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珍
區域成人高校,也稱區辦成人高校,是指由區縣政府主辦、市政府批準,經教育部備案,具有獨立法人地位,能夠舉辦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進行社區教育指導,服務于區域社會與經濟發展的終身教育機構①。本文中的區域成人高校特指上海市中心城區的業余大學,一般與上海電視大學區縣分校以及區社區學院幾塊牌子、一套班子,實行一體化管理。隨著終身教育的發展,區域成人高校在學習型社會建設中承擔了越來越重要的職責,社區教育指導工作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職能。
區域成人高校社區教育指導能力,是指區域成人高校在開展社區教育工作方面體現出來的整體素質總和,是直接影響指導工作效率、保證指導工作順利完成的內在因素,也是區域成人高校從事社區教育工作團隊在知識、技能、引導、服務以及權職等方面的具體表現。
職能是指人、事物、機構所應有的作用。機構的職能一般包括機構所承擔的職權、作用等內容。作為教育機構的現代高校的職能是高等教育基本功能多方面的時代展現。80年代初,潘懋元教授開始系統探索高校職能問題,于1985年前后提出了現代高校“培養人才、發展科學和直接為社會服務”的三職能說,為我國高等學校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論指導②。
區域成人高校作為現代高校體系的一部分發展于20世紀50年代末,當時主要開展以在職人員為基本對象的業余高等教育,辦學形式是地區或部門辦的業余大學,職能表現為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終身教育的深化,特別是2006年1月《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指導意見》頒布以來,確立了區域成人高校(社區學院)在社區教育三級網絡中的龍頭地位,政府和社會對區域成人高?!盀樯鐣铡钡穆毮芴岢隽烁咭?,學校職能從以學歷教育服務為主向教育培訓服務和社區教育指導服務拓展,并強調三者之間的相互協調和補充。因此,加強社區教育指導能力,提高從事社區教育工作團隊在知識、技能、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水平,是新時期區域成人高校落實好“社區教育指導服務”職能的基本要求。
社區教育整體上的推進和深化,對區域社區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諸多深層、內涵以及核心問題的探索,需要區域成人高校強化社區教育指導能力形成有力支撐。因為,社區教育指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升社區教育隊伍素養,形成更扎實廣泛的工作基礎;有利于提高理論和實踐水平,突破發展中的瓶頸和難點;有利于抓住社區教育的本質與核心,實現深化發展。
如前所述,社區教育指導能力是指區域成人高校在開展社區教育工作方面體現出來的整體素質總和,也是區域成人高校從事社區教育工作團隊素養的具體表現。因此,指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區域成人高校社區教育指導服務的效能,影響區域社區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從基本現狀來看,現階段區域成人高校社區教育指導能力普遍不足,表現為:一是理念與認識有待提高。社區教育指導服務是區域成人高校的“新”職能,不少管理者和工作團隊還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職能的重要性,沒有深刻理解社區教育指導服務的內容、要求和作用,忽視社區教育指導能力建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二是工作團隊有待充實。從專職人員來看,相對于從事學歷教育的人員數量,區域成人高校專職從事社區教育指導服務工作的人員較少,約50%的學校專職人員在5人以下;從兼職人員來看,社區教育指導服務沒有做到全員參與,教職工兼職擔任社區教育服務的比例較低。專兼職工作團隊力量的薄弱和社區教育發展越來越高的要求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三是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區域成人高校從事社區教育工作的團隊基本上都是由學歷教育教師或其他行政管理崗位轉崗構成,在學歷層次、專業知識、工作素養和指導服務水平方面都不能完全滿足社區教育發展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區域成人高校社區教育指導服務職能的發揮。
相對于政府主管部門的行政管理,區域成人高校提供的社區教育指導服務不是一種“行政指令”,而是一種柔性促進。因此,區域成人高校的社區教育指導能力也以“柔和性”為主要特性?!叭岷托浴币辉~來源于“柔性管理”的概念,最大特點表現為不依靠“剛性”的強制力來推進,如:發號施令、懲罰措施等,而是依靠以人為本、權力平等、民主管理,從內心深處激發每個人的自主意愿、內在潛力、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形成合力提升工作和管理效能,從而更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務和實現管理目標。
