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榮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會計專業教師都是針對會計專業教育目標、會計專業教學體系、會計專業案例教學等方面而展開各項工作。不過易于被人們忽視的是,工商管理學科的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在職業生涯的發展過程中同樣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而針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教育與教學研究卻跟不上形式發展的要求。
會計專業培養具備會計學、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計算機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敬業精神,學業基礎寬厚、專業扎實,能夠運用會計學及其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會計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會計、審計和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會計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科學地組織會計工作、設計會計制度、綜合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
因此,從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看,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熟練掌握會計業務,會記賬、會算賬、會管賬、會報賬、會用賬,能解決單位會計問題的專業人才。畢業后,主要就業方向是企事業單位會計部門或會計師事務所等。因此,會計專業的高等教育作為專業性極強的專業化教育,需要系統的學習會計專業知識,接受會計執業技巧模擬訓練,掌握相關領域的知識與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的領會會計宗旨、會計精神,掌握會計體系,掌握財務軟件并能熟練運用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其專業知識要達到系統性與全面性。
但非會計專業(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電子商務專業等)的會計課程,其教學目標并不是熟練掌握會計業務,會記賬、會算賬、會報賬、會用賬,能解決會計問題的專業人才,而是會懂賬、會用賬來解決企事業單位的管理決策問題的專業人員,今后的就業方向主要是企事業單位的職能管理部門。他們關心的往往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會計問題及利用所學的會計知識解決管理決策問題。因此,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的學習就更加具有實踐性、挑戰性。
通過幾年的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的教學與比較,我們認為,非會計專業的會計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懂會計、會用會計這種管理手段的企事業管理人員,其重心在管理、在決策,應站在其本專業的角度來認識、學習、理解會計,站在今后可能從事的管理工作的角度來認識、學習、理解會計,所以在教學設置時,既不能設置其與會計專業學生的教學核心、教學體系相同,又不能走極端,只簡單的了解會計。
教學方法是教者與學者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所采用的各種教學手段與方式的統稱,包括教者教的方法、學者學的方法、教者與學者對教學方法的適應性、促進性、互動性等。
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大學期間將系統學習統計學原理等學科通識課,學習管理學、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專業必修課,學習高級財務會計等專業選修課,學習綜合會計實訓等專業實踐類課,其教學時數較多,教學內容較豐富,課程間的關聯性較強。但非會計專業一般只設1-3門會計課程,這樣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領會會計精髓,并作到懂會計、會用會計,難度較大。因此,只采用簡單的傳統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課程教學也只是讓學生學會了幾門會計課程,并不能達到更高層次的教學目的。
怎樣才能使教學過程在較短的時間里,使非會計專業人員達到教學目的呢?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變傳統的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為傳統的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師生互動式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將單純的理論教學轉變為理論教學與模擬實踐教學相結合,增強學生對會計業務的認知性,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加強感性認識。其次,充分利用會計模擬實驗室等教學資源的作用,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面對大量的會計資料解決企業管理問題時難度,讓學生學習如何從大量的會計資料中迅速的抓住主要矛盾,做到因專業而施教,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突破傳統教學的強化與推廣。
財務會計是會計專業的主干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遵循教材,按會計準則、會計要素、會計報表的順序依次講解,體現了課程內容的系統性、關聯性、漸進性。
但非會計專業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所授會計課程與學生今后所從事的管理工作的結合與聯系,考慮到在校生并沒有多少管理的實踐經驗等問題,站在學生今后所可能從事的管理工作的角度去選擇會計教材,安排會計課程內容,采用案例與理論想結合,讓學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如,在講授到車間在領取材料時,一般填寫一式三份領料單的內容時,會計專業是站在計賬、算賬的角度,所以老師往往只是簡單的一帶而過,而在對非會計專業教學時,就必須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一式三份?怎么不是一式二份或四份?這一式三份在管理過程中起到的是什么作用?最后都傳遞到了那些環節或部門?這樣僅僅幾句話,一方面可以避免了讓學生死記硬背,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了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點點滴滴都融會了管理的內涵,學生在今后從事管理工作時,考慮問題將會更周密、更嚴謹。
但是,必須注意,我們強調案例教學并不是放棄或排斥系統的理論教學,應該說,任何形式的案例教學都不能達到傳統理論教學的知識系統性,它只是對理論教學的補充。因此,教師要注意傳統的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的協調問題,使非會計專業在完成會計教學任務時,既可以避免傳統教學的被動性,也可以避免案例教學的局限性,使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在掌握了會計理論的同時,豐富了自己的管理經驗,取得了個人的管理心得。同時注意各專業學生學習結構的層次性、學習需求的多元性、學習時間的實效性、學習效果的差異性。
[1]白美婷.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3.
[2]李名威,張玲,劉夢巖.基于大學生思維特點的會計教學方法[J],會計之友2009.8上.
[3]劉萍.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論壇,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