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俊生
A股市場助推全面小康
文/周俊生
中國社會經濟格局將發生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對A股市場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黨的十八大為全國人民構畫了未來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藍圖,其中一個令人鼓舞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A股市場的改革,必須圍繞十八大確定的這個發展目標來推進,讓A股市場對實現這個目標起到正面作用,而不是像目前所表現出的反作用力。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還有8年時間,在這8年時間里,中國的社會經濟格局將發生一系列深刻的變化,自然對A股市場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十八大確定了我國到2020年的GDP和民眾收入增長目標,兩者都要在2010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GDP的增長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堅持的目標,并形成了以擴大投資為主要驅動力的發展模式。A股市場作為一個資本工具,也被納入了為GDP增長貢獻力量的統一部署,其表現形式就是在政府推動下大規模的擴容,用支持企業融資來滿足投資的展開。但是,這種模式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已經暴露出持續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在股市上則是廣大投資者長期承受由于過度擴容所帶來的投資損失。十八大將居民收入倍增作為未來8年的發展目標,并將其與GDP倍增并列在一起,改變了以往單一追求GDP的偏向,確保GDP的增長必須以民眾收入增長作為保證。這一宏偉目標的確立,將對股市的運行產生深刻的影響。
實現居民收入倍增目標,一方面需要靠收入分配機制改革,讓民眾有條件通過實體經濟的發展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需要讓民眾通過投資增加財產性收入。在這樣一種要求之下,A股市場以往20多年偏向于支持融資的發展思路必須改變,也就是說,融資的發展必須以投資者的投資收獲為前提。市場管理部門必須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糾正目前彌漫于A股市場的圈錢風氣,使A股市場有休養生息的機會。這樣,管理層推出的一系列“新政”才能發揮作用,投資者的信心才能逐步樹立起來。只有管理部門真正堅持十八大精神,樹立讓股市為收入倍增目標服務的新思維,A股市場才有可能走出目前的困境,成為一個發揮正面效益、給投資者創造財富的市場。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是以投資的擴張來拉動GDP,相對來說忽視了內需增長對經濟的支撐作用。近幾年來,國家正致力于以拉動內需來發展經濟。十八大報告強調,中國未來的發展,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這一方向的確定,為內需市場的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A股市場開拓了新的投資方向。
今后的中國經濟發展,將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道路。以往那種“一日游”行情是一哄而起的短期炒作,而十八大構畫的新“四化”藍圖也許不像某一個項目開工那樣可以產生“眼球效應”,制造個股的短期行情,但它為經濟轉型創造了有利條件。這個新“四化”藍圖意味著未來實體經濟的發展將不再是以往那種粗放式的項目投資,而是植根于科技創新,它將為股市創造出新的更有效的長期投資題材。
中國經濟創造了持續幾十年GDP高速增長的成就,但是也付出了不可忽視的代價,這就是資源的破壞和環境的犧牲,這為未來經濟永續發展增加了難度。因此,在作出經濟結構轉型、放棄GDP指揮棒的同時,國家也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了重要位置。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中央的這個決策對A股市場也將發生重要影響,催生綠色股市。
所謂綠色股市,要求上市公司不能為了短期利益的追逐而放棄社會責任,也要求管理層必須放棄目前還在執迷之中的為企業融資服務的政策取向,采取有力措施堅決遏制市場上的造假風和對消費者、投資者利益不負責任的功利心。一個綠色股市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減少“黑天鵝事件”,從而為投資者建造起一道投資安全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