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昱人
營業稅與增值稅是兩個平行的稅種,營業稅是對于單位或者個人在中國境內轉讓無形資產、銷售其不動產或者提供應稅的勞務服務,根據其所能夠獲取的營業額而進行征收的一種稅。而增值稅是根據商品或者應稅勞務在整個流轉的過程中所能產生的增長額為計算稅收參考依據而進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
在一般的情況下,無論是銷售行為還是提供勞務,要么就是征收營業稅,要么就是征收增值稅,兩者并不重復交叉征收稅務。而在2012年元旦開始,在我國的上海市內,開始根據《關于在上海市開展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的相關規定,將部分原本屬于營業稅的征收范圍的稅收轉納入增值稅的征收范圍。
從我國1994的稅改之后,增值稅、營業稅與消費稅就一起構成了我國的流轉稅,而在我國的稅收之中,流轉稅一直以來都在我國的稅收之中占據了很大的比重。
而我國近些年來陸續實現的稅改制度,就是要通過結構性的稅改制度推行減稅政策,以期能夠減輕我國企業越來越重的稅收負擔,主要是為了讓增值稅從以前的生產型向著消費型的方向發展,而營業稅則從原先的屬地原則向著屬人屬地的原則變化。
營業稅對于我國不同行業所征收的稅率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建筑業、交通運輸業以及郵電通信業等一些行業征收的稅率一般為3%,而服務業、金融業、銷售不動產則一般是5%等等,不一而足。由于營業稅只是根據企業的營業額來乘以其行業的征收稅率來計算該企業應當繳納的稅收,由于沒有互相抵扣的問題,難免會導致征稅時重復計算而增加了企業的負擔。
而增值稅目前一般征稅時根據不同納稅人實行兩種稅率,一種是13%的低稅率,另一種是17%的標準稅率。而由于增值稅征稅是根據企業的銷項稅額減去該企業在購買生產原材料時的繳納的進項稅額,得出其增值的部分利潤進行征收,故而不會出現重復征稅的現象。
正是由于營業稅與增值稅兩者之間的征稅計算方法和稅率都存在較大的不同,所以一旦營業稅改增值稅,會對企業造成較大的沖擊和影響,具體表現為:
自我國1994年開始進行稅收制度的改革以來,就曾經想要把制造業與服務業納進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之內,但是最終還是由于分稅制的影響,還是沒能夠把服務業從營業稅的征稅范圍內轉納入增值稅的征收范圍之內。
所以,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于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尤其是服務業的結構轉型,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講,消除營業稅重復收稅的現象,降低了服務業的稅負,在很大程度上就降低了企業整體的稅負。
因此,大部分的企業會為了把服務項目的繳稅從稅負較重的營業稅征稅范圍轉納入到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之內,從而使得企業的經營架構發生重大的調整。
在上一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決定,在營業稅改增值稅開展過程中,同時決定在百分之十三低稅率及百分之十七標準稅率的前提下,將低稅率適當增加。該方案有利于對一些特殊的行業提供支持,并促進企業稅收負擔的減輕,但是其對于一些具體行業是否產生影響,則需加強觀察。
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表明,營業稅的改革,對于物流行業來說具有較多的好處,因為目前電子商務是納入服務行業中的,其需交納一定的營業稅,但是在實施改政策之后,其納稅基點會大幅度降低;同時,如果單純分析物流行業目前生存狀況,隨著其自身利潤的下降,附加值也會相應下降,因此,如果自身具有較大的營業額,但增值額不高,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營業稅發生改變,那么納稅額將會大量降低。另外,因為物流企業是一種成本比較高的企業,那么在進行改革之后,在成本項中也會有很多進項稅部分需抵扣增值稅。
如果單純從企業運營形式來看,一般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其會局限于抵扣,需要承擔較重的負擔。但是一些大型外部采購企業,其負擔會減輕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其受到稅改影響也不一樣。企業在初創時期以及發展時期中,因為需要很多的固定資產,且具有較多的抵扣部分,總的稅收會下降。
營業稅改增值稅的首要作用就是要消除重復征稅,從而有效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尤其是要提升服務行業的市場競爭力。
當然,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并不是具體到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企業而言的,而是相對于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而言的。真正落實到某個行業和企業,產生作用和效果都是不盡相同的。因為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其發展階段、經營模式以及企業的規模都不盡相同,有的企業是用營業稅征稅時負擔比較重,而有的企業反而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
