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通過試卷的評講,能讓學生對階段性的學習狀況有理性的自我認識。那么如何進行試卷講評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講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1. 進行試卷分析。對每小題的得分率進行統計,分析學生錯誤的原因。對于學生來說,試卷的價值在于發現錯誤,糾錯過程也是提高成績的過程。出錯多的題目應是評講的重點,也是學生思考、提問的重點,所以教師有必要統計錯誤率。統計出錯率時,記錄統計的結果要詳盡并可以一目了然,可用幾種方法:⑴表格法。教師按題目順序列好一張表,把統計的結果填進表格里。⑵標號法。在試卷上出錯的題號旁標上不同數量的記號。⑶圖表法。學生試題出錯程度通過統計條形圖或折線圖能較好地反映出來。接著對錯誤原因、類型進行調查和反思。統計完學生的出錯率后,下一步就是查找每題錯誤的類型和根源。教師可順著學生的思路,用“換位思考法”分析學生出錯的根源。有的學生的出錯原因和教師所主觀臆想的原因不一定吻合,這時教師就要通過的調查、交流和訪談,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如選擇題:It was Tom ________ I met in the park last week.
A. where B. when
C. that D. who
很多同學選了D答案。
教師主觀臆想原因:學生不知道這是一個強調句,都以為是定語從句。
2. 教師親自做一遍試卷。教師不要想當然地帶著空白卷進教室或照抄參考答案的做法,最好用學生的試卷也考考自己。同時教師應考慮這樣幾個問題:試題是否有多種做法?我是不是馬虎造成了失誤?所考查內容是否超出學生的知識范圍?如果是自己在教學中導致學生產生的錯誤,就一定要進行反思。或由于知識的遺漏使學生沒有形成知識鏈;教的語法項目或詞匯的用法不夠深入,使學生掌握過于膚淺,而導致了錯誤;自己習慣給學生講的某些題型的解題思路或許不夠精彩和簡要等等。
3. 做好講評采取策略的選擇。如果說上面所提是“把脈”的話,下面就要知道“開藥方”了。經過課前的準備工作,教師對學生的試卷上的出現問題已經心中有數,學生有可能問到的問題要有準備。學生提問時要注意調控好,做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做到既照顧成績好的學生,也注意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不要重優輕差,盡量讓全體學生學有所得。
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是有效評講的重要環節
試卷講評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開展積極的思維活動,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主動釋疑,從而達到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要利用啟發性的語言,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得到激發,解題思路也逐漸形成。
例:The number of the people who died of H1N1 _______ nearly 50 so far.
A. reached B. has reached
C. is reached D. have reached
該題的答案是B, 但是,如果the 改為a,該題的答案是D。如果該題沒有so far,則答案就要選D。這樣的題目,我就讓學生來講解,然后由其他學生提出疑問,比如:1. 為什么要用單數?2. 為什么so far要用現在完成時?3. 用現在完成時的時間狀語還有哪些?4. 為什么這道題不能用被動語態?等等。可以看出學生錯誤的根源就是難以分辯陷阱或相似題的區別。因此,在講評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對試題做進一步的“挖掘”,諸如對試題進行標點符號和關聯詞的添加和改動,增加或減少條件,從而對試題進行延伸拓展, 學生透過具體試題的解答,就能開拓外延,探求一般規律,突破原有試題的狹小范圍,在更廣闊的范圍內認識問題的本質。
三、教師分析錯因,啟發思維,是上好評講課的關鍵
除了學生提問以外,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錯誤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因為一份試卷中學生出錯的原因可能很多,也因人而異,但總的來說有以下幾種:1. 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不強,對此,講評時應重點講解題的思路、方法和技藝,加強思維訓練和方法指導,特別是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避免以后隨意答題的現象發生;2. 知識漏洞,講評時要及時補充、完善,目的是減少下次的失誤;3. 粗心大意,由于審題不慎造成,如對關鍵字眼、隱含條件,答題要求未弄清楚就草草作答等。
例如完成句子:我對這個公園很熟悉,每天晚飯后都來這里散步。
I’m very familiar with this park. I go for a walk here every day after supper.
許多學生寫了I’m very familiar to.,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考慮到“我對這個公園很熟悉”要用“to”。因此,教會學生審題,養成良好習慣是減少失誤的重要措施;4.心理緊張,講評時要提醒學生認真總結,吸取教訓,培養良好的應試心理素質。
四、課堂中充分體現學生是主體,是提高評講課效率的保障
小組討論。分發試卷以后,教師先給十分鐘,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彼此試卷中的錯誤和疑問,不懂得可以査書,找資料證實。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多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學生也有興趣和熱情去參與。這樣他們對錯誤的題目就加深了印象,下次類似的題目就不會在出錯了。當然教師也要到各小組聆聽,必要時參加討論或給予指導,這樣更能了解學生的錯誤所在也加強了師生的互動交流,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
教師主講。經過剛才的小組討論和教師的了解,教師對講評內同和講評方法都已胸有成竹,主要是大部分學生反映出來的共同疑難問題,對于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的題目就一帶而過,做到有效率,有針對性,有代表性,并且將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和習慣。比如在講評閱讀理解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意圖,注意作者借助的一些詞匯來表達的實際情況會自己的真實態度,提醒學生一定要注意細節描寫,注意作者的觀點,注意比較結合相似答案的不同點以及和原句的區別和比較等。最后還要用一句簡短的總結性式評價性的語言,小作文才算完成。
個別解答疑問。雖然小組經過討論,教師也把絕大部分的問題都解決了。但是可能還有極少數學生沒弄明白,或者是在來時的評講中,有些學生聯想到了新的問題。這時候,教師最好能把這些小疑問激發出來。這是在給2分鐘學生分小組討論,把新的問題提出來,教師進行個別學生的面對面的講解。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