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珊
投資,就是指企業或者個人把自身擁有的閑置的資金或者其他財產投入到自己認為會有好的發展或者前景的地方或者投入某一事業,投資的最終目的是達到資本增值,使得投入的原始資本有所增長(程艷玲,2011)。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投資環境是指一個地區和國家所特有的、決定企業進行生產性投資、創造就業、擴大規模的各種機會和激勵機制的一系列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鄂爾多斯市經濟社會發展很快,特別是2001年撤盟改市以來,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搶抓機遇、率先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又好又快”的軌道,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鄂爾多斯速度”。鄂爾多斯市是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要做大經濟總量,優化經濟結構,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和產業層次,促進產業集聚,提高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把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優勢,唯有通過招商引資,加大投入、上好項目,促進資金、技術、人才、信息和管理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良好的區域投資環境是一個地區吸引投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前提條件。被投資方加大投資力度的根本途徑在于優化其投資環境,而任何投資環境的優化都應以投資環境分析為基礎,建立在分析基礎之上的優化才能事半功倍。基于此,本文將研究內容鎖定為鄂爾多斯市投資環境分析,旨在為鄂爾多斯市環境效應評價與優化投資環境提供依據,進而探尋其投資環境優化的基本思路與對策。
鄂爾多斯市地上、地下資源極為豐富。煤炭已探明儲量1496億噸,約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六分之一,天然氣已探明儲量7504億立方米,天然堿儲量6000萬噸,食鹽1000萬噸,芒硝70億噸,石膏儲量35億噸,石灰石65億噸,高嶺土65億噸。年產羊毛970萬公斤,皮張233萬張,被譽為“軟黃金”的阿爾巴斯山羊絨70萬公斤。儲量豐厚的資源為鄂爾多斯市的區域經濟發展奠定了投資基礎。
鄂爾多斯是一個資源型城市,隨著礦產資源的開采,經濟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十一五”期間,鄂爾多斯市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主要經濟指標進入全國地級市前列。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643億元,較2005年的595億元年均增長23.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40169元增加到2010年的149942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538.2億元,較2005年的93.4億元年均增長41.9%;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33億元,年均增長25%;五年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371.6億元,年均增長20%。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3000億元,達到3218.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5.1%,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6∶60.1∶37.3。經濟的大發展帶來了諸多的投資機會,使鄂爾多斯市成為投資的關注區域之一。
“十一五”是鄂爾多斯市公路交通建設史上投入最多、發展最快、質量最好的五年,也是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最突出的五年。五年中,鄂爾多斯市把交通建設作為實施改革開放、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切入點,作為營造開放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拉動力,作為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快致富的突破口來抓。截至2009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15992公里,其中油路(水泥路)6879公里,全市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土地擁有公路18.3公里。作為鄂爾多斯“十一五”期間重大基礎設施工程,鄂爾多斯機場于2007年建成投入運營。截至2009年底,全市已建成鐵路12條,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了1388公里,基本形成了京包、包蘭線圍繞周邊,大準、準東、東烏鐵路橫穿東西,包神、包西鐵路縱貫南北的鐵路十字型主骨架。至此,以公路、鐵路、航空為主體的立體式交通網絡已在中國西部大地上全面鋪開,鄂爾多斯融入中國經濟腹地的距離日益縮短。
