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教學不斷改革,現代教學越來越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各種創造能力的培養。作為舞蹈老師,怎樣在舞蹈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善于發現的能力,點燃學生舞蹈創編的欲望
創設各種條件讓學生深入觀察生活,引導他們懂得如何去看、去選擇、去發現身邊的事物。我經常帶學生到校園去觀察學生活動、假山、魚池、生物園的猴子、白鴿、荷塘等,引導他們用身體、眼睛和心靈去發現圍繞在他們周圍的一切,點燃他們的創編欲望。例如:引導學生觀看籃球比賽,我設計多種問題來引導學生觀看,如“籃球場上你們看到有什么”,學生回答:“有籃球、球員比賽、球架、球場”;我接著問:“球員手上有什么動作?”學生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到球員的手上,“拍球、傳球、搶球、投球,捧著球左閃右躲……”學生一個接一個地回答;我又問:“大家注意看球員腳下的動作往哪些方向去?”學生的眼睛開始發亮,因為方向最容易找,“進攻時前后左右移動,雙腿下蹲往上跳起,單腿前吸上跳,雙腿后吸躍起,往前帶球奔跑,微蹲帶球快速后撤,往后撤一步差點摔倒……”學生搶著回答,甚至有些學生還把動作比劃出來,接著我又順水推舟加深提問“球員身上的動律有哪些”,“球員眼神里有什么”,“球員打得汗流浹背,汗水里流淌著什么”,“讓你感觸最深的什么” ……學生順著我的啟發引導,睜大眼睛,仔細地觀察,尋找和發現相應的動態,氣氛異常活躍,還用身體各個關節去比劃舞動,生怕老師沒注意到他們。
趁著學生的情緒仍處于活躍激動的狀態下,我立刻把他們引上另一個新的創編興奮點——即興創編。把學生帶到練功房,把剛才觀看球賽所感悟到的球員的手上、腳下、身上、眼睛里……各種動態有機地結合起來,自由發揮, 即興創編,一下子學生沸騰起來,他們早就想把剛才積壓在內心的激動噴發出來,身體不自覺地就舞動起來,爭先恐后,都想把自己的感受用舞蹈動作靈動地表現出來。在舞蹈創編教學中,我比較重視對學生發現能力的培養,激起學生在創編中各種不同色彩的閃光點,激發他們的創編欲望,并把這些欲望付諸以實踐,培養學生在自主參與的狀態下進行舞蹈創編。
二、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學生舞蹈創編的獨創性
想象并不是神秘的,是可以訓練和培養的,在對學生進行創編訓練時,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能引發學生思維活動的題材,讓學生有所思、有所想,給學生創造發揮想象的機會。例如:我經常給學生布置對動物類想象的題“你是一只籠中的小鳥”,“你是草原上一匹受傷的馬”,“你是荷塘里的小青蛙” 對植物想象的題諸如“你是一片葉子”,“你是公園湖邊的垂柳”,“你是海邊的小貝殼” 對人物想象的題有“你是一位雙目失明的孩童”,“你是一位山村女教師”,“你是一位想飛出大山的山里娃” 訓練方法:圍繞主題自由發揮創編,調動所學過的知識和生活積累,展開想象編一個故事,情節可以虛構,但一定要合理,要有真情實感,運用語言表現方試進行表述。訓練要求:描述要生動,要有視覺感,要有節奏、方向、活力、各種表現力,富有動感的事物盡可能用動詞描繪。看了學生交上來的作業,發覺學生的想象力真是豐富多彩,他們在想象的空間里自由翱翔,大膽想象,繪聲繪色,如身臨其境。有一位學生這樣描述:我是一片葉子,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飄揚,我飄著飄著,遇到一陣旋風,我隨著旋風轉呀轉,忽高忽低,我掙扎著想從旋渦中爭脫出來,突然狂風暴雨,我的身子被風刮得東倒西歪,我拼命地躲閃著雨水打下來,身子好象不聽使喚地往下沉,往下沉……在我絕望之際,耳邊仿佛傳來一個聲音:不要灰心,不要放棄,黑暗過去就是光明。盡管學生的表述并不是很完善,但確是她真情實感的流露,是發自內心的感觸,體現了她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此外,聽一段音樂、看一幅畫、朗誦一首詩都可以培養學生獨特的想象力,教師應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引導誘發學生各種想象力(情感想象、動作想象、空間想象),鼓勵學生打破別人,打破自己,形成獨特的表現手段,讓學生的個性亮點得到彰顯, 讓學生想象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想象力這只神奇的魔法杖,需要教師在舞蹈教育教學中不斷對學生進行心靈碰撞和培養。
三、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強學生創編的主觀能動性
