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革命的張靜江

楊軼清,現任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浙江工商大學浙商研究院副院長。提出浙商概念第一人,商業思想和企業策略學者。長期致力于轉型期中國民營企業的研究和實踐,關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的沖突與交融。先后任職于傳媒集團、知名企業集團高管和工商大學學術研究工作,對民營企業的甘苦冷暖和表癥暗疾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準確的把握,被譽為知曉企業家酸甜苦辣的浙商貼心人。
革命就要建設,不建設,革命就要失敗
在南潯“四子”中,張家占得“才子”一席,而財富也僅次于劉家。張家后來最出名的兩個人物是張家事業開創者張頌賢的孫子:張石銘和張靜江,兩人都是歷史上響當當的人物。
張石銘于1894年中舉人,承襲祖業后,經商有方,產業盛豐。張石銘最為后世所熟悉的舉動之一,就是他名列杭州西泠印社發起贊助人之一。
張靜江無疑是南潯諸雄中影響力最大的風云人物,他的傳奇經歷也為后世所津津樂道。張靜江與孫中山和蔣介石均有著非同尋常的關系。1905年,孫中山和張靜江在赴法國巴黎的海輪上偶遇,兩人因緣際會惺惺相惜。離別之時,張靜江對孫中山承諾,如革命需要資金支持,發一封電報即可,并以A BCDE為款額暗號相約。
這一年初,孫中山在日本成立同盟會。孫中山的起義,亟需資金。山窮水盡之時,孫中山想到張靜江。盡管黃興等人多加勸阻,孫中山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給張靜江發了一份電報,電報僅有C一字。數天之后,巴黎三萬法郎匯款悉數寄到,自此張靜江被革命黨人視若天助。
在1906年的一年間,張靜江不問匯款用途,不斷給孫中山匯去錢款。同盟會各地起義不斷,張靜江財政窘迫,甚至賣掉他在巴黎的通運公司所經營的一個茶店,以及在上海思南路的三套花園洋房,以資革命。但個人力量畢竟有限,為給孫中山的革命籌款,張靜江居然持槍“脅迫”堂兄張石銘借款。又將大哥張弁群(上海通運公司總經理)、舅父龐青城(上海中國銀行董事)等人介紹給孫中山,并發展成為同盟會會員。當時的南潯巨富,或多或少都因張靜江的緣故牽涉進民主革命。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籌建中華革命黨,即任命張靜江為財政部長。
因為張靜江“毀家紓難”式的貢獻,孫中山稱張為“革命圣人”,并手書“丹心俠骨”四字相贈,成為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在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孫中山曾經將浙江南潯鎮宣布為“南潯市”,足見南潯對孫中山和國民革命的影響之巨。
1924年,由穗北上的孫中山病重,張靜江拖著孱弱病體陪伴其左右,并每日記錄下孫中山自病重到去世所有變化。孫中山知道去日不多,留下兩份遺囑,張靜江為遺囑執行人之一。1926年,孫中山離世,張靜江在遺囑上僅書“張人”二字,便因悲痛難以自持,執筆之手顫抖,再也寫不下去。
1927年,張靜江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此時,張靜江已成為國民黨核心人物,但從本質上講,他是位商人,更富有經商才能。毛澤東曾說:“張靜江幫助蔣介石搞‘清黨’,但他有經濟眼光,經濟頭腦活絡!”張靜江竭力主張按孫中山遺志,革命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1928年2月國民政府決議成立建設委員會,由張靜江任主席。據說,他是經過一番角逐才獲得這個職位的。他直言不諱地說:“總理(指孫中山)提過的,革命就要建設,不建設,革命就要失敗。因此,我黨政軍都可不管,惟有建設,我是一定要干的。”
他顯然以經濟干才自居,大有施展一番抱負的雄心大志。創辦長興煤礦、饅頭山煤礦和淮南煤礦公司等。他還兼顧交通運輸,創辦了江南汽車公司、淮南鐵路公司等。建設委員會自1928年開始至1938年結束,在經費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張靜江僅領公款十余萬元,而為國家創造財產達5000萬余元,為民國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
他主浙兩年,建立了全省電話網,籌辦杭州電廠,興筑杭長線、杭平線、杭徽線等公路。修筑杭江鐵路,又制作了錢塘江大橋的規劃。需要特別指出的是,1929年他在杭州成功舉辦了西湖博覽會。舉辦西湖博覽會的宗旨是:提倡國貨,獎勵實業,振興文化。西湖博覽會分八館二所三特別處,博覽會范圍包括斷橋、孤山、岳王廟、北山、寶石山麓與葛嶺沿湖地區,面積達5平方公里,參展商品達14.76萬件。博覽會自1929年6月6日開幕,歷時137天,接待國內外團體1000多個,參觀者達2000萬人,創下了當時中國博覽會之最,西子湖畔出現前所未有之盛況。在那較為動蕩的年代,在沒有一分錢經費的情況下,要舉辦如此空前浩大的博覽會,實非易事,張靜江以他特有的超前的經濟眼光、活絡的經濟頭腦,才辦成功了這一創舉。蔣介石為西湖博覽會題寫“恢張蠡策”四字以示祝賀,借《史記·貨殖列傳》范蠡經商致富的典故,以表鼓勵振興工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