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清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 北京 101101)
在上班式課程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定位首先是引導員。以《出納員崗位實訓》上班式課程為例,出納工作是財務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假設一個學生初入某個單位的財務部門,要把他引領到出納員的崗位上來,就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下工夫。
(一)確定和調整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內涵
課程伊始,學生對出納工作只有一個籠統的認知。教師要通過課程定位,規劃課程內容,讓其對課程的認知“由點到面”,并明確自己“該做什么,怎樣去做”,即出納員應該完成財務工作中的哪些業務,要具備哪些基本操作技能。上班式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要與實際崗位工作緊密聯系,盡量做到“零距離”對接。這就要求教師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切實做好企業調研,了解和掌握企業出納工作的現狀和相應政策法規的新信息,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比如,發放職工薪酬業務,要讓學生除了掌握現金發放,還要掌握怎樣通過企業網上銀行用銀行存款發放;再如,新版發票與舊版發票相比,防偽識別點有哪些不同等等。要學生學到的都是真實的實際知識。
(二)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環境,引領學生從感官上自覺進入角色
上班式課程教學模式要求教學環境盡量接近企業實際,尤其是實訓類課程,無論是在硬件還是軟件的建設上,在方便教學的同時,一定要盡量做到仿真。
實訓室的硬件環境布置,要打破傳統“填鴨式”課堂的布置習慣,即便做不到與實際財務部門一模一樣,也要盡量做到方便教學。比如,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一小組圍坐,一人一桌一臺電腦;每一小組配備若干實訓工具,如點鈔機、支票打印機、計算器、印章盒等,指定專人負責;設立實訓成果檔案柜,定期整理、評價和統計小組實訓成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這樣布置實訓場景,既方便學生學習討論和查閱資料,也便于實訓過程中的角色模擬、分工協作和互動。
在軟件環境建設上,教師應根據出納崗位的經濟業務、工作流程和應掌握的操作技能,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根據企業調研成果,結合企業實際,做好案例開發,把知識點融于實訓軟環境中。要讓學生在工作中學會“按程序辦事,用憑證說話”,在教師的引領下,不斷積累工作經驗,總結和體會知識技能點,自覺進入出納工作狀態。在完成實訓任務之前,教師還要交給學生“三把尺子”,即實訓技能標準、相關法律法規和工作行為規范,以方便學生度量和評價自己的工作業績,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使其明確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出納員。
采用上班式課程教學模式,學生是主體,在前臺;教師是后盾,在后臺。教師要脫離“滿堂灌的教書匠”角色,從繁重的主動講解中解脫出來,放手讓學生“當家作主”,讓其不但從感官上進入角色,還要從理性上自覺接受并融入這個角色。作為“輔導員”的教師必須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教學組織設計
教師要根據課程定位和教學目標,量化教學內容,要搭好教學組織的框架,進行 “工作項目——工作任務——工作情境”三段式設計。首先,結合企業實際設計完整的案例,將教學內容置身于案例之中,并劃分工作項目,如出納員基本操作技能、現金業務處理、銀行存款業務處理、銀行轉賬結算方式業務處理、外幣業務處理等。其次,在每個工作項目中設計若干工作任務,如現金業務處理項目包括的工作任務有現金結算的管理、現金收入、現金支出、現金的保管與清查等。再次,在每個工作任務中設計若干工作情境,如在現金收入的工作任務中,根據現金收入的范圍,可設計的工作情境有用現金支票從銀行提取現金、收回剩余差旅費和小額零星銷售收入現金等。
教學組織的框架搭好之后,要讓學生在這個框架里行使 “當家作主”的權力,最有效的方式是交給每名學生一枚出納個人印章。印章代表著權力和責任,要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實際工作,去體會作為一名出納員,如何才能立足本職,使用好手中的這枚印章。要讓他們有使命感,有角色意識,在工作中體會這枚印章的分量。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上班式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理念是“上班式學習、研究性工作、競賽式考核”。所謂上班式學習,指學生的身份是工作者,在實訓環境里不是被動地學習,而是主動地工作,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上班的過程,要在規定的上班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研究性工作,指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都是同事關系,在工作中遇到問題要相互討論協商解決。學生遇到難點和關鍵環節解決不了時,教師要做學生的后盾,以“師傅”的身份出現,答疑解惑。競賽式考核,指教學過程的組織形式是以小組為單位,采用小組競賽的模式,完成工作任務,考核和評價工作成果。
