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鈺
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沈陽 110161)
高職教育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基本完成規模擴張,目前高職教育院校數量已占高等教育院校數量的半臂江山。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與企業用人標準還有很大距離,高職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還有很多瓶頸問題亟待解決,如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養質量、教學團隊建設、實訓條件等等。“十二五”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高職教育今后五年的發展目標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只探討如何科學制訂適合高職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教高[2000]2號)明確指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工作的總體設計和實施藍圖。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最核心的技術文件,是制定其他教學文件的依據。
(1)以區域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依據,明晰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行業)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與產業(行業)對接。
(2)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以培養專業技術能力為主線,實現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行業)崗位技能要求對接。
(3)推行“雙證書”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4)深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將學校的教學過程和企業的生產過程對接。
(5)要處理好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的關系,既要突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應用性,又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6)要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在發揮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主導作用,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明確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就業崗位、課程體系、培養方式、考核評價、畢業條件等要素。主要包括內容為: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規格;專業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式;考核評價;畢業條件。
專業培養目標是特指專業的具體業務目標,而非指人才素質、德、智、體、美等諸方面全面發展的總目標。
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即使專業名稱相同,由于設置的層次與類型不同,其培養目標也有區別。
職業教育是為區域經濟發展服的。首先必須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明確專業是為哪些行業服務的,才能真正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接;其次要明確專業服務的企業,通過到深入一線調研,了解行業內的領軍企業和發展趨勢,才能最終確定專業為那些主要企業服務。
專業服務的主要企業確定后,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研究為哪些崗位(群)培養人。因而確定專業服務崗位必須深入區域勞動力市場、企業進行人才需求調研,了解哪些是需求量大、有發展潛力的職業崗位(群),從而確定專業服務崗位。
職業資格證書的種類和級別標志著學生專業能力達到的程度,也是學生就業從是相應崗位的準入證。院校必須到企業的實際職業崗位進行調研、走訪相關的行業協會等,才能搞清職業崗位的國家職業標準和行業標準要求必須具備的職業資格。每個專業的學生最好選擇 1--2個種類的職業資格證書,這樣可以更好地達到崗位要求的職業資格標準,不能貪多。
專業培養目標描述,就是按照專業所面向的行業企業,工作的職業崗位(群)和培養成什么樣的人,簡明扼要地用文字描述出來,既要簡潔,又要重點突出,還要便于師生記住。
例如:數控技術應用專業培養目標表述:本專業主要面向裝備制造類的機床企業和其他應用數控設備加工企業,培養在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數控設備編成人員、數控設備操作人員,具備數控車或數控銑國家中級職業資格的高技能人才。
專業培養規格的實質就是專業培養目標的具體化,他是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即畢業生質量標準。
專業培養規格在結構上通常采用三個要素(知識、能力、素質)來表述,并將知識、能力、素質進行逐級分解。
專業培養規格的描述一般采用以下語句形式:
知識:一般采用“掌握****”或“了解****”語句。
能力:一般采用“會******”或“能******”語句。
素質:一般采用“具備****”活“具有****”語句。
專業培養目標、規格確定后,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確定開設哪些課程。
一個專業到底應開設哪些課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一是國家規定開設的課程,主要是為保障學生具備高等教育必備的知識、能力、素質,二是根據職業崗位能力需求開始的課程,三是為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和發展潛力而開設的課程,體現學校職業特色。
專業開設的課程是為實現培養目標服務的,專業培養規格要求的知識、能力、素質就是課程的質量標準,因此課程應和培養目標、規格保持一致,以免開設了許多課程不知為誰服務,另外也可以避免某些知識、能力、素質沒有相應的課程去實現。
課程類別就是將專業開設的課程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劃分。若分為公共課程、專業課程、集中實踐課程、專業拓展課程,更能體現職業特色。
公共課程:高職教育培養的學生必須具備高等教育的基本知識、能力和素質,因此必須按照國家的要求開設必須的課程,目前主要有:“兩課”、體育、英語、計算機應用等。另外,可以開設具有區域特色的公共課程,例如職業生涯規劃、心理素質訓練、創新能力訓練、就業技能訓練等課程。
專業課程:高職教育培養目標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專業課程設置就是解決會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的更好。所以專業課程設置必須以專業能力培養為主線,根據崗位技能要求和培養目標確定開設哪些課程,專業課程內容要與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對接,解決學生就業問題。
集中實踐課程:集中實踐課程設置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職業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項目應與專業教學項目相一致。集中實踐課程主要包括校內集中實踐課程(1周以上)、校外實踐課程,校外實踐課程又可分為教學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
專業拓展課程:專業拓展課程主要是為拓寬、提高學生的就業面或綜合素質開設的課程,多為選修課的形式,由學生自己選擇。
專業課程設置、課程類別確定后,接下來的任務是要確定這些課程按照什么順序進行排列、如何將這些課程合理分配到各學期等,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專業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人才培養目標,基本規格以及培養過程和方式的總體設計,是學校保證教學質量的基本教學文件,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的基本依據。
根據專業培養目標,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制訂教學計劃。素質教育應貫穿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基礎課以應用為目的,專業課突出技能培養,實踐課培養動手能力,注意課程內容的有效銜接;明確各門課程的性質、地位和教學方式,專業核心課程盡可能實現“理實一體化”;明確對英語、計算機、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
課時分配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對于國家規定的課程必須開足課時;二是根據培養目標確定的專業課課時,原則上必須保證;三是其他課程學時,可根據專業需要自行安排;但總學時必須符合國家要求和教學規律:總學時一般控制在2 600~2 800個學時為宜。
課時結構按如下比例分配更為合適:公共課程(800學時)、專業課程(1 000學時)、集中實踐課程(800學時)、職業拓展課程(150學時),學時所占比例分別為:29%、36%、29%、6%。
總之,職業教育只有到行業企業調研,才能根據行業企業用人標準科學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只有和行業企業深度融合,才能共同制訂出符合培養目標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1]呂淑云.制定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有關問題的研究,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3).
[2]吳磊磊.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探討.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1(3).
[3]杜立文.高校制訂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