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琳
(玉林市衛生學校,廣西 玉林 537000)
中職英語課堂的激勵藝術
高建琳
(玉林市衛生學校,廣西 玉林 537000)
在中職學校英語教學中,可以借助情感激勵、教學策略激勵和評價激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其產生內在的驅動力,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與發展,提高其掌握英語的能力。
中職英語;情感激勵;教學策略激勵;評價激勵
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理念下,培養具有較強英語能力的學生,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已成為當前職教改革的熱點。然而,絕大多數中職生英語基礎較差,學習英語的興趣不大,因此,英語始終是教學困難較大的一門學科。筆者通過兩年的激勵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快樂地學習,使學生倍感頭痛的英語課程變成一門輕松、饒有趣味的學科,使整個課堂富有活力和創造力。下面,筆者就如何在課堂中采用激勵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之樂學、愛學進行闡述。
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在《教學與發展》中指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倍增。英語教師的授課語言不但要具有啟發性、科學性、藝術性,更應生動形象,富于感情。教師要運用精妙有趣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運用推心置腹、言辭誠懇的語言使學生感到教師的真情實意,這就要求教師從內心深處熱愛學生,具有同理心,用自身的情感帶動學生的情感;同時,教師的表情對學生的學習情緒影響也很大,因此,教師要善于控制和巧用面部表情,使學生通過表情能夠體會出教師的真誠、愛護、信任、鼓勵之情。例如,在課堂上,教師飽含激情的語言,親切的目光,和藹的態度,大方的舉止,與英語相配合的動作,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教師的肯定性話語,對學生的學習進步、成績提高能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可經常用一些鼓勵性和贊揚性的話語,即多做加法;不隨意責備學生,即不做減法;多使用That’s great.I agree with you.You did a good job.Excellent.等詞句來鼓勵學生。無論對于什么樣的學生,教師都要讓他們樹立一個信念——我能行!情感激勵能夠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創設快樂輕松的交流平臺,讓英語課程融入溝通的元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為課堂教學的良性發展搭建一個平臺。
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還可充分利用形式多樣的教學策略提高英語課堂效率。筆者在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策略主要有以下4種。
PK活動,即以小組挑戰的游戲方式組織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參加學習活動,互相交流思想,大膽參與,培養合作與競爭意識,提高協作能力,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反過來,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食物類單詞時,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各小組可進行食物接龍賽,在一分鐘內說出不同食物單詞最多的小組為勝方,說出最少的則為敗方,敗方須派代表上臺進行形式各樣的表演。PK活動還可根據實際情況拓展到造句PK、正反方辯論PK等,旨在讓學生共同參與,在競賽中共同進步,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幫助學生反復記憶單詞,鞏固重點語句,提高其掌握英語的能力。
針對本校醫學生的專業實用性需求,筆者挑選了與其專業相關的交際內容,并編寫了符合中職生水平的對話。對話內容包括接待病人、詢問癥狀、就診、醫療檢查、日常護理、精神護理等,基本涵蓋了臨床醫護英語對話的場景。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每組對話的單詞數均未超過200個,進行言簡意賅的醫患間交流,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課前設置:課前提供對話臺詞,學生利用早晚讀時間進行演練。
課堂設置:一節課時間為40分鐘,可分為三大部分:(1)新話題的學習:單詞→句型→對話朗讀→表演→學生個人見解,此過程約需30分鐘。(2)教師對學生的表演進行歸納總結,提出改進意見;布置下周學習課題,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和道具的準備。此過程約需6分鐘。(3)學生復習,提出疑問與看法。此過程約需4分鐘。
盡管課堂時間安排得很緊,但由于課題內容與學生所學相關醫學知識銜接緊密,因此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與創作熱情。在課堂中,教師不再是滔滔不絕的演講者,而是一名導演,學生則成為真正的主角。三寸講臺成為學生即興表演的舞臺,他們自由地發揮想象,大膽地拓展思維,將醫護人員、病患飾演得形象逼真。
教師可利用Flash、PowerPoint等軟件制作課件,以此豐富教學手段,增加單位時間內的信息量。比如,在講解有關西餐的單詞時,如果一味地灌輸詞句讓學生死記硬背,他們很難記住,也容易記錯,但如果能提供一些西餐的圖片展示給學生,使枯燥的記憶變得生動鮮活,讓學生在視覺享受的同時記住這些單詞。在單詞練習中,可讓學生進行圖片與單詞的配對練習,效果較好。筆者為學生提供了一些情景對話視頻,讓學生觀看之后,先根據所學知識自編對話,再進行練習,這樣,學生開口說英語的積極性也會提高。
要學好英語,就要敢說,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和運用這門語言,感受它的魅力。教師可鼓勵學生經常用簡單的口語描述生活瑣事,哪怕是英語中夾帶著中文,并要求學生持之以恒,一段時間后,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自然會有所提高;此外,還可鼓勵他們課余時間到英語角,創造機會與他人交流,如“I wash my face and brush my teeth when I get up every morning,and then put on my school uniform to do morning exercises on the playground.”說身邊人,講身邊事,堅持下來,學生就敢于用英語表達自己所經歷的事情了。同時,教師應寬容學生的語言錯誤。寬容的態度能營造溫馨、寬松的學習環境。教師要正確對待、處理學生的語言錯誤,讓學生認識到語言錯誤是語言學習過程中的暫時現象;對于學生所犯的語言錯誤,只要不影響正常交際的順利進行,教師應采取寬容的態度,以利于減輕學生運用目的語時怕犯錯誤的心理壓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但也應及時提示錯誤所在,以此加深學生的記憶。另外,多給學生展示一些英語格言諺語,內容涉及“時間、學習、青春、奮斗”等主題。諺語宜選取短小精悍,瑯瑯上口,寓意深刻的句子,既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又能豐富學生的情感。
開放式評價是一種動態、差異性強、激勵作用大、具有人性化、對學生自身縱向發展的評價,無論是評價結果的呈現還是評價結果的分析,都要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教師既要關注學生學習水平的高低,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發展的需要,公正合理的開放式評價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上進心,激活學生的內在潛能。教師使用開放式的評價語,盡量克服單純的智力導向,應以鼓勵為主,多用贊美的語言,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及時指出其閃光點,讓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進步都能及時得到教師的關注;肯定的評價會使學生心理上獲得滿足,維護自我形象,從而對學習起到激勵作用;開放式的評價激勵會使學生更加喜愛教師,更愿意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
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下思維比較活躍,感知比較敏銳,記憶比較牢固[1]。實踐證明,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借助信任、鼓勵的情感激勵,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個人魅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能讓學生切實體會英語的有用性;采用開放式評價激勵,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使學生樂學,能讓學生感受到成功與分享的喜悅。而學生美好的心情同樣也會感染教師,讓教師在快樂的教學中收獲一份滿足和幸福。
[1]李明.高中英語單詞愉快教學法有效嘗試[J].甘肅科技縱橫,2009,38(5):160~161.
G421
A
1671-1246(2012)17-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