打個比方,增值稅的征稅特點是該企業的銷項稅額減去該企業購買生產原材料時所繳納的進項稅額,得出其真正的增值部分利潤進行征稅,這樣可以有效避免重復征稅的現象,但是其稅率也較之營業稅要多得多。這就導致了一部分進項稅額比較多的行業的稅收大幅下降,比如說交通運輸行業的稅負,確實在減輕了許多。但是,我國也存在一部分幾乎沒有進項稅額的企業,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稅負大幅度上升,像一些服務咨詢的公司,根本就不存在進項稅額,也就無所謂什么抵扣的說法,由于增值稅的稅率遠大于營業稅,使得許多類似的公司,稅收壓力頓增。
所以,在2012年元旦開始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上海也有不少的企業的稅收負擔不降反升,甚至導致上海市不得不針對這種情況專門成立了財務扶持基金,暫時幫助這些企業渡過難關。但是這樣一來,以政府的財力進行扶持企業繳納稅收,不僅顯得不倫不類,多此一舉,更違背了稅收的無償性、強制性和固定性的原則,而且,并不是全國各地各個城市、地區都能夠有能力像上海一樣成立臨時的財務扶持基金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不具備推廣的意義。
在稅改之初,有許多人對于稅改之后的物價有著良好的期望,因為人們普遍認為,稅改之后企業的稅收負擔將會大幅度減輕,從而提高了企業的利潤,為了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勢必有一部分企業會率先選擇一些服務商品的降價,進而形成良性循環,為消費者帶來福音。然而,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對于物價的影響卻不如普通百姓所期望的那么樂觀,因為不是所有的行業和企業,都能夠從稅改中減輕稅負,從而贏取利益,甚至負擔更重,對于這部分企業來講,不因此提高物價就已經是不容易了。而對于一些在稅改中獲利的企業來講,像交通運輸業,又因為油價等其他一些原因,導致在稅改中所獲得的利潤又因此喪失。
所以,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不應該對物價抱有盲目樂觀的態度。
增值稅和營業稅是我國的兩大稅種,一般而言,增值稅的收入的75%以上是交由國家享有,剩下的25%歸地方所有。而營業稅則與此相反,大部分的營業稅歸地方所有,是地方稅種中的第一大稅。
簡單的說,增值稅的最大獲益者是中央財政,營業稅的最大獲益者是地方財政,這就導致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國稅地稅的分賬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要點。
以上海目前實行情況而論,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上海的國稅與地稅其實并沒有真正分開,而目前的權衡之計,就是把試行地區原先的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依舊歸地方財政所以,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策,當營業稅改增值稅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之后,國稅地稅如何分賬,必須先行規劃好。
區域性的優惠政策必然會導致該區域周邊的資金流會大量流入該區域,引發所謂的“洼地效應”。比如說,在我國改革之初,由于實行外匯的雙軌制,海南的外匯可以全額留成,結果就是導致了海南島在短短的時間內出現一大批的外貿企業。
所以,在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時,應該考慮類似的問題,處理好試行點與周邊的資源配置問題,避免大量資金流入試行點。但是這畢竟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試行不同的稅收制度,必然會導致企業的稅負不公,“洼地效應”也成為必然現象,所以,要解決這問題,只能夠加快營業稅改增值稅在全國范圍內的實施進程。
[1]吳旭東.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稅收政策效應分析[J].財會通訊,2008(11):31-32.
[2]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稅收征收管理問題的公告[Z].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12(17).
[3]劉厚兵.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企業應注意哪些方面[N].海峽財經報.2011,10(2).
[4]林娜.營業稅改增值稅影響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國際商務財會,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