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的器樂教學,對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音樂素質有良好的作用。學生學習樂器,不僅能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活躍課堂氣氛,也能為學生的課余生活增添樂趣。
一、在初中一年級時重視安排打擊樂器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針對初一學生愛玩、好奇心強的性格特點,充分利用打擊樂器的玩具化特色,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逐步使學生從玩耍性向知識性轉化,從而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良好教學效果。
1. 引導學生認識打擊樂器,培養觀察能力
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認識打擊樂器,向他們講解各種打擊樂器名稱的由來,觀察其顏色、形狀、制作材料、發音部位及分辨其音色特點。再讓學生親手敲一敲,使學生在看、摸、敲、聽的探索過程中獲得感性認識,對打擊樂器產生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奏姿勢和方法。通過示范和講解,學生們會很快懂得打擊樂器。敲打本是兒童的天性,每個孩子都喜歡,也容易接受掌握。在使用打擊樂器過程中,好像有一種做游戲的感覺,學生學習起來沒有精神負擔,只有快樂感和輕松感。寓教于樂,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學生學習帶來的大腦疲勞,也有利于保護變聲期的噪音,使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2. 引導學生學會打擊樂器,培養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打擊樂器要加深對樂曲的理解,使其能夠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對歌(樂)曲的不同意境,創造出不同的演奏手法。比如說對于一首歌曲,首先要了解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氣氛如何,所處的意境是怎樣的,然后才能根據打擊樂器的音色、音量進行選擇配備。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自己配器,自己創作節奏。如:教學《一只鳥仔》這一課,我首先讓學生了解這首合奏曲《一只鳥仔》短小精悍,音域較窄,節奏簡單,句逗清楚,采用C調,便于各種常用樂器演奏,所以學生在合奏過程中不會感到困難。教學過程中我力圖通過“試奏體驗”“加花添彩”“登場演練”等三個環節,讓學生了解器樂演奏的全過程,感受器樂演奏的樂趣。另外要教會學生選擇樂器,對于情緒較歡樂、熱烈的歌曲,配器上多用一些音量較大的樂器(鈴鼓、小鼓等),從而渲染那種喜悅、歡快的氣氛。而對于深情悠長的歌曲,如《雪絨花》,學生要選擇音量小的高音樂器(撞鐘、三角鐵、響板等)去伴奏。
二、在初中二年級時重視用口風琴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
在初中二年級里我開設了口風琴課。口風琴是一種比較容易掌握的樂器,攜帶輕便,價格也比較低廉。它有固定的音高,不但有助于學生掌握音準、節奏、視唱及樂理知識,而且有助于解決學生唱歌的音準問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欣賞能力。
開始學吹奏口風琴的時候,要反復強調演奏的姿勢,正確的演奏方法,教師也要反復做示范動作。在基本掌握識譜、視唱、彈奏等基礎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開始培養學生吹奏簡單的二或三聲部樂曲,在調整樂曲篇幅的同時,注意學生對氣息的運用及掌握。
首先,通過音階、練習曲的練習。如長吐音的練習,1——— | 2——— | 3——— | 4——— | 5——— | | ,主要練習氣息;又如雙吐音、跳音的練習,還有上行、下行音階,擴指、縮指的指法練習,通過這些練習使學生掌握基本技能技巧。
其次,選擇一些具有簡單二或三聲部的樂曲??梢允禽喿?,合奏或已學歌曲加入雙聲部的形式,感受合奏的效果,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能使學生在演奏技上有所提高。
再次,在教師指導下,配置一些打擊樂器,初步形成一個小樂隊,既可以增強課堂氣氛,又可以提高演奏效果。
最后,通過初級階段和掌握階段的學習之后,學生對基本技能技巧已熟練掌握,這時,樂器課可分為綜合練習課及基本創作演奏課。
在上綜合練習課時,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音階、練習曲的吹奏(主要為進一步掌握,鞏固演奏技能技巧)。學一首樂曲時,無論指法的安排,還是練習過程,都可以讓學生自由結合,自由安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嘗試做小先生,教師只是起到指導的作用。
基本創作演奏課包括聲部創作、節奏創作、情景創作、配器創作,如:《山寨孩子的心意》可創作第二聲部;《天地之間的歌》可創作節奏、配器;運用重復、模仿、變化的創作手法為童話故事配樂,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也許有的學生唱不準,唱不出,但運用口風琴創作可抵消學生的顧慮,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
責任編輯 黃日暖
實習編輯 崔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