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緋
(常州工學院師范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2)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對學前教育教師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具備一定的音樂技能是幼兒園教師的基本素質之一。而邊彈邊唱是理論與實踐統一的綜合性藝術創作活動,它要求彈奏者在短時間內將聲樂與鋼琴伴奏結合起來,包括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旋律的處理、曲式的分析、和聲語言的掌握、歌唱技能的表現、伴奏織體的運用以及鋼琴技術的掌握等諸多因素。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教師既要有一定的聲樂演唱能力,又要有一定的鋼琴演奏能力,同時能夠快速運用音樂理論分析歌曲內容和性質,做出準確的和聲編配,并在短時間內應用到音樂的演奏中,是考查實施者綜合素質和應對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由于邊彈邊唱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而我們的教學往往是單科教學,缺乏綜合性的引導和實踐,一些學生到幼兒園工作后,很難綜合所學到的單科知識進行邊彈邊唱。因此,如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邊彈邊唱能力,是教育工作者應該重視而且值得研究的問題。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邊彈邊唱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大多數學生是通過文化課考試進入高校的,有些學校組織了藝術面試或加試,有些學校沒有。即使是進行了加試的學生,大多數也只是考前突擊學習,他們往往對音樂的理解比較膚淺,以應付考試為目的。缺乏系統的學習和持之以恒的練習,因此學生整體的音樂素質并不高。
一方面,鋼琴、聲樂、即興伴奏課時分配不合理,即興伴奏在實際應用中非常重要,而課時太少,課程安排就會缺乏連續性;另一方面,課程設置中缺乏音樂理論課程的系統學習。只注重學生音樂單一技能的培養,如聲樂、鋼琴演唱演奏技能,而忽視了音樂理論的系統學習。因此學生在理解作品、分析作品以及編配作品時,感到力不從心。另外,只注重學生的單科學習,忽略了音樂課程之間的相互滲透,學生在邊彈邊唱時不能將所學的音樂知識融會貫通,靈活應用。
一些學校沿用的是藝術教育或師范藝術專業的教材。這些教材內容過于專業化,忽視了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特點,缺乏幼兒歌曲的訓練。
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師自身專業素質不高,很多音樂教師都是從藝術教育專業轉入學前教育專業,對學前教育專業缺乏系統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教學模式大多沿襲藝術教育的教學模式,缺少學前教育專業的針對性。
針對以上問題,經過不斷的研究和探討,建議采取以下改革策略。
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基礎薄弱的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首先,從基礎抓起,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歌唱和彈奏技能,為今后邊彈邊唱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和掌握的情況,及時研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針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必要時可以適當降低教學難度,放慢教學進程,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針對性和實用性。
最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由于進校時基礎較差,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悲觀情緒,教師要注意引導和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激勵他們刻苦學習專業技能。
(1)調整音樂課程設置。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程設置應緊緊圍繞幼兒園彈唱教學的需要,突出學前教育專業特色。要讓學生盡快掌握邊彈邊唱技能,必須從課程入手,適當調整音樂課程的比例。可以在一二年級開設音樂理論、聲樂、鋼琴、視唱練耳等課程,夯實他們的音樂基礎和理論知識;在三年級的時候選修聲樂、鋼琴課程,增加即興伴奏、和聲課程,使學生迅速提高邊彈邊唱能力。同時,把邊彈邊唱作為即興伴奏課程的實踐性環節。此外,還可以增設音樂欣賞、音樂史等音樂理論選修課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2)整合音樂課程,體現學前特色。由于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較多,音樂課程的課時比較少,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有限的學時中學到更全面、更豐富的內容,必須對現有的音樂課程進行整合、優化。可以將即興伴奏、和聲課程整合在一起,因為和聲設計是鋼琴即興伴奏中具有“靈魂”地位的重要部分,和聲選配直接影響到整首歌曲伴奏處理的合理性和完美性。因此把和聲知識融入到鋼琴即興伴奏教學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又便于學生理解和運用。此外,還可以把音樂欣賞、音樂史整合在一起,因為分析理解作品,必須要了解作曲者的創作背景及時代,將二者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音樂理論、視唱練耳也可以適當地整合起來,學生在進行音樂理論學習的同時,通過聽覺進一步感知,可以加深對音樂理論的理解,為他們今后聽辨音程、編配伴奏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音樂課程之間是緊密結合、相互關聯的,將這些課程整合起來,既可以減輕學時過多的壓力,又可以將這些課程有效地交叉、滲透,有利于學生邊彈邊唱能力的培養。