“十一五”期間,鄂爾多斯市不斷強化電網建設,堅持適度超前原則,重點加強外送通道、區域網架、城網、工業園區和礦區電網建設和改造,截至2009年底,目前網內共有500千伏變電站4座,220千伏變電站15座,110千伏變電站57座,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3600余公里,10千伏及以上輸配電線路22686公里,初步形成以500千伏為支撐、220千伏為骨干、110千伏為輻射的供電網絡格局。電力事業的蓬勃發展,為鄂爾多斯市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資源,同時也為鄂爾多斯市招商引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十一五”期間,鄂爾多斯市堅持產業建設與生態建設并重,全面實施了各項生態保護工程,使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五年來,累計建成生態自然恢復區2.13萬平方公里,完成退耕還林520.7萬畝、退牧還草4388萬畝、人工造林108.3萬畝、飛播造林838萬畝,全市植被覆蓋率由2005年的70%提高到2010年的75%,森林覆蓋率由2005年的16%提高到2010年的23%。鄂爾多斯市的生態建設不斷改善了投資環境。
“十五”以來,鄂爾多斯市在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社會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藝舞臺空前繁榮,藝術創作成果顯著;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文博事業蓬勃發展;文化市場規范有序,文化產業邁出新步伐,鄂爾多斯文化工作呈現出嶄新的局面。卓有成效的文化建設,增強了地區文化軟實力,營造了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為地區投資吸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鄂爾多斯市堅持依法行政,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及社會各界的民主監督,人大代表議案和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結。充分發揮行政服務中心功能,全面推行電子政務,擴大網上審批和電子監察范圍,政府服務效能進一步提高。不斷強化制度建設,著力規范行政行為,嚴格執行“三重一大”各項規定,土地交易、政府投資、信貸融資、國資運營等監管制度進一步完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建成運行,2011年累計招投標279次,節約資金2.6億元。以上種種,為招商引資提供了便利條件。
分析2001—2010年投資效果系數得出,10年來,鄂爾多斯市投資效果系數的平均值為0.4432。自2001年以來,鄂爾多斯市投資高速增長,而投資效果系數趨勢相反,總體上呈連續下滑趨勢。2010年,投資效果系數為0.25,處于最低水平,即每投入1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GDP只增加2500萬元,比2001-2005年分別減少了1514萬元、2779萬元、3617萬元、2960萬元、2678萬元,比2009年減少513萬元。說明在投資規模增大的同時,資本投入的生產效率卻在降低。鄂爾多斯市在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高投入、低效益的問題逐步凸顯,部分資金投入后并未得到充分、有效地運用,投資資金的低水平運作,嚴重影響了投資效益和質量的提高(孫社平、董彩萍,2012)。主要原因是還存在以下瓶頸制約:
隨著鄂爾多斯市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投融資環境進一步改善,良好的招商引資政策吸引了大量外來資金的注入。在外來資本投資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深度和廣度也不斷拓展,外來資本的投資領域從傳統的羊絨紡織、煤化工、天然氣化工、電力生產向房地產、汽車制造、煤機制造、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種植業、服務業、基礎設施及環境治理等行業拓展,但鄂爾多斯市行業內部結構性投資矛盾依然存在。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中,能源行業占比達81.1%,其中煤炭開采業實現增加值626.1億元,占比高達60.7%,而產品附加值較高的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對工業增加值的貢獻還較小。
鄂爾多斯市具有高端技術、品牌的企業和項目較少,產業鏈條短,在國際、國內分工中地位較低。從產業結構來看,與鄰近的晉、陜、蒙、寧部分城市同是以原材料開采和加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此投資為主,且均以初級加工為主,產品重疊度較高。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在提升地區科技水平、創新能力方面不斷加大投入,但經濟發展的科技支撐和引領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自治區科技監測報告顯示,2007年,鄂爾多斯市的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為38.14%,高于全區5.54%的水平,但遠低于全國50.78%的水平,排在呼市、包頭之后列第三位。另一方面,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目前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有435家,高新技術企業只有24家,其中僅有13家設立了技術開發機構,申請專利的企業僅6家。
1995年到2000年鄂爾多斯市先后有鄂絨、遠興、伊泰、億利四家公司股票上市,進行直接融資,此后也零星發行過幾次短期企業債券,但再無公司上市,這與目前鄂爾多斯市的經濟實力不太相稱。而銀行貸款在部分行業過度集中,從第二產業內部來看,主要集中于煤炭、電力行業。從第三產業內部來看,主要集中于交通運輸、批發零售行業。此外,缺少適應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的信貸創新模式,一些處于發展初期的現代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現代服務業企業由于規模較小,可用于抵押的資產較少,較難得到信貸支持。
