、推進大合作,繼續深化港航物流、經濟貿易、文化旅游等協作,共同建設浙江海洋經濟核心示范區,進而推動杭州灣城市群建設。
堅持要素共享,實施資源一體化配置。資源要素自由快速流動,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構筑現代化城市群的本質要義。要根據城市群的發展要求,建設統一開放的要素資源市場體系,實施區域內各類要素市場對接與配套,實現資源要素的有效配置與合理使用。拓展金融綜合改革試點效應,為放大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的區域影響,建議其相關政策向條件具備的區域覆蓋;在城市群內統籌合理配置土地資源,科學合理開發灘涂資源,加快低丘緩坡資源開發,推進農民向城鎮和中心村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利用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強化城市群水資源統籌配置,深入實施水資源保障百億工程。
寧波市發展規劃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