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芹
社會保障是指國家對社會成員,特別是生活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給予救助和補貼的社會安全制度。我國目前處于經濟轉型期,具有特殊性,再加上我國人口眾多,怎樣建立一個合情合理的社保體系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的智慧。
社會保障會計是指采用專門的方法對社會保障資金活動進行反映,為管理層提供相關的財務信息,使得社保資金向著預期的方向前進。所提供的財務信息在加強社會保障資金運作監督有著積極的意義。
與企業會計不同,社會保障會計涉及的資金活動較為簡單,主要是一些資金的收入和支出業務。政府先將資金,比如社會救濟、社會安置、社會福利撥付給民政部門,然后通過民政部門把資金下放給群眾。
社會保障基金的資金量非常大,資金的時間跨度相當長,利息的計算難度大。由于繳納社會保障基金的人口眾多,繳納時間各不一樣,因此對社會保障基金利息的核算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我國人口眾多,涉及的個人社會保障賬戶也就多,那么記錄和管理好每個人的社保賬戶就更加需要健全的社會保障會計。目前,我國社會保障資金個人賬戶實行的聯網管理,并設置了備份功能,實現了人機互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社保資金的安全性。
當前,我國的社保資金規模巨大,但是沒有高素質的會計隊伍對其進行會計計量,這無疑加大了社會保障基金的風險。在有些民政部門里,社保資金的核算人員是由其他部門工作人員調任而來,沒有相應的專業從業資格證書,缺少社會保障會計的理論基礎,這就使得編制出來的財務報告可能性不夠,決策不相關,不利于我國制定宏觀經濟政策。
由于相關部門在體制設計最初對養老金的隱形債務估計過于樂觀,導致了“統賬結合”的模式最初就需要面臨轉制成本的“空賬問題”。“空賬問題”主要是來自轉制成本,在原來收付實現制條件下,沒有養老金積累,而新的養老金體制必須給中年人和老年人的退休金找到支付的途徑。目前轉制成本應該怎么處理,是我國考慮的主要問題。是通過減持國有資產還是發行特種國債來籌集資金消化前期的轉制成本,不同的方案對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有著巨大影響。
雖然我國多年以來一直在完善社會保障會計制度,但是相對于歐美國家來說仍然處于落后階段,社會保障資金管理不規范現象普遍存在。規范化、科學化的社會保障資金管理道路還很遠,社保資金被管理層挪用私吞的風險依然很大。再者,目前實行的收支兩條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資金的安全,但是在資金收付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因此,加強對我國社會保障資金的規范運作,建立有效的會計核算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主體的不統一,削弱了核算的激勵機制。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資金會計主體是經辦機構,而報告主體不是經辦機構,是社會保障基金。兩者的不統一,導致了責任主體不能各自歸位,責任劃分不清楚,出現問題時不能明確是誰的責任,最后使得社會保障會計核算出來的經濟活動不能反映經濟實質。
擁有高素質的保障會計人才才能建設高效率的社會保障體系。首先,加強對社會保障會計稽核人員的培訓教育,深入學習理論知識,把理論應用于工作實踐中,才能在核算工作中發揮能動性。加強員工社會保障會計法律法規的學習,防止核算不符合會計法的相關規定,保障工作的規范性。加強對會計人員電算化的培訓,確保使用高效率的電腦進行會計計量。其次,加強對會計人員思想道德教育,加大對會計委派制的實施范圍和力度,保證社會保障資金的安全。
電算化系統能夠大大減少差錯,它不僅能夠代替手工賬,提高會計核算的速度,在信息化時代提供更加決策相關的財務信息。在社會保障會計信息系統中,應該至少包括憑證的輸入輸出、機制憑證、憑證查詢、審核憑證、數據查詢、報表生成及打印、財務報表分析等功能。加強會計核算環節的內部控制。
科學規范的社保資金收支制度能夠有效地改變目前社保資金運作混亂的情形,能夠直接有效地對社保資金運作進行監督,降低了社保資金的風險。為了更好的對社保資金進行規范運作,目前,我們應該加大力度對社保資金運作進行改革。首先,把統籌金和個人社保賬戶分離開來。由于兩種賬戶的核算方式是不一樣的,前者采用的是收付實現制,后者采用的是個人累積制,所以應該把目前的混賬管理模式分離為統籌基金賬戶和個人社保賬戶分別進行會計核算。其次,利用國有股劃轉的方式把轉制成本問題的給予解決。在賬戶分離之后,通過電腦計算空賬賬戶的數量,來估計轉制成本。采納評估機構的評估報告對起隱性負債進行計量。最后,對于個人社保賬戶,我國應該對社保賬戶的監管與運營分離開來,通過社保部門的授權,把社保資金委托給基金管理公司進行運作,但是社保部門仍然保留對資金的管理權和監督權,通過基金公司的規范運作實現對資金的增值保值。
社會保障會計體系的完善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它關系到我國的長治久安。因此,要對我國社會保障資金運作進行規范,我們就必須加快對保障會計制度的完善,就必須把它放到突出顯眼的位子,加大改革的力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受益,不斷讓人民群眾嘗到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甜頭,不過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改革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需要我們不斷地加強對保障會計制度的建設和完善。
[1]姜榮.社會保障會計問題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8.1.
[2]李敬.社會保障會計的現狀及改革[J],財稅論壇,2011.10.
[3]周曉紅.社保會計體系核算問題與對策淺析[J],北方經貿,2011.8.
[4]王平.郭亞雄.我國養老金財務理論體系的構造[J],當代財經,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