近幾年,鄂爾多斯市隨著高能耗、高污染項目的落地,環保措施的缺乏,使環境污染加劇。雖然近年來,生態環境建設良好,但是以工業廢氣污染、廢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為主的三大污染使原本生態環境脆弱的鄂爾多斯市又面臨新的問題。由于鄂爾多斯市是以礦產資源的開采為支柱產業,難免會帶來更嚴重的環境污染,需要的環保投融資的資金更多。所以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加大環保的投資,不能單純的依靠政府的微薄之力進行環保設施建設,應該加強企業的作用,擴大投資范圍,最主要的是將有限的資金用到合理的地方。
目前鄂爾多斯市招商工作仍以政府招商、洽談會招商等傳統方式為主,真正把握招商引資內在規律的新型招商方式運用不夠,招商活動市場化不夠,外出招商的準備工作較少,針對性差,對市場的調研和考察較少,難以在市場中把握招商信息。因而形成了引進項目多、外資少,中小項目多、大項目少,傳統項目多、高新科技項目少的局面。同時,個別單位在招商引資中缺乏應有的理智,沒有對外商的情況進行必要的審查、核實,導致少數騙子鉆了空子,出現了一些上當受騙的事情。
煤炭、電力是鄂爾多斯市的傳統優勢產業,但只是就煤電做煤電,已經遠遠落后于國際和國家的能源發展趨勢和本市的能源發展需求。應在把煤炭產業做大做強的同時,著重加快附加值高的煤氣化、煤化工等下游產業和替代產品的發展。一是繼續鞏固能源重化工產業優勢,沿烯烴和石油替代產品方向拉長產業鏈條,重視甲醇、PVC等下游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建成國內一流的化工產業基地。二是以新技術帶動產業升級,著力開發和引進煤、電、熱、化多聯產技術,煤炭開采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鍺、鋅等伴生元素的提取和開發技術,煤層氣開發利用技術,盡快形成實際生產力。三是加快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汽車燃料電池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和技術研發,改善能源生產、利用的結構。
走多元化發展道路,應結合本地實際,不斷拓寬發展領域。一是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積極引進技術含量高、產業帶動能力強、資源能源消耗少、產品附加值高的大企業集團。二是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服務網絡、信息服務網絡、綜合服務網絡。三是加快發展文化消費產業。構筑區域特色鮮明、功能層次明晰、發展水平領先的文化消費產業新格局。
積極推進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針對強化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帶動問題,啟動鄂爾多斯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構筑強有力的科技創新載體;認真落實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政策規定,加快引進一批發展急需的高層次人才,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拓展企業獲得技術研發資金的途徑,對企業有市場前景的創新項目在貸款上給予傾斜。
金融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育和壯大金融機構體系,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發揮金融對經濟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推進服務業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內容。一是積極爭取更多的市外金融機構在鄂爾多斯市設立分支機構。二是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三是鼓勵地方性金融機構做大做強,逐步發展成為跨區域經營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四是順應國家大力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形勢,加強政策支持和培訓輔導等,在資本市場上打造具有較強吸引力的“鄂爾多斯板塊”。
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節能工作的監督管理,對于工業企業,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相關部門必須明確節能目標與措施,強化企業的經濟責任、社會責任,采取定期指導、突擊抽查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對其的跟蹤、監督與管理。
“十二五”時期,必須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創新投資管理方式,切實提高投資管理水平。一是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二是加強投資監測和管理。三規范政府投資行為。推動出臺《鄂爾多斯市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條例》,合理界定政府投資范圍,規范各類政府建設性資金管理。
[1]夏琳娜.武漢市投資環境的研究框架探討和實證分析[J].經濟視角,2011(6).
[2]甄江紅.鄂爾多斯市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的演進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2(10).
[3]尚傳斌.鄂爾多斯經濟跨越式發展探析[J].理論研究,2011(5).
[4]蒙吉軍,周婷,劉洋.區域生態風險評價:以鄂爾多斯市為例[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5).
[5]李向.鄂爾多斯發展低碳經濟的路徑探索[J].內蒙古金融研究,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