舞蹈教學中,教師應跟據學科的特點、學生的素質,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在舞蹈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主體精神,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動腦的能力,變被動為主動的探求方式,
關節撞擊式。通過人體關節進行相碰而產生動作,引導學生在關節活動的最大限度、最大能量上找出動作的延伸,在動作點之間進行節奏處理,尋找動因、動勢及動作之間的關系,尋找情感表達,尋找表現主題的外部技術。
漢字式。運用漢字的造字方法,引導學生從漢字字義上選擇表現舞蹈的主題,從漢字的字形上尋找挖掘舞蹈的動態造型,從漢字的筆畫的點和線的構建上探索舞蹈的調度流程,從而創造出獨特的形象,獨到的動作,調度空間的獨具一格。如“火”字,雙手在三位彎肘,五個手指向上張開,雙腳大八字,手掌抖動,一個“火”字的舞蹈形象便生動地表現出來,可以表現溫馨的火、閃爍的火、熊熊燃燒的火、鬼火、山火等各種火的性格,以及火與人的關系、情調,可以按火的筆畫規則先中間后兩邊,也可以按筆順規則從左的點,然后到中間的人,最后到右邊的點安排舞臺調度,表現“火”的燃燒規律。
階梯式。用木板、桌子、椅子等物體搭成梯子形狀,通過對階梯的狀態、功用、層次的運用,引導學生尋找挖掘符合編舞構思的調度流程,要求學生創編富有意味的舞蹈動作,使這個無意義、無情感的空間產生情緒,充滿活力。
道具式。充分調動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自由發揮和創造,設計和制作自己喜歡的獨特的道具,通過與這些道具接觸的形式產生動作,以及對自己制作的道具的巧妙運用和表演,營造出舞臺整體情感環境。通過這種練習,課堂上經常會看到學生創意的道具設計,如:用破傘制作成磨菇道具,用樹枝或竹條設計成小船和月亮,用彩色的皺紙設計成四季裙,用破布條設計成小老鼠的長尾巴等等。因為是通過自己精心設計的,學生創編起來特別有靈感,運用起來得心應手,給舞蹈作品增添不少色彩。
科技運用式。隨著社會發展,科技的進步,互聯網的普及,科技的力量已經極大地拓寬學生對信息的獲取,對各種條件的利用以及選擇的范圍,先進的科學技術在舞蹈教學中日益顯露出重要作用,在舞蹈教學實踐中更是創造出無法想象的效率和機會。如:利用攝像機把學生舞蹈創編的作品拍攝下來,可以從拍攝畫象中看到學生創作過程中所有細節,了解學生創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學生舞蹈創作品的優缺點,作出取舍,還可以供學生彼此學習和評價。通過科技運用式教學,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主動探究性很濃,使教學活動得以高質量發展。
四、加強藝術與生活的軟銜接,提升學生創編作品的生命力
藝術創作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在生活中曾經引起過自己深刻的感受,轉而產生強烈的情感,激起的情感在非表現不可時,就產生創作欲望,產生藝術的形象,而加入創作者豐富的想象,予以情感概括地去表現客觀現實生活,創編的作品才會被賦予新鮮而旺盛的生命力。創作者在生活的基礎上,通過情感、想象、出現“動的造型”進入“舞蹈形象”。由于情感、想象的豐富性、充實性促使作者對生活有了更完整,更正確的認識。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由原來對生活的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所有鮮明的藝術形象都是經過無數次的實踐才形成。這無數次的實踐,就是無數次藝術上的加深和提高。因此,生活、情感、想象、實踐、這四者是有著內在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只有四者緊密聯合在一起,才能產生鮮明新穎的藝術形象,這個創新的過程就象一個釀酒過程,要經過很長的發酵過程,最后達到質變,才能釀成酒,而創編也跟釀酒一樣要經過無數次認識和實踐才能成熟。例如:我創編的舞蹈《葵鄉妹》,為了創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作品,我深入鄉村觀察、體驗村姑、老太太,編扇以及在葵林勞作的情景和他們的生活習慣,尋找靈感。他們織扇的形象以及手上織扇的動作很有吸引力,引起我的聯想和想象。情感油然而生,從而激起我的創作欲望,打開我的創作思路,把原有純生活化的動作經過不斷的加工、提煉、、發展、不斷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經過無數次取舍修改,借助民族民間素材,運用現代表現手法,創作出這個五彩斑斕、色調多變,具有濃郁的南國水鄉編扇風情畫的作品《葵鄉妹》,帶給人們美好的藝術享受,得到觀眾的喜愛,評委的認可,參加廣東省首屆群眾音樂舞蹈藝術花會時榮獲舞蹈創作金獎。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