為了突出上班式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理念,應將整個教學過程按以下幾個嚴謹的工作步驟設計:(1)教師分配工作小組,下達工作任務通知單,公布工作任務內容、流程、知識和技能標準。(2)學生分小組進入工作情境,分析、討論工作任務,明確完成工作任務的難點和關鍵環節。(3)教師進行關鍵環節的指導和知識技能的拓展。(4)學生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提交和展示工作成果。(5)教師根據任務內容、流程、知識和技能標準評價學生工作成果。(6)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總結和報告,教師對其進行評價,找出教學中的問題和薄弱點,以調整以后的教學。
(三)教學方法設計
任務驅動 教師要規定好每次課應完成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時間。工作任務的設計要合理,既要滿足課程需要,避免學科之間的重復,又要接近企業實際,經得住企業專家的論證和認可。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有兩層含義,一是教師和學生在工作過程中的角色扮演,教師是“師傅”,學生是“徒弟”。教師不能面面俱到地輔導講解,要設定一些問題,啟發學生去發現問題,討論對策。比如,發票的審核和人民幣的真偽識別,要先讓學生鑒別,再指出其不足,讓其明確:徒弟經過經驗積累,終究會有獨當一面的一天。二是教師和學生在工作情境中的角色扮演,教師和學生有可能是某個工作流程里的兩個角色。比如,學生是出納員,教師或是客戶,或是財務主管,或是銀行工作人員,幫助學生完成某個工作流程的演繹。比如,預支和報銷差旅費、從銀行提取現金、商場銷售收入現金等。教師要盡量脫身,讓學生自己完成流程中各種角色的演繹。
小組競賽 每個工作任務都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考核和評價。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每一個人工作任務完成的好壞,都會影響到整個小組的工作成績,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協作精神。教師要通過設立每個小組的工作檔案柜,讓各小組的工作成果有目共睹,獎優罰劣。
專家點撥 一是教師要與企業專家保持經常性聯系,得到專家持續的指導和幫助,二是啟發學生從從事出納工作的家長或親戚朋友那里獲取就業指導,促進課堂學習。
(四)教學手段設計
開發和利用網絡課程教學資源 目前,我院《出納員崗位實訓》課程基本完成了相應網絡課程的開發,其課程定位、教學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標準、教學方案、教學課件、案例庫、相關法律法規等資源已經開放,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自我檢測和評價。
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教師在現有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結合工作任務所需,可利用大量圖片和場景視頻等教學資源輔助教學。如學生在完成開立銀行存款賬戶這個工作任務時,可利用一段實景視頻,讓學生既有身臨其境之感,又避免教師空洞的指導,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與企業協作,讓企業專家進課堂 這里的企業專家主要是指有豐富實際工作經驗的往屆畢業生。他們大都是從出納員角色開始,慢慢走上財務工作崗位的。他們在工作中有很多切身體會,在適當的時機,把他們請回課堂現身說法,與教師的指導相比,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采用上班式課程教學模式,教師還要做好考核方案設計,扮演好評論員的角色,對學生的工作業績和職業素質作出合理評價。
(一)工作業績評價
結合小組競賽式考核,以財務主管的身份,做好過程性評價 教師在組織實訓工作過程中,已經建立了小組檔案柜,每個學生每次的工作成果都以小組為單位在檔案柜里展示。教師要以財務主管的身份,及時對每名學生的工作成果進行評價和打分,并分組匯總成績,對成績優秀的小組要及時表揚和獎勵。通過這種形式,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出納工作并不單純是一個人的事,出納工作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整個財務部門的工作質量,要讓學生在明確自身工作職責的同時,增強團隊意識。
改變傳統的閉卷考核模式,做好期末考評 出納員應掌握的會計核算理論知識點主要涉及現金和銀行存款兩部分,難度并不大。這些業務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點是學生應該重點掌握的。所以,教師要結合考核重點,調整期末考核內容和形式,要避免單純的理論知識考試,避免傳統的單選、多選、簡答式題型,代之以案例操作形式的實務閉卷考核,重點評價學生的實務處理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
(二)職業素質評價
學生要扮演好出納員的角色,就要具備嚴謹的工作作風、踏實的工作態度、較強的協作能力和良好的工作習慣。教師在實訓過程中要隨時從這些方面對學生進行觀察和考評。比如,在工作習慣方面,某個學生實訓結束時,教師要看他所用過的財務印章是否保管齊全、有關單據和賬頁是否裝訂整潔、作廢的單據是否按規定銷毀等等,要讓學生明確,很多時候良好的工作習慣決定工作的成敗。
[1]沈 寶 燕.出 納 員 崗 位 實 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3.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6(1):5-7.
[3]歐盟Asia-Link項目“關于課程開發的課程設計”課題組.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26.
[4]施菁,劉文輝.角色定位教學模式在《銷售管理》課程中的應用[J].新農村,2010(7):148.
[5]曹亞暉.“角色定位”的教學模式和價值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07(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