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過渡、銜接的七年級如何做好記敘文寫作教學的中小學銜接,讓學生平穩過渡呢?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和《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語文》中的要求,筆者認為,從多維度有效設計和利用評價表對解決這一問題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關鍵的問題是:評什么?如何評?
一、評習慣
良好的寫作習慣包括作文的整潔的卷面、工整的字跡、有意識地運用好詞好句、不寫錯別字、良好的審題意識。規范寫作習慣可以讓學生事半功倍,平穩過渡。
卷面和字跡是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相比較小學5-6年級的“用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有一定速度”的要求,《課標》要求中學階段的學生“在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的基礎上,學寫規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書寫速度”。為此,設計此項內容的評價就是要給學生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與小學相比,中學階段的記敘文寫作并不是很難,只要“卷面整潔、字體工整”一樣可以拿到高分。
主動積累并運用好詞好句、不寫錯別字是良好寫作習慣中的應有之義。為了鼓勵學生主動積累并運用好詞句,在七年級階段很有必要將好詞好句作為評價的子項目。經過六年的長期積累,學生對于許多歇后語、成語、名人名言等都爛熟于耳,但不能學以致用。教師可以在作文寫作前明確要求,如規定一篇記敘文習作中如果出現一處好詞句計2分,三處以上就能拿5分,好詞句則可以是歇后語一條、名人名言一句、成語五至十個等。教師或學生在評價時將它標記出來,并給予肯定,學生寫作過程中會自然而然朝這方面努力。另外,平時的寫作評價可以將不寫錯別字變成量化的分數鼓勵,這種正面的強化也許更有效得多。
審題是作文寫作的第一步。為了使學生的審題準確、全面,小學高年級階段主要要求學生審清對象,弄清題目是寫人,還是記事;是寫景,還是狀物等;審明范圍,明確題目對作者所選材料在時間、空間、數量、對象及內容上有哪些限制,文章的體裁選擇等;審準重點,恰當安排詳略來突出重點。到了初中階段,考場作文基礎等級評分標準對審題立意的要求是符合題意。符合題意就是要抓住關鍵詞語,準確、全面、快速地了解題目的含義,嚴格按照題目暗含或明示的要求行文,在字數、體裁、選材、中心、情感、表達等諸方面符合題目設定的要求。為了嚴格審題要求,促進中小銜接,七年級的語文教師很有必要在平時作文評改時高質量把好審題關,確定評價內容后,把審題的要求具體化、細化到各評價子項目中,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綱”。
二、評結構
在批改七年級學生的習作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文章:思想可取,材料也多,但無章法,東拼西揍,結構上殘缺不全。問題的癥結在于:許多學生沒有掌握運思謀篇、結構文章的基本方法。因為小學高年段的記敘文寫作要求“能根據習作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即可;初中階段則變成“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小學階段的結構要求較低,初中階段的要求就暗含了結構嚴謹、思路清晰、層次分明、過渡自然等評價子項目。當然,這是最高要求,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將結構的要求有所側重,達到最高要求中的某一個、幾個就可以給予鼓勵性加分。比如,對于層次較低的學生,他寫的記敘文能做到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基本結構并按此分好自然段落就可以在結構上得滿分;而對于層次較高的學生則訓練他們運用插敘、倒敘等敘述順序,運用恰當就大力支持和鼓勵。
三、評語言
一篇好作文一定要有好的語言做基礎,為此在七年級學生的記敘文寫作評價中設置語言準確、流暢、生動,以記敘為主,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恰當運用多種修辭等評價子項目符合“敘事有波瀾”“動作要傳神”“寫人有性格”“寫景要細致”的要求,能促進他們語言的積累和提升,避免小學階段只用大白話、單純的敘述方式、唯一(甚至是毫無蹤跡)的修辭方法,讓文章變得平淡無奇。在寫作前,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規定要使用一定數量的成語、歇后語、名人名言、古詩名句等;在表達方式上,鼓勵學生在敘述之外用上兩處不同方式的描寫、一兩處議論、一兩處抒情等;還可以要求使用兩三種修辭手法等。評改作文時一定要給予加分鼓勵,教師在點評作文時,可以從學生習作中找出一二處這些手法加強肯定,引導學生使用這些手法,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將這些看似枯燥無味的手法有意識地變成自己的寫作方法,也會主動積累詞語并學以致用。
四、評內容
盡管小學階段的記敘文只是簡單的記實文,但還是要求“根據主題需要,選取有關、適合的素材來寫作,內容具體,感情真實”。七年級則更明確指出“中心明確、不蔓不枝、步調一致、突出重點、條理清楚、融入感情”等。將二者進行比較,變成平時作文評價中的“中心突出,切合題意,詳略得當,感情真摯,選材典型、角度獨特、有新意”,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圍繞中心選材、安排詳略、表達自己真實的感情。
也許老師們最頭疼的就是學生們的選材陳舊、俗套,為了鼓勵他們的選材富有典型性、獨特性、創新性,教師會下很大功夫。但是,一味求新并不恰當。這容易造成學生寫“偽作文”,著名作家肖復興認為“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寫扭曲的作文也是評價體系導致的”,老師應在發現這種苗頭的時候予以糾正。在評價中除了立意不當之外,首先要否定的就是寫假話、套話、空話。對于俗套的題材一定要中肯評價,不可一棍子打死,只要能寫得實在,又有所感即可。
責任編輯 黃日暖
實習編輯 崔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