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晨麗
(通遼職業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工學結合理念下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探討
戴晨麗
(通遼職業學院,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工學結合要求學習過程體現工作過程,通過探討工學結合理念下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意義,提出基于此理念的分層教學、行業英語教學和有效教學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之路。
工學結合;高職英語;分層教學;行業英語教學;有效教學
教育部2006年11月16日頒布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1]。工學結合作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正積極推動著我國高職教育領域的重大變革。而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學生人文素質與技能培養的重任,應緊跟高職教育的改革步伐,以工學結合的理念為指導,以培養學生在將來工作所需要的英語應用能力為目標,特別是工作過程中的英語交際能力,真正體現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職業性、實踐性和實用性。
1.1 有利于推動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開展
2008年教育部修訂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稿,以下簡稱修訂后的《高職英語教學要求》)對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做了新的規定:“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以職場交際為目標,以應用為目的,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能在日常活動和與未來職業相關的業務活動中進行一般的口頭和書面交流[2]。
工學結合要求學習過程體現工作過程,以工作為中心,體現工作崗位,將學習過程與崗位、職業相結合,同時明確工作過程所需要的能力要求。因此,工學結合理念下的高職英語教學,就是要把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職業崗位所需知識和能力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提高綜合職業素養,并以此實現新的高職英語教學目的——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實現這一目的,工學結合理念下的高職英語教學要在培養目標、體系結構、課程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模式等方面積極探索具有高職特色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
1.2 有利于高職英語“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工學結合的特點是將學習與工作結合在一起,學習的內容應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相結合,而目前高職英語教師普遍缺乏相應的行業知識,他們與企業實踐接觸的機會少,難以勝任專業性強的行業英語教學。開展工學結合后,一方面,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親身體驗工作實際,可以有效地把典型工作過程與英語教學進行整合,有利于他們提高業務能力,促進職業發展;另一方面,學校聘請工作在第一線的英語水平較好的企業專家做兼職教師,可以緩解或彌補英語教師行業知識不足的缺陷。同時,由于學校按照授課時間發放兼職教師報酬,大量聘用兼職教師可以節約辦學成本。“英語教師+企業專家”的師資隊伍,有利于英語教師“雙師”素質的形成和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1.3 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職業發展
工學結合理念下的高職英語教學,要依據學生在職場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以及這些任務所需要的語言技能設計語言學習情景和任務。以職場工作任務引領語言技能目標,使職業素質訓練貫穿于職場工作任務,由于教學內容發揮了學生的專業優勢,融入了學生的興趣點,必然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實現師生互動,易于開展教學。同時滿足學生的職業要求,促進學生的成長。
2.1 實施分級教學
由于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各地區的辦學條件不同,高職學生入學時的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差異較大。此外,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差異,都會對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學習內容的不斷加深,學生語言水平和能力差異會日趨顯著,最后可能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因此,英語分層教學的必要性日益凸顯。《高職英語教學要求》也指出:“高職英語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學習的實際需要。”而分層教學就是因材施教的一種重要手段。所謂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自身學習能力、知識基礎、心理特點、潛在能力將學生分成水平不同的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使每名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獲得最好的發展。
工學結合理念下的高職英語教學,要在基礎英語教學之后,實施行業英語教學,行業英語建立在基礎英語教學的基礎之上,是基礎英語教學的延續或擴展,它需要學生有較好的英語基礎。針對學生現有的英語水平與能力差異,學校可以以系部為單位,對于同年級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編班組織教學,把學生分為ABC 3個層次,A層為優等生,B層為中等生,C層為學困生,依此制訂相應的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評價辦法,使等級間可以上下流動。分層教學最大限度地調動了每名學生的積極性,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發展需求,提高了學生的英語運用水平。
2.2 實施行業英語教學
高職英語教學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在特定職業范圍內使用英語的能力。行業英語是指針對特定的職業所進行的英語教學,強調行業工作內常用的英語語言和交流形式。高職院校立足于各專業群所面向的行業,依據企業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環節和場景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具備在本行業領域內運用英語進行基本交流的能力。如財經英語、機電英語、醫護英語、藥學英語、旅游英語、酒店英語、計算機英語等,將行業英語引入高職英語教學,這對轉換教學模式,體現高職特色,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工學結合理念下的高職行業英語教學,應該在課程設置上反映工作崗位要求和職業發展需求,在教學內容組織上反映工作過程,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情景模擬等教學方式,積極引進和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做中學,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化,使學生最終獲得綜合能力的提高。
2.3 實施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心理學影響下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以后,這一概念頻繁地出現在英語教育文獻中[3]。有效教學的焦點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還是無效。程紅、張天寶[4]從“有效”的內涵角度出發,認為有效教學這一概念應包括三重意蘊。一是教學有效果。就是指通過教師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和發展。二是教學有效益。有效教學不僅要求教學有效果,使學生出現變化,而且要求教學有效益,即要求教學效果或成果與教學目標相吻合,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據此,教學有效可界定為教學活動結果與社會需求和個人需求相符或相一致的教學。三是教學有效率。教學效率指單位教學投入所獲得的教學產出。教學有效率是指一定的單位教學投入產生盡可能大或多的教學產出,也可理解為教師用盡可能少的教學投入(時間、精力、努力等)或教學所耗獲得盡可能多的教學產出或教學所得。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衡量指標。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教學改革比較顯著的是大量減少了理論課時,增加了實踐課時。因此,許多高職院校采用“2+1”或“2+0.5+0.5”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校上課的時間只有兩年。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致使公共英語教學課時大幅減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益,關注學生發展,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有效教學是解決此問題的有益嘗試。基于工學結合理念下的高職英語有效教學,要避免無效教學和減少低效教學。提高有效教學力度,一是要選擇適合高職學生的教學方法,保證教學效果;二是要教會學生掌握學習策略,提高教學效率;三是加強實踐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工學結合理念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是一個需要不斷實踐、不斷完善、不斷探索的長期的、艱巨的過程。因此,我們應高度重視高職英語教學工作,推動工學結合理念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步伐,這不僅是高職英語教學的需要,也是師生自身的需要,更是高等職業教育未來發展的迫切需要。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S].2006-11-16.
[2]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EB/OL].http://www.hlcp.com. cn/jingpin/2010/jcb/data/jiaoxueyaoqiu.doc,2006-11-16.
[3]崔允漷.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6-47.
[4]程紅,張天寶.論教學的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1998(5):37-40.
G420
A
1671-1246(2012)16-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