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實施“先寫后教”模式,可以避免“講解式”的寫前人云亦云、無針對性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教學中,嘗試先解放個性,讓學生提起手中之筆,寫自己看到的現(xiàn)象,心中想表達的愿望,讓他們的思維在自由的天空中馳騁,真正達到“我筆表我心”的境界。在寫作之后教師再進行指導。這既能解決學生寫作技巧問題,又有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個性發(fā)展。
一、突出寫作主體,注重個性發(fā)展
“先寫后教”中的“先寫”在什么氛圍中實現(xiàn),值得教師考慮。《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學生是寫作的主體,寫作空間應該是廣闊的,這樣才能實現(xiàn)個性化的寫作。通過作文表達自我、體驗社會人生,是學生認知水平、思想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我們應注重從感性經(jīng)驗和生活視野中取題立意、引發(fā)真情實感,以求得寫作的個性化。要求學生同中求“異”,要鼓勵學生“多角度立意”,即鼓勵學生開拓自己的視野,大膽突破框框,進行求異思維,發(fā)表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感受,寫出“人人身邊有,他人筆下無”的內(nèi)容。明確學生是寫作的主體,可以使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作文教學策略。
二、自由寫作,放膽為文
在“先寫后教”的“先寫”過程中,應倡導學生自由寫作,放膽為文。這可以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讓學生敢于、樂于寫出自己的心聲。這一觀念的強調(diào),目的是讓學生從大膽作文開始,從心理上不畏懼寫作。不拘形式地大膽為文,充分享受表達的自由,可以使學生不害怕作文,慢慢喜歡作文。教師可以通過不使學生受到內(nèi)容和形式上的束縛,引導學生向生活、自然開放。強調(diào)學生作文情感的真實,放出心聲。對于寫作的內(nèi)容,可以是學校發(fā)生的事情,可以是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看到的,聽到的以及想到的,甚至是夢到的。內(nèi)容可以五花八門:小實驗、小制作、看的電視、開的晚會、做的游戲等。讓學生自由寫作,放膽為文,強調(diào)教師不給學生出題限制范圍,但這并不代表教師撒手不管,而是要合理引導寫作的內(nèi)容范圍,然后引導學生從身邊生活開始探索,再到社會尋找思路和興趣點,這樣的作文,題材開闊而又內(nèi)容豐富,學生的思維活躍,寫作也就能夠順利進行。
三、觀察方法——打開寫作之門的鑰匙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的自然程序,應該是我認識事物,我心中有感情,感情的波瀾沖擊我,有說話的欲望,這時,我就要傾吐。”孩子們對于社會和大自然,永遠是充滿好奇的。一片樹葉、一只螞蟻、一個動聽的故事,在他們看來,都是那么新鮮有趣,都能讓他們充滿疑問與遐想。在觀察活動中,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讓學生做觀察記錄,在觀察之后師生交流、歸納和總結(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事物,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1.全面細致觀察法。要啟發(fā)學生調(diào)動各種感官,去感知和認識事物。如觀察一株花,就要用眼睛仔細地看它的花、莖、葉,對各部分的顏色、形狀、姿態(tài)做全面的了解。2.重點觀察法。根據(jù)事物的存在狀態(tài),觀察有兩種基本順序。一種是空間順序,多適用于靜態(tài)觀察。另一種是時間順序,多適用于動態(tài)觀察。3.比較觀察法。所謂特點是指事物的個性差異,與眾不同之處。世界上的事物千差萬別,這就需要指導學生在全面觀察的基礎上,聯(lián)系同類事物分析比較,以便捕捉到事物的特點。除此之外,觀察的方法還有很多,“授之以漁”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境界,只要我們給了孩子們一把打開夢想之門的鑰匙,我相信,他們追尋夢想的腳步一定會更加堅定,而執(zhí)著。
四、合理講評——激發(fā)寫作熱情的一劑良藥
“先寫后教”的小學作文教學,不僅要鼓勵學生積極寫作,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寫作完成之后,要合理有效的對作品進行講評,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作文寫作,提高寫作能力。教師應認真準備好講評課,突出訓練重點和目標要求,肯定學生的寫作成績,提出表揚,舉出學生作文的范例,朗讀其中的佳作,幫助學生分析原因,指出作文的優(yōu)點和不足、以及努力方向,等等。這些都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講評方法。
1. 重點式講評方法。根據(jù)小學作文的寫作要求,指出此次作文中存在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且在學生寫作過程中,抓住帶有普遍性的問題進行重點分析,把它提到寫作規(guī)律上來認識。2. 集體式講評方法。教師在學生完成寫作任務之后,挑選具有代表性的2至3篇學生作文,經(jīng)過充分的準備,然后發(fā)揮全班學生集體的智慧,在教師的指導下,明確討論的重點,最后師生共同進行作文講評。3. 對比式講評方法。在這種講評方法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不要將班級里優(yōu)秀作文和問題作文進行比較,這樣會嚴重挫傷那些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應借助優(yōu)秀作文,與班級學生作文進行對比,還可將不同寫法、不同風格的作文對比,將一篇作文的原稿和修改稿對比,以利于啟發(fā)學生辨別優(yōu)劣,使學生懂得作文應當怎樣寫和不應當怎樣寫。4. 觀摩欣賞式講評方法。選擇學生中寫得好的作文,通過朗讀和分析,讓同學們欣賞,也可請寫得好的學生談談自己作文的體會。還可以采用在課外傳閱、作文朗讀比賽等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五、修改——點亮寫作之路的明燈
有人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作文需要修改,改的目的在于深入揣摩,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方法,同時促使學生養(yǎng)成認真嚴肅、一絲不茍的寫作態(tài)度和習慣。修改是寫作的一道重要工序,教給學生修改方法,不僅僅是個別詞句的潤飾,更是通篇文章的檢查。修改作文可以在邊讀、邊聽和邊想過程中進行,在誦讀的過程中找出文章中要修改的地方。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先寫后教”的“后教”應該注重修改策略。如可以采取四種方法:刪:根據(jù)習作要求,經(jīng)過分析思考,將習作中多余的字、詞、句刪去,力求準確,簡潔、通順。添:揣摩習作的意圖,增添必要的字、詞、段、標點,使作文的內(nèi)容更豐富,更具體,文字更形象生動。調(diào):通過朗讀體味,調(diào)整字、詞、句、段的排列順序,對順序顛倒的部分進行嘗試性調(diào)整,使作文通順,合理。換:把詞、句、段中搭配不妥或不準確的部分換掉。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必逐字逐句修改,改到無可再改的地步,而是側(cè)重讓學生養(yǎng)成修改的好習慣。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