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實驗高級中學在課改初期剛從師范學校轉為普通高中,五年來,學校依托課程改革,把握機遇,突圍解困,從一所蕞爾薄校茁壯成長,走上內涵發展之路,成為潮汕平原教育領域一顆新星。
一、基于改造課堂的“三五式”教學策略
課堂是課程改革主陣地。我們提出課堂教學“三五式”教學策略,即課堂教學要實現“三個轉變”和“五個要讓”。“三個轉變”即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并生。“五個要讓”即在課堂教學中能讓學生觀察的要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要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述的要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能讓學生自己總結的要讓學生自己推導出結論,教師不能包辦代替。
二、基于教師發展的“研訓一體”教研策略
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學校發展的關鍵。課程改革五年多來,在師資饋乏的情況下,我們依托校本教研制度,在“專業引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三個層面上構建校本培訓運作方式。
第一,專業引領,為教師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我們堅持做到“三抓”。一抓理論引領。將理論學習例會制度化,設立“讀書季”、暑假讀書扎記比賽、青年教師有效教學論壇等活動。二抓學術引領。邀請新課標專家舉辦“學科行動研究的方法”講座和“優質教育”的專題報告,組織教師觀看特級教師優秀教學錄像,選送優秀教師外出參加各級各種學術會議、業務培訓。三抓校際交流。先后與校省內外多所學校建立互助關系,支持教師參與市、區舉行各種教學示范觀摩、探索實驗活動。學校每學年都舉辦有效教學“開放日”活動,邀請兄弟學校同級科教師參與聽評課活動。
第二,自我反思,為教師駕御課改提供動力。在教師中大力倡導“八個一”,即圍繞“一個問題、一個觀點、一個案例、一些數據、一種方法、一些經驗、一點教訓、一些感動”,以“教學機智”“教學隨筆”“教學敘事”“教后記”等形式記教學反思錄。每年舉行校性教育教學論文、教學反思錄、教學設計、及專項研究成果等征集、交流活動,部分優秀的反思錄結集出版,并從中推選優秀反思錄送區、市參評。
第三,同伴互助,為教師專業化搭建成長平臺。同伴互助是教學研究的重要資源,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我們在實踐中歸納出“問題教研”“論壇式教研”“結對幫帶”“案例研究和交流模式”“示范和展示”等六種互助模式,在實踐中加以推廣落實。
校本教研和教師培訓制度的實施,挖掘了教師的創造潛能,使教師獲得一種生命的升華,提高了教師素質,促進了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壯大了師資力量,在短短幾年里,許多教師成長為教學骨干。
三、基于質量監控的“一制三抓”管理策略
“一制”即教學質量目標責任制度。規定班主任負責班級常規管理和教學質量,教研組長負責科組教學質量,科任教師是學科成績的直接責任人,班級和學科質量直接與班主任、科組和科任教師的績效評比掛鉤。“三抓”,即一抓教學檢查,日查課、周查作業、學月考查測試;二抓考試規程的建設,明確考務工作流程,將命題、監考、評卷、講評的操作規范化;三抓質量分析和反饋,進行三級質量分析,每次大型考試后,分別召開班主任、備課組和年級組三級質量分析會,使問題及時發現,迅速采取措施,有效解決。“一制三抓”形成有層次、經常性、重效益的質量監控網絡。
四、基于提升內涵的“三輪六步”科研策略
學校內涵發展離不開教育科研的引領。在實踐中,我們形成了“應用為主、服務課改、科學規劃、制度管理、行動研究、規范操作、重在過程”的校本科研原則,推廣“三輪六步”研究法。“三輪”即“學模”“用模”“創模”三階段,“學模”就是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法,“用模”就是選擇和運用先進的適應的教學模式,“創模”就是原創或經過組合改造之后的教學模式。這樣,“學、用、創”循環貫串在研究過程中,每一次循環都是以上一次行動環節為基礎,是對上一輪行動的回顧診斷和提升,形成螺旋式上升。六個步驟即:“問題預診——收集方案——篩選模式——教學實施——效果監控——反饋與評價”,把“六步”滲透在“三輪”中,按照邊探索實踐、邊研究改進的原則,不斷實踐、調整、總結,進一步修改、補充、完善,螺旋式循環,最終形成有效的教學模式群。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