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為綱
出口貨物退稅是指國家對報關出口的貨物退還其在國內各生產環節和流轉環節按稅法規定交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今年我國外貿企業受國外市場需求下降、國內成本上漲、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等不利因素影響,出現了出口數量、企業利潤下降問題,特別是中小外貿企業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為幫助外貿企業渡過難關,9月12日國務院出臺了外貿“國八條”,“國八條”中有一條是加快外貿企業的出口退稅進度,緩解外貿企業資金壓力,同時國家也出臺了加大打擊出口騙稅活動舉措。在這種情況下,外貿企業如何能利用好國家政策,同時又能規避騙稅風險,這就對企業出口退稅工作管理更高要求,保證企業及時辦理退稅。筆者現就目前中小外貿企業出口退稅業務存在的問題和舉措談幾點看法。
中小外貿企業因受經營規模、人員配備、經營規模等因素的制約,在辦理出口退稅的業務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直接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經營。
企業高層人員對出口退稅政策不了解,誤認為只要有發票和業務真實就可以辦理退稅,風險意識淡薄,對存在的風險認識不足,沒有發揮財務部門的作用,風險控制不到位,導致了企業取得供貨企業虛開增值稅發票和不能及時收匯,企業不能退稅,甚至補稅,給企業造成極大的損失。
很多中小企業重業務輕出口退稅業務管理,內部出口退稅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控制的空白點,沒有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崗位責任制不落實,沒有把出口退稅納入企業績效考評體系,內部單位間配合度不高,以致發生出口退稅的單證不全、電子信息不全,申報不及時、甚至有的發生漏報,以致退稅不及時或不能退稅,給企業造成損失。
在辦理出口退稅整個業務過程中,企業要與銀行、外匯管理局、國稅局等部門打交道,由于單位人員溝通不及時或不到位,溝通渠道不通暢,企業獲取的信息滯后,企業出口退稅工作沒能及時跟蹤相應的法律法規變動,管理跟不上政府部門要求,對于辦理出口退稅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未能及時處理,直接影響企業出口退稅工作。
出口退稅業務是企業業務的最后一個環節,牽涉的內、外部門較多,對單證、申報時限要求較高,企業應結合內部控制有關要求,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完善內部控制管理,保證退稅工作正常進行。
企業相關人員應加強出口退稅業務知識,財務部門加強法律的宣傳工作,定期結合當前出現的案例開展警示教育,增強業務人員法律和風險防范意識,管理層應合理制定經營目標,樹立風險管理意識,重視業務的出口退稅風險管理工作,加強內部部門間溝通和協調,建立以財務部為風險管理責任部門,其他部門配合工作,開展對業務的事前、事中、事后的風險分析,建立相應的風險控制點和風險評價標準,落實相關的責任人,全面評估客戶、供應商,建立檔案,對于評估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匯報,并落實整改責任人、時限和措施,同時還要建立專人跟蹤整改情況,對于無法規避的風險點,還要落實風險控制人和控制措施,最后形成評估報告,做為企業業務決策依據。同時在企業內部建立日常的風險預警機制,及時了解出口退稅的風險,指定專人負責風險分析,及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實現出口退稅風險可控。
企業應根據海關、國稅局、外匯等管理要求,建立單證流轉程序、崗位職責、績效評估制度。一是規范單證的格式和流轉程序。相關部門應及時將出口退稅中出口發票、專用發票、出口報關單提供給財務部門,有條件的企業可引入信息化管理,財務部門應設專人對單證審核,確保單據和業務相符,符合退稅要求,對單證流轉實行文件記錄控制。企業內部可規定流轉期限,保證及時流轉。二是建立崗位職責制。根據業務需要和人員配備對相應的崗位進行適當分離,財務部門設定辦稅員,負責審單、申報工作,辦理日常各種證明,儲運科設專職理單員,負責報關出口、報關單的催收及收匯,業務科根據財務科提供的缺單、缺信息的情況負責與工廠聯系催收。三是建立績效考核制度。將出口退稅管理納入企業目標管理考核范疇,與各責任科室、責任人的考核指標掛鉤,按月檢查和考核,做到賞罰分明,提高相關人員業務素質。
出口退稅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政策變化快,在企業內部應安排專人負責跟蹤政府部門的相關信息,并要結合企業實際提出應對措施,保證企業出口退稅工作及時跟上政策要求。同時對于出口退稅中出現的問題,應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采取有效措施及時解決,保證及時退稅。
總之,企業在出口退稅業務管理工作中應加強業務的風險評估,保證風險可控,在企業內部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同時加強與外部的溝通和協調,保證企業能順利完成退稅工作。
[1]賀正楚.論企業危機管理系統的構建.系統工程[J].2003,(5):34-39.
[2]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財會[2008]7號.
[3]孔祥平.我國出口退稅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經濟與管理研究,2004(1).
[4]吳麗冬.淺析我國出口退稅政策面臨的問題與調整策略.科技咨詢導報,2006(8).
[5]國家稅務總局.出口貨物勞務增值稅和消費稅管理辦法.公告[2012]2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