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際交往越來越頻繁,英語口語的用途變得日益重要。因此對老式的教學(注重讀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已越來越受到重視,
一、打破舊的教學模式
1. 營造口語訓練氛圍
常規的教學通常是由老師來引導學生,通過圖片,語言提示,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思路去描繪或陳述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這樣大大地降低了學生對“說”的想法,也限制了他們語言的運用。使得他們在課堂上琢磨老師究竟是想要我說什么,我該怎樣說,會不會說錯等諸多矛盾中。我建議在課堂中話題由學生自由發揮,教師不給以圖片,字幕等信息,可由他們自己設計話題課件,圖片,視頻,利用課堂五分鐘進行英語分享,可以有學生來朗讀他們覺得值得分享的英語詩歌,故事,或者文章片段,幽默笑話等,來減少他們對說的恐懼。實踐證明學生很樂意將自己的觀點拿出來跟大家分享,學生將制作簡單的課件講得很生動,很有趣。例如有位學生很喜歡動漫,他將他喜歡的動漫角色展現出來,跟大家分享其中的情節,如:InuYasha(犬夜叉),One Piece (海賊王)等,盡管其語言簡單,說的不是很完善,但下面的同學好像心有靈犀,都能明白,并能幫助他共同完成這個話題介紹,以后,學生都愿意來講臺用英語向同學們表達他們想法,分享一些好東西。
課堂中也可根據需要,進行課文朗誦,角色扮演,知識背景分析,如My Fair Lady, The million Pound Notebook等文章或者章節,培養他們的文化素養,及英語的學習興趣。如我在上My Fair Lady課時,介紹了該故事作者,體現的主題,以及演員,并讓他們欣賞了片段。沒想到學生能將他們看的片段的歌如此完美的唱出來。所以,只要能夠營造口語訓練的氣氛,就能激發學生對英語學、說的欲望。
2.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課前可給出一個與本單元相關的話題,將學生們分成小組,課前自主去尋找有關資料,學生能運用現代化的科技去查詢他們的信息或進行討論歸納總結,在同學間輕松的環境里表達出他們的想法。再利用Warming up來分享他們的成果,待到他們課堂發言時,不再是無話可說,而是已經充滿了自信,再不會害怕“說”。教師可組織學生多參加有關英語活動,如英語角、英語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英語戲劇表演、英語歌唱比賽等激發他們參與,運用英語,激發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抓基礎英語
1. 語音
語音即語言的聲音,是語言符號系統的載體。它負載著一定的語言意義。語言依靠語音實現它的社會功能。因此教師要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的發音部位和語音規則,在學生確實掌握了正確的語音以后,在有目的的進行連讀、重讀、弱讀、同化、失爆等的訓練。特別是單詞的重讀(The Stress of Word)以及意群的停頓(Thought Group and Pause)是學生比較薄弱的。如:We three / are all good students / in school.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多鼓勵,要學生多練習掌握語音的變化規律和模式,使之形成一種感知變成理解。
2. 語調
在口語聽說考試的考點來看,不管是文章或是回答都是用一種陳述語氣,多為降調,語調升降變化頻繁極為少。有些教師有點忽略這部分的訓練。雖然縱觀2011年英語口語考試來看的確如此,但隨著英語口語考試的完善,語調升降變化的機率會更大,我們教師教學的目的也并不是只是為了考試而備考,也要注意學生實際語言運用地提高。語調意義是說話人用語調所表示的態度或口氣。一句話的詞匯意義加上語調意義才算是完全的意義。同樣的句子,語調不同,意思就會不同。例如:Open the window, please!升調時是禮貌語氣,但降調則是命令語氣。所以教師也要注重語調傳授。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模仿。學生可以通過看電影或聽磁帶反復模仿對話發音,我推薦學生多模仿動畫片中的對話,因為動畫片中的發音較清晰,語調變化多,學生對其內容也比較感興趣。這樣學生通過不斷地、有目的地練習,既糾正了發音,又形成正確的語調。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