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秀+快樂=幸福
幸福童年是終身幸福的基礎,只有捍衛幸福童年才能奠基幸福人生。
幸福童年既不應繞開學習成績,更不應與學習成績相對立,“學得優秀”才是幸福童年的前提。接踵而來的問題是,怎樣才算“學得優秀”?“優秀”的標準是什么?是“第一”或“前十”嗎?我們認為“不斷進步”就是優秀,這一“優秀”的標準既尊重了孩子生命個體的差異,也激發了孩子不斷向上的進取精神,更符合關注當下并成就未來的幸福法則。無需“贏在起點”,也不求“贏在終點”,只要做到“我盡力了,我堅持了,我有收獲”,我們的孩子就是優秀的孩子。
“學得優秀”就等于幸福童年嗎?顯然不是,“學得優秀”只是幸福童年的前提。孩子雖然“學得優秀”,但如果優秀的結果是繁重的課程和永遠寫不完的作業換來的,他們的內心肯定不會快樂,這樣的孩子能感到幸福童年嗎?只有既“學得優秀”又“學得快樂”,才是孩子的幸福 “漢堡包”。優秀+快樂=幸福,是羅村實驗小學為孩子傾力求解的幸福公式。“羅實學子,學得優秀,學得快樂”,是羅村實驗小學“為孩子終身幸福奠基”的核心價值追求。
二、幸福密碼“135”
讓孩子在教育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獲得教育,是幸福教育的理想境界。羅村實驗小學向著“幸福教育”山頂攀登的經歷和感受有哪些?我們將其形象地稱之為“135”幸福密碼,即“一個動力”“三大人生”和“五項指標”。
解密“1”:“一個動力”助推幸福成長
“內心成就感”是孩子幸福學習的最大動力。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自我實現”是人的最高層次需要。對于孩子而言,“自我實現”就是“內心成就感”的滿足。我們為孩子建立“幸福成長檔案”,逐步形成“以不斷進步為優秀標準”的學生評價體系,引導孩子從“與他人攀比”轉變為“自我激勵”。孩子在不斷進步中獲得“內心成就感”,這種“內心成就感”就像源頭活水一樣,成為孩子們學得優秀的無窮動力。
解密“3”:“三大人生”成就幸福人生
“品德人生”“書香人生”“才藝人生”是成就孩子幸福人生的三大支點。從古今中外無數名人關于幸福的論述中,我們可以做出判斷:夯實了這三個支點,孩子既有可能獲得今天的幸福生活,又有可能為今后人生走向構成完整而和諧、可持續發展的人生基礎。每天一次的“家庭角色模擬”活動,每周一次的“校本禮儀操”活動,每月一次的“班級生日會”活動,每學期一次的“十佳百星評比”活動不斷促進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班級圖書吧、“幸福源”繪本工作室、校園書香室、街道圖書館、“學富五車”圖書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墻,使校園無處不充滿書香氣味。生活教師、專業教師及校外教練的分層訓練,保證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學習一門才藝。
解密“5”:“五項指標”敲開幸福之門
“好體魄”“好習慣”“好方法”“好口才”“好特長”是孩子幸福成長的重要指標。開展幸福教育就得衡量孩子的幸福感,就得建立孩子的幸福指標體系,否則幸福教育就會變得漫無邊際、無的放矢。建立幸福指標體系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但復雜的事情我們從簡單做起,起步階段我們圍繞五項指標展開行動,輕輕敲開了孩子幸福的大門。
讓好體魄成為孩子終身幸福的源泉。我們創新體育評價模式,為孩子建立“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成長檔案。積極開展寓健體于娛樂的體育游戲活動,引導孩子玩出精彩、玩出快樂、玩出健康。
讓好習慣成為孩子終身幸福的基礎。以做到知禮、誠實、守信、樂于助人、尊敬師長、團結互助為目標,舉行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體驗做人的道理。開展“好習慣儲蓄銀行”活動,使習慣教育的形式變得生動有趣。開設“孝心課”、“禮儀課”等校本課程,結合當地的各種資源進行習慣教育。建立《幸福故事》記事本,引導孩子發現記錄身邊感人的事跡。進行知恩教育,從勞動開始,從做家務開始,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讓好方法成為孩子終身幸福的橋梁。以逐步掌握科學的觀察、記憶、思維等方法,初步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為目標,開設“每周一法”年級學法指導專題講座和“每周一得”班級學習方法交流會,引導師生關注學習方法。
讓好口才成為孩子終身幸福的階梯。孩子能在語文、英語的學習中逐漸掌握雙語表達的技能技巧,在數學、政治、歷史等科目的學習中逐漸掌握邏輯思維、辯證思考。
讓好特長成為孩子終身幸福的畫筆。以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一門適合自己的特長為目標,我們建立《學生體藝成長記錄夾》,記錄孩子體藝成長的腳印,滿足孩子的成功感。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