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在農村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我特別注意后進生的轉化問題,對后進生的成因及其對應的教育教學策略進行深入研究后,我認為必須以“愛心”為出發點和歸宿,以“知心”為橋梁,經過“細心”的轉化工作,并持之以恒,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一、師生關系——知心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可以這樣說,正常的師生關系是“知心”關系,即“知人知面要知心”。知心是轉化后進生心理的前提。師生要產生良好的心理相容,班主任必須對學生思想、學習、家庭有全面的了解。我通過深入實際,掌握了本班有優等家庭13個、中等家庭 26個、次等家庭 15個,了解了全班學生各人的特長、愛好、性格等。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我比較輕松地訂出“與家長密切配合,一把鑰匙一把鎖”的教育方案并分類實施。我班魏旭輝學習基礎較差,沉迷上網玩游戲,作業無完成,思想散漫,紀律很差,母親生理有缺陷,父親文化水平不高,又是老來得子,所以一味溺愛,致使他思想走下坡,無心向學,我對癥下藥,并不先急于“施教”,而是花近十天時間與這位學生交往,做到不揭短,不提過去,熱情與之談心,建立起“知心”關系。在我的言行感動下,這位后進生終于說了實話:成績差就沒有學習興趣;貪玩是混時間,即使玩內心也不快活,因為心里很空虛。這時候,我看到正面教育的條件成熟了,就與他談學習,談前途,談理想,指出過去的錯誤。這位后進生感觸很深,表示要重新塑造自己。后來,這位后進生變化很大。試想,如果沒有“知心”作前提,無論教育者如何“苦口婆心”地勸說教育,后進生的心理轉化還是極困難的。因此花些時間去了解一下后進生的心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師生感情——愛心
教育專家丁有寬老師說得好:“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當教師就要熱愛教育事業,就要愛學生、關心學生,一個好的班主任要善于跟學生交朋友關心他們的歡樂和悲傷,了解他們的心靈。誰都希望得到愛,教師要對優生獻出一份真誠的愛,差生更需要愛。然而,差生他們得到了多少真正的“愛心”?家長打罵凌辱,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好”。還有的家長或老師對他們的愛則表現為寵愛、偏愛、溺愛、失去了理智的愛。這都不利于差生的轉化。差生需要的是真誠與理智合為一體的愛心,一個小小的表揚足以讓有些差生“受寵若驚”,一個生活細節的叮囑也常常讓他人倍感溫暖。例如,有一天放學下著大雨,大部分學生都離開了校門,一位平時無心向學、自由散漫的學生孤單地站在一旁,我看到后把自己的傘借給了這位學生。后來我發現,每次上課他都特別認真聽講,平時考試很少及格的他到了期末語文科竟然考了90多分。這些看似極其平凡的舉動,大大激發了這位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施教過程——細心
教師要在工作中注意做到一碗水端平。特別是對待后進生,更要留心捕捉、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充分表揚他們中的優良品質、好人好事和微小進步,以增強他們奮斗的樂趣和力爭上游的自信心。結合學生的特長,我大膽任命原后進生魏同學為體育委員,倫同學為勞動委員,任職期內,他們工作主動積極,認真負責,我們的班風、學風有了很大好轉,他們的紀律性和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四、面對反復——恒心
后進生要形成持久的良好的心境是有困難。他們往往自覺地“舊病”復發。所以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不可以為反復就是“犬子不可教”“爛泥糊不上墻”。要引導他們回顧轉化前后,反復前后的情景;比較前后的得失,說明其發展下去的大相徑庭的結果,善于用良好的班集體的同化功能及家庭社會的教育合力,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以促其心靈的醒悟撞擊其執迷的心理。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