社區教育指導能力呈現柔和性就是指內在重于外在,服務重于管理,激勵重于控制,務實重于務虛;堅持以人為本,強調以人為中心,注重激勵、教育、啟發、誘導、情感和精神氛圍等方法的運用。加強指導能力建設有利于通過非強制的方式,在人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社區教育建設目標和意識轉變為每一個社區教育工作者的自覺行動,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和長久性。
主動性是個體按照自己規定或設置的目標行動,而不依賴外力推動的行為品質,由需要、動機、理想、抱負和價值觀等推動。社區教育指導能力的主動性表現為能夠及時了解和把握服務對象的需求,事先準備好可能面對的、尚未發生的情況及問題,在被服務者提出要求之前,就能夠提供有效的服務內容,并且在面對障礙與困難的時候也不放棄。
社區教育指導能力的主動性不僅表現為區域成人高校整體,更多地體現于社區教育工作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加強區域成人高校的社區教育指導能力,通過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潛移默化地影響團隊中的工作者,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真正做到發自內心、不遺余力、持續有效地開拓社區教育工作,而不再僅僅依賴外在的學校要求或者上級指令。社區教育工作不再是“上面要求什么下面做什么”的被動行為,變被動為主動將更有利于區域成人高校開展好社區教育指導服務工作。
將毛竹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條件下的毛竹胸徑增長率(增長量與未施肥前胸徑比值)進行雙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F密度=0.090,Sig.=0.769;F肥料=2.250,Sig.=0.142。說明在不同密度條件中不同肥料所產生的增長率沒有顯著差異。這與郭志堅研究[2]的結果相似。
內涵,是指概念所揭示的事物的本質特征,即事物質的規定性。社區教育指導能力的內涵性表現為一種內涵式發展,即以內部因素作為動力和資源的發展,強調結構優化、質量提高、實力增強,提高競爭力,在量變引發質變的過程中,實現實質性的跨越式發展。
從內涵性角度理解社區教育指導能力的加強,也就是區域成人高校要注重社區教育指導服務理念的重塑、社區教育工作團隊素養的提高、研究水平的提升,通過指導能力的內涵發展促進區域社區教育內涵的深化,具體可以表現在社區學校及教學點健康有序發展,課程內容不斷豐富,學習方式日益多元,師資水平逐步提高等等。
本文針對區域成人高校職能轉變的趨勢和開展社區教育指導服務的要求,提出協調能力、服務能力、示范能力和研究能力是區域成人高校社區教育指導能力的基本要素。
協調能力是指區域成人高校在開展社區教育指導工作中能妥善處理好各種關系,減少摩擦,調動各方面工作積極性的能力,具體體現為三個維度:
首先是加強與行政主管部門的協調。區域成人高校作為社區教育指導服務機構,首先要協調好與行政主管部門的關系,但從實踐來看,現階段依然存在一些協調不力的現象,有些區域成人高校的指導工作與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各自為政,缺乏來自行政方面的制度、經費保障等,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指導功能的發揮。指導服務不可能脫離行政管理而獨立存在,因此,區域成人高校各項指導工作必須圍繞行政部門的要求,積極爭取來自行政條線的支持與保障。
其次是加強與相關委辦局的協調。隨著社區教育的不斷發展,它已經不是教育系統內部的工作,而是一項社會發展工程,因此區域成人高校指導服務的開展也不是單獨行事,很多工作內容都與文化建設、文明建設、社會建設事業、社會管理創新等存在交集,緊密聯系。因此,區域成人高校應注重與相關委辦局或社會組織的協調,調動各方參與社區教育的積極性,整合、共享更多優質資源和教育項目,形成合力,共建共享,如:近年來上海市開展的“社區市民網上世博培訓”、“百萬市民學環?!?、“食品安全進社區”等就是很好的例證。
第三是加強與街鎮職能部門的協調。街鎮職能部門是區域成人高校開展社區教育指導服務的主要對象,但由于區域成人高校與它們之間并沒有行政的隸屬關系,因此就更需要通過發揮協調能力,從感情上感染、從工作上吸引甚至是感動街鎮基層單位,增強化解矛盾、形成合力的能力,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從而調動街鎮的積極性,增強工作的凝聚力,才能更好地落實各項社區教育指導工作。
“服務”是區域成人高校社區教育指導的重要內容,是以需求為導向,為街鎮提供的各項人力、智力、財力等方面的支持以及各種形式的活動。現實中,區域成人高?!爸笇Х铡甭毮艿陌l揮,更多地需要通過“服務”的形式來實現,因此,加強服務能力建設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確立服務意識是服務能力建設的前提。服務意識是自覺主動做好服務工作的一種觀念和愿望,它發自服務人員的內心。要加強服務能力建設首先就要不斷增強區域成人高校社區教育工作團隊在與有關部門、街鎮基層單位交往中所體現的為其提供熱情、周到、主動服務的欲望和意識。服務意識可以通過培養、訓練而形成,因此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必須要通過內訓讓每一個工作者將做好服務工作內化為一種本能和習慣。
