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黎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教育還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當職業院校的培養方式從大批量、少品種轉變為小批量、多品種時,剛性的職業教育管理也終將被柔性的服務所替代。我們將這樣的服務體系定義為柔性的、可重構的和不斷應對變化的服務體系,它主要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服務的理念。理念是指導思想,是總路線、總方針,有什么樣的職教理念,就會辦出什么樣的職業教育。教育是一種服務,職業教育尤為突出、更為典型。基于職業教育的特點,它具有雙重服務的對象,既要滿足企業又要滿足學生的需求。如果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它的出口就會出現問題,它所培養的畢業生就會找不到就業崗位;如果僅僅滿足企業的需求,而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它的進口就會出現問題,它就招不到足夠優秀的學生。它所提供的服務必須同時滿足企業和學生的需求。職業院校首要的是樹立服務理念。
學習型的組織。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生存下來的,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最靈活的個體。變化無處不在,而且越來越快,只有那些能夠根據環境變化,及時捕獲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并且調整自己行為的組織,才能更好地生存,這樣的組織就是學習型組織。所以,迫切需要我們的組織具有持續創新及學習的能力,通過學習使組織有能力管理變革和實現跳躍式發展;通過比競爭對手更快的速度學習,縮短兩次飛躍之間的周期,加快自身進步的速度。當今時代,技術與全球化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每一部分,學習成為理解和趕上日益快捷的變化速度的主要手段。職業院校成為學習型組織是今天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制勝的關鍵。
一專多能的教師。在競爭環境下,對教師而言,嚴格的學科分工已不再成為關鍵,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夠做到一專多能,但在形式上可以而且必須表現為多樣化。這樣的特別能戰斗的教師隊伍應該是一個個功能相同但特色各異的工作團隊,隨用戶的需求而產生,又隨用戶需求的滿足而告一段落,再根據新任務的要求重新組合團隊,迎接更新需求的挑戰。該工作團隊在某種程度上需要自己尋求工作任務,有了工作任務之后需要自己制定完成任務的方案,并主要由團隊自身去最終完成任務。這樣的工作團隊一般應具有較大的決策權力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執行團隊。職業院校的教師應該成為一專多能的多面手。
可組合的課程。可組合的課程由公共基礎課程、大類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以及眾多的選修課程構成。可組合的課程由基本的標準單元模塊構成,每一單元的課時數大致相同;每一單元是相對獨立的,但和其它單元之間又是可銜接和轉換的,可隨時根據生產力發展增加新的和淘汰過時的單元,可隨時根據客戶的需求對單元進行組合和調整。可組合的課程能夠較好地處理教育需要相對穩定,但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動態變化的矛盾。職業院校可組合的課程的構建是滿足企業的訂單和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最重要的基礎工作。
柔性重構的教學設備。富有彈性的能重構的教學設備實現教學設備的系統集成,從專業范圍內的教學設備的系統集成逐步擴展到大類專業范圍內的教學設備的系統集成,用可重新配置的模塊化的教學設備,對不同的教學任務進行教學設備的柔性重構。能重構的教學設備的構筑按大類配置實訓中心,每個實訓中心再分基本技能訓練中心和各專項技能訓練中心。與具體的專業相比較,大類專業更趨穩定;與逐一專業設備的配置,大類專業設備的配置更趨經濟性,其服務的面更加寬廣。能重構的教學設備的構筑建立在以網絡為依托的信息技術基礎上進行設備配置。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功能,軟硬結合,以軟代硬,先軟后硬。職業院校柔性重構的教學設備是解決投入不足的最佳選擇。
彈性學制。以學分制度為重點的彈性學習制度的收益者是企業和學生,企業的收益主要體現在能夠真正的按照自身的要求選擇員工,學生的收益主要體現在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身的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課程。實行以學分制度為重點的彈性學習制度具有更大的靈活性,沒有入學考試、沒有留級、沒有學習年限,能夠保證“訂單”培養的順利進行;學生具有一定的選擇權,在一定的條件下具有自主地選擇專業、自主地選擇課程、自主地選擇教師的權利。職業院校彈性學習制度是以就業為導向教育理念實施的制度保障。
職業教育柔性服務體系的創建是職業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是職業院校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可靠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