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華
(福建師范大學 經濟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發揮導師的人格魅力 增強研究生德育的實效性
陳美華
(福建師范大學 經濟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在研究生培養教育中,導師是主要的參與者,導師的人格魅力能產生強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在研究生德育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試從研究生德育中導師作用弱化的現實問題出發,分析導師在研究生德育教育中的優勢和地位,從而提出加強導師在研究生德育中的作用的相關措施。
導師;研究生;人格魅力;德育
聯合國“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鄭重提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教育的實質不僅僅是幫助受教育者開啟智慧,還要幫助他們發展良好的品性,最終培養素質健全的人。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最高層次,它不僅僅要求學生具備豐富的知識和較強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崇高的理想與健全的人格。在當前研究生價值觀念多元化和功利化日益顯著的形勢下,對研究生德育的實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研究生培養教育中,要強化導師的人格魅力,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不斷增強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目前我國研究生德育工作主要由輔導員等德育工作者來承擔,研究生思想政治方面的考核及黨建工作,都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管理者完成的。導師作為研究生的第一責任人,其在研究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并且出現了日益弱化的現象,主要表現在:
1.重業務學習,輕視德育工作。
部分導師對研究生思想教育不管或不關心,他們認為研究生德育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務,與己無關。還有部分導師認為大多數研究生有較為穩定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思想相對成熟,具備一定的自我批評與是非判斷能力,從而忽視了研究生德育教育,形成研究生教育中的“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軟”的現象,客觀上誘導學生忽略自身社會公德的培養,出現了智育和德育的“長短腿”現象,研究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極不平衡。有些研究生雖然專業基礎知識很扎實,科研成果豐碩,但他們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信心不足;有的缺乏社會責任感,集體榮譽觀念淡薄,過分看重和追逐個人利益;有的心理承受力差,精神空虛,隨波逐流,在不良習慣中放縱自我等等。對于這些現象,我們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2.師生比例過高,提高了導師對研究生德育教育的難度。
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于人才需求的需要,研究生教育呈現規?;陌l展,近幾年研究生的人數迅猛增加,但導師的數量增長沒有及時跟上,從而造成師生比例過高,一些熱門專業已經出現了一個導師指導幾個甚至十幾個研究生的局面,導師很難進行個性化的具體指導,加之導師往往承擔繁重的教學科研工作任務,對于研究生的德育教育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讓研究生處于“放羊”狀態。部分導師也很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由于對研究生德育的研究力度不大,深度不夠,不注意研究生的主體性和差異性,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過于呆板和單調,常常以說教和灌輸為主,因而不能收到較好的德育效果。
3.導師與研究生的關系異化。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師道尊嚴的傳統,但是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的變遷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研究生和導師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師生之間缺乏感情的交流和互動,情感缺失、淡化現象十分明顯。部分導師很少主動與研究生聯系,既不過問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關心學生的思想,對于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一無所知;還有的導師甚至把研究生當成自己免費的“勞動力”,有些導師每學期賦予學生繁重的“功課”,如查閱資料、做課件、報賬等,而對學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及學習進步與否漠不關心。師生之間從屬關系、雇傭關系、利益關系大行其道,出現了研究生稱導師為“老板”的現代說法。
“導師負責制”是我國高校研究生教育采用的基本模式。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承擔著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陶冶學生思想品德的雙重任務。研究生導師大部分是學校各學科的骨干,其獨特的地位決定導師可以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1.導師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主導地位。
研究生的道德修養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研究生培養的質量,而德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導師的教學水平和道德修養。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一線工作人員,其自身科研水平決定了研究生的學術創新能力。同時,導師的道德修養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所指導學生的品性修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各項具體措施能否有效實施,能否對提升研究生道德修為起指導作用,很大程度上看導師在其實施過程中的態度。如果導師沒有相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很有可能降低其他工作人員所開展的德育工作的效果。導師應充分認識自身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身作則,為學生起表率作用。現實中,導師的人格魅力從不同側面影響著研究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看到導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學生自然會漸漸培養執著探索的鉆研精神。當看到老師淡泊名利、灑脫磊落的人格修養時,學生情感會漸漸得到優化,品德也會漸漸升華。
2.導師的人格魅力,增強了研究生對其的認同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研究生導師除了專注于本學科研究探索外,還具有良好的品格和修養。其實事求是、執著于科研事業的獻身精神,為學生樹立了榜樣。高校的大部分導師,對待生活能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與社會其他行業的工作人員相比,相對不那么浮躁。導師的這些美德是學生的楷模,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客觀上達到德育工作的效果。研究生在跟隨導師一起學習與科研的同時,自然會不自覺地贊賞其樸素的人生觀,而不僅僅佩服于導師在專業領域的高深造詣。導師與研究生有較穩定的師生關系,對導師具有自然認同感。研究生在向導師請教學術科研時,有接受的心理定勢。導師如果能在指導過程中,適宜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生會比較自然地接受導師的德育教導,這無疑提升了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效果。
