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尋求一套讓學生做學習主人的教學方式,使教育適合學生的個性特征,把學生看作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不斷發展的個體。
一、改變教學模式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英語教學是一種語言交流,它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如語音、詞匯、語速、語言知識點等。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所學語言的知識點,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使語言學習與語言活動相結合;同時要設計出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活動,教學內容要靈活開放,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語言能力調整教學過程,設計多樣的任務形式。例如,問題型任務、理解型任務、填空型任務、采訪型任務等等,不同的任務要以學生所有的知識體系為主題,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分配以不同的任務。
二、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1. 采用適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的教育方式
教師要提高學生對學習意義的認識,使他們明白學習目的,產生學習的需要和興趣。教育方法上要避免空談和說教,力求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特點,根據他們的特點采用生動的、適合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教育方式。通過生動、具體而富有感染性的方式提出來,會更容易使學生接受現實的要求,并把它轉化成學習的興趣。
2. 加強課堂教學的情景化
初中英語教學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努力創造學習外語的環境,因為語言只有在一定情景中才有意義,才會具體、形象、生動,才能被學生掌握和理解。同時,要堅持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師生之間盡量用英語交流。新課標下的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生活情景對話,有利于創造英語氛圍,設計生活語境,將枯燥的內容寓于有趣的情景教學之中,通過直觀教具,如實物卡片、學生身邊熟悉的人或物,巧設情景,讓學生的聽覺、視覺積極參與,使情境教學直觀化、具體化。教師應在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基礎上立異求新,方法要靈活多變,如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可用學生們感興趣的插圖,各種形式的活動和對話,如購物、借東西、問路等,教師和學生通過扮演角色,在身臨其境中學習英語。
3. 加強學習效果的反饋,讓學生真正了解自己
不論哪一學科的教學,都要及時反饋。當學生在學校上取得進步、取得成功時,教師應該對他們的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及時地給予表揚、鼓勵,這樣學生才能產生愉快的體驗。所以,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只要有機會就應表示賞識其成功或努力,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愉快的經驗,從而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生在學習上的失敗,應幫助他們找出原因,勉勵他們繼續努力,使他們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適當的批評也是必要的,但要注意分寸,只要他們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就可以了,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以采用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策略,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 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增加學生的實踐知識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課外活動有利于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青少年學生多具有好奇心,針對他們的特點,可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組織學生舉辦“英語之角、書法展覽、辦英語墻報,學唱英語歌曲,舉辦英語演講比賽”等。開展經常性的英語課外活動,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興趣,而且能夠豐富學生的英語生活,活躍學英語的氣氛,增長英語知識,提高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三、提高專業素質
1. 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
長期以來,初中英語教學都是為中考服務,目的是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因而我們的教學是為了“應試”而教,從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忽略了對青少年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為迎接新課程的挑戰,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升專業能力與知識水平,提高研究整合教材的能力,實行分層教學,使優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好,讓班內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有所收獲。
2. 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要從“工匠型”向“學者型”轉變,學會搞科學研究,以教促研,以研補教;要不斷地繼續學習跟上輔助教學手段的發展,善于運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進行教學,多媒體課件使課堂知識更加生動、形象,有利于上課注意力集中,提高課堂興趣,促進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