提高專業水平是服務能力建設的核心??傮w而言,區域成人高校提供的服務,最主要還是落實在對社區教育專業工作的指導上,因此加強服務能力建設的核心就是要不斷提升區域成人高校自身社區教育工作素養和專業化水平,從而才能在教材開發與課程建設、師資培訓、實驗研究、數字化學習推進、活動策劃等具體的工作上,提供更專業、更深入、更全面的服務。
堅持需求導向是服務能力建設的關鍵。服務的內容和方式不能“區域成人高校本位”,即從區域成人高校的角度出發來確定,而應該堅持從社區教育發展以及需求出發,并且確定后也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根據需求的變化實時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充實,具有較強的匹配性、時效性和個性化。
示范能力是指區域成人高校能夠在社區教育的某些方面形成一些可供大家學習的樣板或典范,并獲得廣泛認可,其他組織特別是街鎮可以學習、仿效,逐步內化,從而提高自身的社區教育工作質量。區域成人高校作為指導機構,應率先對社區教育中的重點、難點、瓶頸問題開展實踐,形成可供借鑒的示范性經驗,并逐步推廣,從而提升總體水平。
要加強示范能力建設,一是要找準示范點。也就是回答好“示范什么”的問題。示范能力建設不能過于強調“示范”而變成“曲高和寡”,所示范的內容必須與街鎮社區教育工作緊密結合,以街鎮迫切需要指導的工作為重點,如:專業性比較強的課程建設、社區教育實驗項目工作等。二是要具備可操作性。所要示范的經驗能夠充分考慮到街鎮開展相關工作的現實條件和制約因素,具備較強的可模仿性、可操作性和遷移性,要讓基層單位有條件來學習、借鑒,最終能內化為自己固定的操作模式或長效機制。三是要形成放大效應。區域成人高校的示范不強調被示范一方產生和示范一方完全一致的結果,不要求示范什么就學習什么,而是更注重如何促進被示范一方在學習、內化的基礎上,形成更廣泛和超越的結果,形成自我的特色和品牌。
本文中的研究能力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科研能力或理論水平,更多的是指區域成人高校在社區教育實踐中對如何突破難點、瓶頸問題的探索,對已開展工作的反思和提煉,是一種由特殊到一般,由演繹到歸納的能力。
區域成人高校加強研究能力建設提升指導水平,首先要能夠提煉總結發展規律,即指導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事務性”或“點”的層面上,而應能夠站在全局、整體的層面上開展系統思考,從繁雜的事物表象中,找出本質的、一般的規律,提煉形成可推廣的經驗或總結形成可供參考的理論,并通過遷移、輻射,在更大的范圍內發揮指導作用。其次要提供規劃咨詢,即指導工作不能只顧眼前,或只針對局部的工作內容,而應能夠針對不同的區情,協助街鎮開展整體性的、較長遠的戰略規劃,指導其確立中長期的發展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略和保障機制,讓街鎮社區教育工作能夠不受領導或管理人員變更的影響,在較長時期內分步推進、有序發展、持續提升。第三要形成政策建議,即區域成人高校應發揮專業和人員優勢,著力研究區域社區教育發展中的前沿、難點、重點問題,以研究帶動發展,以實踐促生成果,要能自下而上地形成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為政府部門的管理和決策提供政策建議。
社區教育的不斷發展對區域成人高校的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區域成人高校需要進一步創新理念、修煉內功、提升社區教育指導能力,從而為區域社區教育可持續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注釋:
① 張東平.區域成人高校“一訓三風”建設的實踐與探索[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4.
②高耀明.高等教育功能與高等學校職能探新[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6(04):10.
[1]陳乃林,等.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的社區教育發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葉忠海.社區教育學基礎 [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0.
[3]劉堯.高等教育功能和高等學校職能研究要科學化[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6(02).
[4]李駿修.學習型社會背景下推進社區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發展研究,2008(17).
[5]宋亦芳.加強社區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功能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