3.導師與研究生接觸多,利于開展德育工作。
研究生進入學校之后,就老師層面來看,與導師的接觸是最多的。從課程學習、文獻查閱、課題選擇、論文寫作,甚至就業都離不開導師的指導。這為導師通過言傳身教,做好德育工作創造了良好的時機。此外,大部分研究生思想都較為成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都有很強的個性色彩。導師與學生接觸的機會較多,了解自己指導的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對道德修養有較準確的把握。這有利于導師開展個性化的德育工作,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德育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延續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的持續工作方能見效。通過讀研期間連續幾年的培養與跟蹤,導師更明白學生德育的進展情況,使得德育工作效果更好。
從研究生德育教育中導師作用弱化的現實出發,利用導師在研究生德育中的地位和優勢,充分發揮導師的人格魅力,增強研究生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1.完善教育機制,強化導師在研究生德育教育中的主導地位。
研究生導師都是學校各學科領域的骨干,導師獨特的地位和研究生培養模式,決定了導師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主導作用。針對現行德育工作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應從機制和制度層面改革著手,強化導師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主導地位。首先,要從學術權力、學術道德、創新意識、育人等方面制定具體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用制度來規范導師的倫理道德,使導師認識到自己應當承當的相應責任。在遴選導師時,必須讓導師明確其為研究生的“第一責任人”,強調教書育人為其首要職責;其次,要完善導師德育工作的考核獎懲制度,明確導師德育工作的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不定期考查研究生思想道德現狀以了解導師的工作實效,從而進一步強化導師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師生互評是一項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對業績突出的導師予以表彰,對不履行教育職責或履行職責不力的導師予以批評,從而提升導師的主觀能動性和使命感。
2.率先垂范,在研究生德育教育中充分發揮導師的人格魅力。
研究生導師應不斷加強自身的修養。除了鉆研自己的專業業務外,也要不斷錘煉自己的人格。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睂煵粌H要在科研上做好帶頭工作,還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和啟發學生,以自己的崇高的人生價值理念、敬業精神與學術品格言傳身教,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因此,導師要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視自己,解剖自己,做到言傳身教,率先垂范,養成求真務實和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堅守工作職責,恪守學術道德,以高尚的情操影響學生,使研究生不僅學會“做事”,更要學會“做人”。作為一名研究生導師,必須自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帶頭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不斷加強師德修養,把個人理想、本職工作與祖國發展、人民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把創新和發展高等教育看成對祖國、對人民、對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3.營造和諧氛圍,構建導師與研究生新型關系。
研究生和導師作為科研上的合作伙伴,是師生也是朋友。新型的導師與研究生關系應該是一種平等的、民主的、和諧的合作關系。導師要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權利和個性,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情,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理解和思考問題,并能真正體會學生作為獨特的個人的需要、情感、態度和發展的意向。導師吸收研究生參與科研活動,應該是為了培養研究生,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科學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而不是為了完成科研項目、獲得科研經費。師生已不再是那種簡單的“師徒”關系,或者說至少有些部分已經發生了質變。導師與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平等的研究合作者和合作伙伴。良好的師生關系還可以營造一種氣氛融洽、 平等溝通、 教學相長的氛圍,為研究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基礎和支撐。
[1]佟福鎖.導師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5(4):115-117.
[2]王麗君.新形勢下應加強導師對研究生德育工作[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3):70-72.
[3]李祖超,王夏露.導師主導的研究生德育模式探究——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視角[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4):65-68.
[4]羅小玲.研究生教育中導師的使命與責任[J].高教論壇,2008(5):208-210.
[5]楊航征,趙安啟.芻議導師對研究生人格塑造的作用[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7(2):41-43.
[6]李鳳蘭,張俊.如何構建研究生培養中的新型師生關系[J].2008,28(5):176-178.
[7]白秀麗,林淑田,于曉波.研究生教育中導師素質對研究生成長的作用[J],2008,27(1):157-158.
[8]柳禮泉,張紅明.導師人格魅力:研究生教育不可或缺的因素[J].中國高教研究,2008(7):23-25.
ClassNo.:G643.1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
StrengtheningEffectsofMoralEducationforPost-graduatesThroughPlayingthePersonalCharismaofMentors
Chen Meihua
Mentor is a key player in training of graduate students,the mentors' charisma have a strong influence on students and i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ral education fro post graduat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a weaken moral educ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status of a mentor in moral education. I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role of men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Mentor;post graduates; personal charisma; moral education
陳美華,碩士,講師,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
1672-6758(2012)06-0004-2
G643.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