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長兵
(安徽華夏旅游學校 安徽 合肥231602)
職業院校《旅游概論》課程教學目標探索
蘇長兵
(安徽華夏旅游學校 安徽 合肥231602)
文章結合實際調研認為,當前職業院校《旅游概論》課程的教學目標制定存在著不全面、不嚴謹的問題,而且很多教師仍將該課程定性為以傳授旅游專業知識、普及旅游常識為主。文章結合職業院校《旅游概論》課程的教學經驗與相關研究,從該課程教學現狀著手,深入探討了該課程教學應實現的五大主體目標。
職業院校;《旅游概論》課程;教學目標;探索與實踐
《旅游概論》是中職學校及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生學習旅游專業的入門課程,是國家教育部和國家旅游局指定的專業必修課程。因此,《旅游概論》教學目標的實現顯得非常重要。教學目標實現的前提是制定科學的目標。一般認為,通過學習本課程,學生可以了解旅游活動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明確旅游活動的內容、種類和表現形式,掌握發展旅游業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了解旅游對接待地區的基本影響,以及旅游和旅游業的發展趨勢。筆者認為,這種界定是不全面、不嚴謹的,《旅游概論》課程教學至少應實現以下五大目標。
《旅游概論》課程以旅游活動的主體“旅游者”、客體“旅游資源”和媒介“旅游業”三要素作為切入點,較為全面地闡述各種旅游專業知識。內容主要包括旅游的產生、古代旅行、近代旅游、現代旅游、旅游的概念、旅游的類型、衡量旅游活動發展狀況的指標、旅游者的界定、影響旅游需求的因素、旅游者類型及其需求特點、旅游資源的基本概念、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旅游資源保護、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交通、旅游景點、旅游商品、旅游客源市場、旅游的影響、旅游可持續發展、生態旅游、旅游業發展趨勢等。通過教學,學生應該全面掌握旅游專業的基本知識和體系,為專業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旅游業發展變化也日新月異,無論是旅游者的結構、旅游資源,還是旅游形式、旅游市場,或是旅游業的構成,都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因此,全面掌握《旅游概論》課程的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通過《旅游概論》課程的教學來擴大學生的旅游專業視野顯得更為重要。《旅游概論》課程總結了旅游活動的基本規律,從旅游者、旅游資源、旅游業、旅游產品、旅游市場、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深入分析旅游業發展過程中的基本現象,探索了旅游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教師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線索找出規律,從而擴大學生的旅游專業視野,用專業的視野去認識旅游業,去思考旅游業,去實踐旅游業。
例如,講到“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一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用發展的眼光思考,可持續發展強調的是環境與經濟的協調,是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可持續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發展決策的基礎上;其目標是,既要滿足人類的各種需要,又要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其實質是,要求旅游與自然、文化和人類的生存環境成為一個整體,以協調與平衡彼此間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目標與社會發展目標的統一;其前提是,需要用可持續發展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知識去影響和改變人類傳統的發展方式、消費方式及思維方式。系統地進行這樣的引導教學,自然會訓練學生善于用專業的視野去認識、思考,進而從事旅游業實踐。
職業意識是指人們對職業的認識、意向以及對職業所持的主要觀點。它綜合反映了人們對職業勞動的評價、情感和態度,是職業道德、職業操守、職業行為等職業要素的總和。它的形成是循序漸進的,往往經歷由幻想到現實、由模糊到清晰、由搖擺到穩定的發展過程。
《旅游概論》課程一般作為學生學習旅游專業的第一門專業課程,這門課程的學習對學生有效認識旅游業、熱愛旅游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激發學生對旅游專業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旅游行業的了解,以及為學生學習旅游專業其他專業課程建立良好的心理、知識、思維基礎,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應充分利用《旅游概論》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旅游專業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旅游職業素質。
筆者認為,通過《旅游概論》課程的教學,應能讓學生培養旅游職業興趣,建立旅游職業情感,樹立旅游職業信心,端正旅游職業態度,重視旅游職業操守。2009年12月1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正式發布。該《意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旅游業作出了全新的定位,提出了要把旅游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宏偉目標。《意見》公布以后,全行業高度關注,反響強烈。這對旅游專業的學生而言,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旅游概論》課程教師應有意識地分析解讀《意見》,激發與強化學生的旅游職業興趣、職業情感及職業信心。《意見》同時強調要 “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建設,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因此教師可以在培養學生旅游職業情感和信心的同時,引導學生端正旅游職業態度與職業操守。筆者認為,這都應該是《旅游概論》課程教學承擔的責任。
我校在《旅游概論》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確定“旅游活動要素分析”為該課程的典型工作任務的基礎上,以典型工作任務為核心,全面構建任務驅動的課程體系,徹底打破了原有的教材結構和章節局限,形成了五大學習任務:(1)走進旅游、認識旅游;(2)成為一名旅游者;(3)向同學介紹家鄉的旅游資源;(4)為家人安排一次旅游活動;(5)分析當地的旅游發展情況。每一項學習任務都經過提出明確任務、學生完成任務、任務評價、建構新知四個教學環節,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典型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具體任務之中,變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教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例如,完成課程第四個大任務“為家人安排一次旅游活動”時,筆者提出明確任務:為了表達對家人多年來關愛的感激之情,利用自己學習旅游專業的優勢,為家人安排一次旅游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任務進一步剖析,將整個任務分解成五個具體任務:(1)尋找合適的旅行社;(2)聯系能提供旅途當中吃住的旅游飯店;(3)落實恰當的旅游交通;(4)確定游玩的旅游景點;(5)計劃好采購的旅游商品。通過五個小任務的一一實現,最終完成這個較為復雜的任務。
應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協作、探索創新的新型學習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鍛煉、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教育部制定的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明確指出,德育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中等職業學校實施德育工作除了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職業道德與法律》、《經濟政治與社會》、《哲學與人生》、《心理健康》等一系列德育課程,系統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和職業指導教育、創業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外,還有許多其他途徑來輔助進行。其中,通過德育課程之外的其他課程教學就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手段。所有專業課教學都應結合職業特點和專業技術發展的需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理想、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與創業精神教育。
《旅游概論》課程是旅游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入門課程,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結合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如講到《旅游概論》第二章“旅游的產生與發展”中的“新中國旅游事業的發展”時,可通過講述新中國的旅游事業的創建(1949~1955年)、開拓(1956~ 1966年)、停滯(1967~1977年)及全面發展(1978年至今)的四個階段,分析旅游業發展、經濟發展與國家穩定的關系,從而很好地進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導學生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培育和弘揚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偉大民族精神。在講到第三章“旅游的三大要素”中的“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時,可以很好地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在講到第七章“旅游業的發展”中的“旅游服務要更加注重規范化、個性化和情感化”時,可以很好地對學生進行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以及立足崗位、奉獻社會的職業理想教育。
總之,《旅游概論》是職業院校旅游類專業的專業課程與入門基礎課程,承載著重要的責任。《旅游概論》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全面、完善、科學,不可偏頗,要為旅游專業學生將來學習專業課程和從事旅游職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1]余子萍.基于職業意識培養目標的旅游學概論課程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0,(6).
[2]秦容.旅游本科教育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4).
[3]蘇長兵.中職《旅游概論》課程“任務驅動”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研究,2011,(2).
[4]李肇榮.旅游概論[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2005.
[5]施筠君,李光堅.旅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3-0083-02
蘇長兵(1975—),男,安徽樅陽人,安徽華夏旅游學校講師,副校長,研究方向為旅游職業教育。
(本文責任編輯:謝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