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校的角度看,面對網絡時代的挑戰,學校理應義不容辭地擔負起網絡教育的重任,積極發揮學校的育人功能,與社會、家庭,學生共建一個有時代特色的、新型的網絡教育氛圍;減少、消除網絡的負面影響,形成一個社會、學校、家庭、媒體各方面結合的網絡道德教育體系,實現網絡的精神文明。
一、要著力解決好教育者思想觀念問題
網絡并非罪惡之源,并不是每一個上網的人都會出現以上的問題。網絡就像紙墨一樣,是一種中性的東西,沒有善惡之分。其正邪取決于使用它傳播信息的人。許多國內的教育、心理專家指出,網絡如今已成為青少年成長道路上的一道坎。培養學生正確的網絡道德觀是全社會的重大責任。學校、教師、德育工作者不能等、不能靠,必須加強管理,加強引導,積極地采取各種措施,培育健康的網絡環境,學校、家庭、社會也應承擔起各自的責任,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三位一體”的網絡文明系統,實現網絡的精神文明。并且要從小抓起,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網絡觀教給我們的下一代,不讓他們在人生的起步階段就走冤枉路。
二、網絡下,必須加強教育隊伍的建設,有效發揮教育者的引導作用
網絡德育的前提條件是德育工作者必須了解并熟悉網絡。當學生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選擇的時候,這就需要得到有經驗、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的有效指導。網絡時代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多上網,多學習,迅速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培養較強的網絡制作與管理能力,增強網絡德育意識。這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關鍵。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和培訓,造就新型的、跟上時代發展德育隊伍顯得尤為重要。
三、構建校園德育網絡體系,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
網絡時代下的學校德育管理,應建立好德育網站或制作德育網頁,使德育以主動的姿態在網上擁有屬于自己的天地是很有必要的。為學生創造在學校上網的合理機會,積極開展一些有益于培養學生網絡道德的活動,建立網絡興趣班開設網絡活動課或利用網絡學校學習各學科知識,如網上黨校、團校,時事點評,教學輔導,生活小常識,網絡演講、辯論,網上英語沙龍,開設“網上論壇”自由討論熱點問題、新人新事、建立電子刊物,向學生推薦優秀網站等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同時學校也可組織學生嘗試一些專題性的電子作品創作,以增加網絡德育主體的參與力度。如定期舉行網頁設計大賽,并將有創意的作品展示出來。學校要充分利用網絡的特點,最大限度地保證網絡交流的自由、開放和民主,鼓勵學生把自己關心和感興趣的話題、存在的情緒與困擾,通過網絡直接反映、直率表達,使學校德育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現實。
四、加強對青少年的網絡道德要求的宣傳教育、培訓
目前,網絡上充斥著很多不文明行為,網絡環境下德育教育面臨新的問題,如:學生不經他人同意就復制、刪除他人文件;利用BBS公告板對他人進行人身攻擊,發表各種反動言論;捏造虛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內容的郵件;制造、傳播病毒;使用黑客工具導致網絡阻塞等。這就非常有必要對學生進行網絡環保教育,使他們懂得維護網絡環境的重要性,一起來保護網絡環境。使學生意識到網絡將許多個人資源公共化,電腦和資源有公共財產也有私人財物,每個學生既要使用它、也要建設它、維護它。
五、加強學校與社會合作,利用好網絡這個良好的教育載體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從事教育軟件開發的企業有數百家,已開發出近千種(套)各類教育軟件。但遺憾的是,德育軟件的開發相對滯后。前不久,由中央教科所主辦的首屆網校暨校園網建設現狀與發展趨勢研討會上,代表們紛紛指出,由于利益驅動,有些網校僅局限于解題輔導方面的發展,有的課件只是課堂搬家和高考習題的資源庫,圍繞著高考和中考轉來轉去。在內容設計上仍是灌輸式死記硬背,基本上還是為應試服務的。有的軟件甚至直白說明是應付中考、高考的靈丹妙藥,不顧及培養學生的能力和開發學生的智力,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以德育為主要內容的課件卻很少見到。所以認清現代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諸多優勢,組織專家開發思想信息資源,共同致力于網絡德育軟件的研究。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