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愛理
(甘谷縣人民醫院,甘肅 甘谷 741200)
中西醫結合治療胃石癥66例臨床研究
任愛理
(甘谷縣人民醫院,甘肅 甘谷 741200)
由進食不能消化的某種含纖維的物品、食物或異物,在胃內積聚而成固體性團塊或和胃粘液凝結或成硬塊,稱為胃石癥。按其成分不同可分為植物性、動物性、藥物性及混合性4種。臨床上因進食柿子、黑棗、山棗核、橘核、山楂等引起的植物性胃石癥最為常見。我縣盛產柿子和黑棗,筆者近10余年(1996—2009年)運用中西醫結合之法,治療胃石癥66例,取得良好效果。
中西醫結合;胃石癥;臨床研究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66人,男34人,女32人,年齡10~82歲,平均56歲,病程1~1.5年。其中急性(病程<6個月)54例,慢性(病程≥6個月)12例;結石單發53例,多發13例;結石最大12 cm,最小2 cm;發病季節,秋季44例,冬季16例,其他季節6例;空腹進食柿子或黑棗致病36例,餐后進食致病10例,20例不詳;48例有不同程度上腹脹痛或上腹痙攣性疼痛,惡心、嘔吐、反酸等,少見有嘔血患者,18例僅因食欲不振、口臭、惡心而就診;體檢時有28例上腹部可觸及光滑的移動性包塊;大便潛血陽性14例。
1.2 鋇餐透視表現
胃內鋇劑有分流現象,并顯示有團塊狀、圓形或卵圓形充盈缺損,其表面凹凸不平,少數為多發性。其中18例合并潰瘍,且多見于慢性胃石癥及胃石較大患者。
所有患者臨床確診后,均在戒除煙、酒、茶等嗜好及進食半流食基礎上,給予小蘇打4.0 g,3次/日,西米替丁0.4 g,3次/日,阿莫西林0.75 g(過敏者給慶大霉素片8萬U),3次/日,嗎丁啉10mg,3次/日及中藥枳實導滯丸加味治療。其組成如下:大黃9 g(后下),枳實12 g(打碎),神曲12 g,茯苓9 g,黃芩9 g,黃連9 g,白術9 g,澤瀉9 g,三棱9 g,莪術9 g,檳榔12 g,萊菔子15 g,雞內金15 g。惡心嘔吐者加半夏12 g、竹茹9 g;反酸者加海螵蛸12 g;氣虛者去大黃、枳實,加黨參16 g,黃芪16 g,枳殼12 g;大便潛血試驗陽性者加地榆12 g,白芨12g。小兒按體重,所用中西藥量酌減。兩周為一療程,根據病情,治療1~2個療程后,進行臨床療效判斷。
3.1 療效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鋇餐透視結石全部消失。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減輕,鋇餐透視結石直徑縮小1/2以上,或結石數目減少1/2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減輕,鋇餐透視直徑縮小不足1/2,或結石數目減少不足1/2。無效:臨床癥狀減輕不明顯,結石直徑無明顯縮小。
3.2 治療結果
本組66例,治愈38例,顯效14例,有效6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7.88%。
胃石癥為少見疾病,但我縣盛產柿子和黑棗,加之本地群眾尤其是老年人更喜食柿子,故胃石癥在本地多見。根據胃石成分[1],可分為植物性、動物性、藥物性和混合性4類。且以植物性胃石常見,諸如柿子、大棗、山楂、石榴、葡萄、香蕉、芹菜、海帶、海草、麥殼、麩皮等均可形成胃石,其中又以柿胃石最常見。其發病機制為:柿子中含較多鞣酸,尤其是未成熟的、未脫澀的果實或果皮鞣酸含量高達25.00%,在胃酸作用下,鞣酸與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同時柿子中的果膠、樹膠遇酸也可發生凝結,并將果皮、果纖維或食物殘楂膠著在一起形成凝塊,多數凝塊還可互相粘結積聚形成巨大團塊狀質地堅硬的胃石而無法通過幽門排出,如有胃動力障礙者則胃石更易形成,且難以排出。胃石對胃壁產生機械壓迫,加上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易引起胃粘膜糜爛、潰瘍、出血甚至穿孔。
目前,治療胃石癥的方法有:(1)藥物治療;(2)手法碎石法;(3)X線下網套碎石法;(4)纖維內鏡下碎石;(5)體外震波碎石治療;(6)外科手術治療等[2,3]。筆者所在單位為縣級醫院,醫療條件有限,結合實際情況考慮用中西醫結合方法給予治療。根據有關報道,西藥除傳統用小蘇打、奧美拉唑、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西沙泌利和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乙酰半胱氨酸外,尚有用番木瓜酶、纖維素酶、果膠酶和普瑞博思、胃腸氣鋇雙重造影用產氣劑治療的,甚至有用飲料可樂治療的報道。筆者考慮到胃石癥患者多為老年人,體質差,胃腸蠕動功能差,部分病例又并發胃潰瘍及出血,故西藥除用傳統藥物小蘇打、嗎丁啉外,給予西米替丁、阿莫西林等治療,同時防治潰瘍、出血等并發癥。我國傳統中醫學認為,胃石癥發病機制屬于食積不化,蘊結于胃,胃納失常,升降失調,故癥見胃脘脹滿疼痛,納食不香,噯氣吞酸,惡心嘔吐等,故以消積化滯,軟堅散結,和胃健脾之法治療,方用枳實導滯丸加味治療,其中大黃、枳實攻下導滯,消痞散結,三棱、莪術祛瘀散結,檳榔破積下氣,雞內金、萊菔子、白術、茯苓擅消食滯,健脾和胃利濕,雞內金又有化結石作用,黃芩、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并隨證加減,諸藥合用,共奏消積化滯,軟堅散結,和胃健脾,利濕,清熱解毒之功效。該方法配伍精當,藥證相符,故臨床應用效果如桴鼓。
總之,應用以上中西醫結合之法,治療胃石癥方便、經濟、安全、高效,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
[1]梁浩.新編消化系統疾病手冊[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
[2]江紹基.胃腸病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3]于皆平,王小眾,張介眉.胃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R256.3
B
1671-1246(2012)15-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