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領霞
(天水師范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探析
——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教學為例
黃領霞
(天水師范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1)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既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同時又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主要學習內容,通過系統的教與學,最終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綱要》課的教學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重知識傳授、思想教育、能力培養為一體的教學理念。
科學發展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科學發展觀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黨的第四代領導集體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既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同時又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主要學習內容,通過系統的教與學,最終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重知識傳授、思想教育、能力培養為一體的教學理念。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是2005年教育部、中宣部在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改革過程中增加的一門新課。作為新開設課程,在內容上、教學方法上、考核方式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不足和缺陷,因此近年來《綱要》課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1.課時量少、內容量大、內容重復。
教育部規定,《綱要》課講授共三十六個學時,但全書內容共十章加三個綜述,涉及我國近代以來一百七十年的歷史。近代以來的歷史線索錯綜復雜,內容量大,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本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只能通過縮減內容進行教學,課堂上重點講授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新中國建立這一階段的歷史及以此為基礎的政治理論。本課程讓學生必須明確的“三個選擇”,即“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在規定時間內事實上只完成了前兩個“選擇”,“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內容只能用很少的時間,讓學生結合現實來學習和理解。
內容重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在中學所學中國近現代歷史與《綱要》課基礎知識重復,二是《綱要》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內容都涉及到了建國以來的歷史線索,內容的重復學習,給《綱要》課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2.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層次不齊、學習興趣不高。
受高考升學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側重于對數理化、語文、外語的學習,將歷史、地理等課程定為“副課”,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力度不夠,投入精力不足,甚至個別學校在學生升入高中之后,專攻與高考有關的“主”課程,其他“副課”少開或不開。進入大學后,中國近現代階段的歷史知識學生理應具備,但在教學中發現,文科類的學生基礎知識相對扎實,課堂上不需要對歷史知識進行詳細的講解,所以講授較容易上升到政治理論的高度。理工類學生基礎知識薄弱,藝術、體育類學生基礎知識嚴重不足,在對這些專業的學生授課時,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基礎知識的講授上,但學生學習興趣明顯不高,因此教學效果欠佳。
由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層次不齊,考試前的復習部分學生主要采取突擊記憶的方式,盡管能勉強考試過關,但考試之后對這一塊知識又變為空白。
3.師資隊伍薄弱、教學資源缺乏、授課考核方式單一。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盡管與其他專業課教師隊伍相比人數較多,但受學科特征、待遇、地位等因素影響,人員流動性大,教師隊伍很不穩定,此外一些高校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兼職教師所占比例較高,這樣就造成了這支隊伍大而不強的狀況。在教學資源方面,大多數高校基于經費緊張,只重視專業課建設,忽視公共課,在教學設備、圖書資料、教學管理等方面出現一邊倒的現象。受以上因素的影響,全國高校大多采用大班授課的方式,這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教育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但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面臨更多的困惑。如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同,合班上課很難照顧到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需求;課堂上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填鴨式的教學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感受;課堂秩序難以保障;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時時困擾著學生及教師。
作為一門課程,學習結束,通過考核,學生成績合格獲得相應學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試涉及班級多、人數多,安排考場、監考教師等方面難度大,考試結束后任課教師的閱卷量大,尤其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思想行為的變化很難通過單一的考核辦法來衡量。
1.緊扣課程性質,整合教學內容。
《綱要》課內容龐雜,時間跨度大,主要講授“中國近代以來抵御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民解放的歷史,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怎樣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課堂上如對歷史事件逐一詳細講授,未免回歸到中學階段的歷史課。因此可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和沙健孫先生的建議,即“學習綜述,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的基本國情,把握各時期歷史的脈絡、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以便真正抓住近現代史的‘綱’”。對“所設專題,應當作比較深入的敘述和論證,以便使學生能在中學已經獲得的歷史知識的基礎上,對有關的重大歷史問題、重要的歷史經驗有更深入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近現代史的‘要’”[1]。因此,教師可先以綜述為學生構架完整的近代中國的歷史脈絡,以綜述的題目說明近代中國發展的趨勢,即中國淪入“風云變幻”的黑暗時期后,經過中國人民的共同努力,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中國建立、人民翻身當家做了主人,中國進入“輝煌的歷史征程”即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在學生對課程內容有了整體的認識之后,再緊緊圍繞“三個選擇”展開對各章即“要”內容的學習,這樣才使《綱要》課成為真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
2.加強管理,改革成績評定標準。
《綱要》課作為課程學習,學生必須掌握其基本知識,但該課又帶有特殊的目的,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它需要通過學生對相應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生成健康向上的精神世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同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具有社會倡導的價值取向,樹立堅定的理想和信念,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等”。[2]可見該課重在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及平時的思想和行為,為此應加大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管理,重視學生學習的態度,課后關注學生的生活及行為等。為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思想的變化等在成績上凸現出來,《綱要》課的考核及成績評定可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加大平時成績所占比例,弱化一考定終生的傳統模式,這樣才能體現《綱要》課所擔負的思想教育的功能。
3.改善教學條件,改變單一教學模式。
《綱要》課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采用情境教學法展開教學,所謂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材所描繪的歷史情景,創設出形象鮮明的投影圖片、歷史視頻,輔之生動的教學語言,并借助音樂等的藝術感染力,再現歷史的情景表象,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仿佛置身其間,如臨其境;師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進行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3]學校應提供相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及影像資料以保證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還可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將歷史博物館、革命紀念地等作為教學基地,開展多樣化的教學,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增強《綱要》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4.穩定教師隊伍,提高任課教師的素質和水平。
近年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待遇及地位在教育部、中宣部的重視下已有所改觀,但部分高校仍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工作量大、待遇低的狀況,因此教師隊伍始終處于流動狀態,為此組建一支政治思想好、業務熟練的穩定的素質好的教師隊伍,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保障。
“在大學階段,最受大學生歡迎的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最不受大學生歡迎的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而其關鍵在于思想政治課的任課老師教得如何”。[4]可見,任課教師的素質和水平是決定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受學生歡迎的關鍵所在。從事《綱要》課教學的教師應系統熟練地掌握近代以來的世界史和中國史,還應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把握時代的脈搏,掌握最新的知識,在課堂上能與所授課程相結合,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歷史、了解社會的平臺。此外還要具有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在關心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也能關注其成長,即真正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綜上所述,《綱要》課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其開設的目的不只是讓學生回顧舊知識,而是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所走的社會主義道路、對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有強烈的認同感;目的在于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生的思想;使學生克服浮躁的心理,以一絲不茍的心態對待學習和生活,使學生真正成熟成長起來,這樣才真正達到了開設《綱要》課的目的。
[1]沙健孫.關于開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6).
[2]徐蘭.關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1).
[3]王詩成,項福庫.《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三法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南昌高專學報,2010(6).
[4]劉晶晶.關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的三點思考[J].世紀橋,2009(2).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Under the Guide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Huang Lingxi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should not only carried out under the guide of Marxism,Mao Zedong thought,Deng Xiaoping Theory and"Three Represents"thought,but also the Marx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specially the socialist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rough teaching and learning systematically,we can cultivat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to the socialist courses.Therefore the university must adheres to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the people-oriented idea,combining the ability training with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Conspectus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G642
A
1672-6758(2012)09-0018-2
黃領霞,碩士,講師,甘肅省天水師范學院。
Class No.:G642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