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筆者一直探索孩子們喜見樂聞的教學方式,努力使作文教學不用那樣枯燥、乏味,代之以輕輕松松的“玩”,讓孩子們沉浸在歡樂的海洋里,從而感到寫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一、“玩”中創編——讓學生快樂想象
愛看童話,愛編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對于孩子們來說,編童話故事似乎不是作文,而是有趣的游戲。在想象中,他們把膽子寫大了、把思路寫活了、把筆頭寫順了。作文教學中,我讓孩子們每人每月讀一本童話故事書,編一個童話故事,創造性地想象一些獨特的超越現實的內容,他們盡情地在童話故事里想象,盡情地創新,盡情地表達。
教學中,老師更要把學生的想象和生活結合起來。學生的想象來源于生活,給學生幾個生活中常見的詞語,讓他們發揮想象,尋找詞語之間可能發生的“故事”,引導學生編寫童話故事。這種訓練,既能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又能提高學生運用新詞的能力,還能提高學生語言的積累。如給學生“小河、小雞、小鴨、幫助、好朋友”這些詞語,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編寫童話故事。有的學生就編寫了《過河》的故事,故事講了小雞要過河,可是小雞不會游泳。它看到小鴨游過來了,他就請小鴨幫忙。小鴨背著小雞過了河,它們成了一對好朋友。作文教學既要教會孩子表達真人、真事和真情實感,又要教會孩子“虛構”,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二、“玩”中觀察——讓學生快樂積累
玩是兒童的天性,對于兒童來說,玩和學本來就是一體化的。玩可以讓孩子們多角度去認識世界,獲得自己的“文本”理解,能夠積累關于事物的多方面信息。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作文如果沒有充足的材料,就如同做飯沒有柴米油鹽。玩是孩子們最重要的生活,我們要引導他們在玩中留心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美,積累作文材料,使習作有感而發。教學《我喜歡的小動物》,我帶來一只烏龜,放在了講臺上。“哇!”孩子們紛紛驚呼,眼睛死死地盯著講臺。我當即決定,作文課改為觀察交流課,教室氣氛立刻活躍起來:“它眼睛鼓鼓的,像兩顆小黑豆粒,滴溜溜地轉。”張杰嚯地站起來,迫不及待地說。沒等我反應過來,王偉高高舉手:“它盔甲上有一個個六邊形,好像半個小足球。”“快看,它小腦袋縮回去了,怪不得叫‘縮頭烏龜’。”……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孩子們個個興致盎然,一個個發現,一份份驚喜,一串串詩一般的語言在課堂上流淌。“玩”的課堂真正地讓孩子們樂在其中,并且很快地學會了觀察動物的方法。我順水推舟地讓他們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再輕輕點撥一下,他們就能寫出妙不可言的好作品。孩子們在玩中學會了觀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攝取生活的一朵朵浪花,寫作時便“文思泉涌”,得心應手。
三、“玩”中體驗——讓學生快樂表達
“讓孩子在思想放松的前提下,進入無意學習的狀態,就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撬動深藏的那根神經,獲得一般狀態下的課堂無法享受的學習生活,獲得更高的生命價值”。玩可以讓孩子們身臨其境,走進生活,認識世界,從而獲得自己的“文本”理解。教學作文《護蛋行動》,我讓孩子從家里帶來了雞蛋,隨身攜帶,完好無損地保護一天。孩子們的興致可高了,他們有的用多層紙巾把雞蛋包裹著,有的用多層塑料袋把雞蛋套著,有的小心翼翼地放在口袋里……他們的護蛋態度可認真,比平時上課認真百倍。課間,孩子們都不敢劇烈運動,生怕一不小心“蛋寶寶”滾到地上,時不時還摸摸口袋,看看是否安然無恙在口袋里睡覺。緊張的體驗活動終于結束了,大部分孩子的“蛋寶寶”完好無損。孩子們玩中寫,寫中玩,經過自己親身體驗后,他們有“饑餓感”、“食欲感”,撥動了樂于寫作的心弦,寫出的文章格外真實感人。讓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生活進入作文課堂,把作文融入兒童的生活,作文就會變成了孩子充滿情趣的生活。
四、“玩”中參與——讓學生快樂分享
參與作文評改,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玩”,使他們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掌握知識的快樂。我在作文教學中,作文草稿不過關的同學,或者自己聘請 “高手”指導,或者好為人師的“高手”毛遂自薦。孩子們都努力讓自己的作文過關,爭取信得過的“老師”。“老師,我已經做了兩個同學的老師!”作文課,李文自豪地告訴我。“是嗎?”我故意夸張地問。他頭一揚,兩睛發亮:“剛才李雪給你看的作文是我教的,馮雷正根據我的提示修改呢!”我笑著贊許地點點頭。互評互改作文,給孩子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開放學習的場所,使他們不斷吸取營養,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也分享到當“小老師”的快樂。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