(1)圍繞學前教育內容展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邊彈邊唱的教學應圍繞幼兒園教材展開,以兒歌為主要教學內容,凸顯學前的特色。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藝術歌曲的彈唱內容,讓學生從中感受創編的樂趣。
(2)進一步拓展現有聲樂教學內容,突出學前教育專業特色。在聲樂教學中,除按照基本的聲樂教學常規訓練外,還要進一步拓展與幼兒園教學相關的聲樂教學內容。如學生經過一年的聲樂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歌唱發聲方法,能夠正確地運用呼吸、清晰準確地咬字吐字、準確地演唱音高節奏、恰到好處地表現作品的強弱,能夠運用自然甜美的聲音和真摯的情感演唱時,就可以在教學內容中增加兒歌的演唱。其中包括童聲的發聲訓練技巧、兒歌的演唱方法,以及兒歌演唱中聲音位置、呼吸及狀態、情緒與表情、伴奏與歌聲的相互結合等等方面的內容。還要讓學生學會分析歌曲,包括分析歌曲的題材和內容、體裁、結構、調式、旋律等。讓學生能夠盡快投入到邊彈邊唱的聲樂實踐練習中去。
(3)不斷拓展鋼琴教學內容,突出學前教育專業特色。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適合學生彈奏的作品,適當減少練習量,降低練習的要求。在學習了一年或一年半以后,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鋼琴彈奏方法,并能彈奏有一定技巧的作品時,就可以在每堂課中適當增加一些兒歌的彈奏。可以先找些幼兒歌曲的伴奏譜或者幼兒律動的樂譜,讓學生分析樂譜,了解基本的編配步驟,掌握基本的音型選擇、搭配、變化與承接,對個別典型體裁的歌曲單獨進行分析,并選擇適當的編配和弦和伴奏音型,通過不斷的實踐練習提高學生的彈奏水平。在自彈自唱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鋼琴的即興彈奏能力對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而其中和弦的編配和音型的選擇是學生最薄弱的環節,一旦選好編配和弦和音型,彈奏就變得很輕松了,邊彈邊唱也就沒有問題了。
(4)將聲樂和鋼琴中兒歌的教學內容統一。由于聲樂和鋼琴教學中都增加了兒歌的教學內容,為了避免教學內容的脫節,必須將兩門課程的兒歌內容統一起來,即在聲樂課程中練唱的兒歌,在鋼琴課上進行編配。兩門課程可都要求學生自彈自唱,讓學生能不斷反復練習,提高自彈自唱的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邊彈邊唱能力必須改變現有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其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特別在進行作品編配和音型的選擇上,應該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在練習的過程中,鼓勵其相互交流、共同研討,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使學生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不斷創新,追求個性的發展。同時結合音樂課程的特殊性,循序漸進地加以引導。另外,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存在的問題也不同,因此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自彈自唱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必須經過長期的訓練和實踐才能夠提高。要通過多渠道的藝術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應用的平臺,幫助他們在實踐中提高。
(1)強化課堂訓練。教師每節課可以留一首短小的兒歌,要求學生會唱,還要讓學生能夠根據兒歌自己編配伴奏,培養學生邊彈邊唱的能力和習慣。學生要做到心、手、口一致,通過訓練達到自如的彈唱。
(2)加強課后訓練。學生每堂課學習的曲目,課后要相互彈奏練習,進一步增強對不同風格音樂作品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參加鋼琴、聲樂的業余考級,為學好邊彈邊唱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礎。
(3)創設多種實踐平臺。舉辦音樂會和技能匯報演出,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舞臺。學生可以演唱或演奏作品,增加舞臺實踐經驗,還可以通過編配兒童音樂劇、彈唱兒歌等形式鍛煉自彈自唱的能力。班級音樂會聲樂考試伴奏、教學基本技能比賽等活動可以與鋼琴教學訓練同步進行,使學生的能力在實踐中得到鍛煉提高。
(4)把自彈自唱作為學生技能考核的一個重要方式。每學期組織學生進行兒童歌曲自彈自唱比賽。把自彈自唱能力作為學生的必備的能力和就業的必備條件之一。
(5)深入幼兒園實踐實習。利用每學期的幼兒園實習周,到幼兒園進行教學實踐,讓自己的彈唱能力在實踐中得以應用,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進一步改進和提高。
自彈自唱能力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是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必備的技能。學校應通過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音樂技能和知識融會貫通,提高自彈自唱能力,為將來的學前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富洪.構建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技能訓練層級課程的研究與探索[J].教育導刊,2009(12):12-15.
[2]王曉娟.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現狀及對策分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6):34-36.
[3]季新華.師范生教育實習改革和創新的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2003,7(3):37-38.
[4]全國幼師工作協作會.幼兒教師教育技能及訓練[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