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選了唐代詩人劉長卿之《送靈澈上人》這首詩作為學生額外背誦的篇目。筆者聽到一些語文教師在向學生介紹劉長卿時。都是將其名字中的“長”字毫不猶豫地讀成“cháng”,鑒于此情況,筆者又問了幾個正在大學中文系學習的學生,他們也很自然地將劉長卿之“長”字讀成“cháng”。另外,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版的《注音古詩詞背誦》第72頁,將劉長卿之“長”字的讀音也注為“cháng”。大連出版社出版的《注音唐詩三百首》也將劉長卿之“長”字的讀音注為“cháng”。筆者甚感怪異,“長”是個多音字,常見的讀音有“cháng”和“zhǎng”,為什么大家異口同聲地將劉長卿之“長”字讀成“cháng”?事實上,劉長卿之“長”字應該讀成“zhǎng”。
要探究劉長卿之“長”字究竟讀哪個音,還得提到兩個人——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和西漢的著名辭賦家司馬相如。司馬遷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云:“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蓬州人也。少時好讀書,學擊劍,名犬子。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也,更名相如。”司馬相如因十分羨慕戰國藺相如的為人,因而改名字為相如。藺相如又是趙惠文王之相,而相又是百官之長,故司馬相如又取字為長卿,意即希望也能像藺相如那樣成為百官之長。當我們讀“百官之長”之“長”字時,大家都肯定讀成“zhǎng”,沒有人會讀“cháng”。再比如,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長官,若有人將“長官”之“長”字讀成“cháng”,必定會惹人笑話,所以根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及“長”(zhǎng)字的意思判斷,司馬相如字長卿之“長”字應該讀成“zhǎng”。
古人取的名和字很有學問也很有趣味,許多人十分敬羨歷代的先賢,于是其父母或是自己總喜歡將先賢的字作為自己的名,先賢的名作為自己的字,例如陸游和秦觀就是典型的例子。北宋秦觀字少游,而南宋陸游字務觀,據記載,陸游的母親十分喜愛秦觀的詞,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也能像他一樣有才華,后來得子,果斷地用秦觀的字作兒子的名。陸游成年后,又用秦觀的名作字。陸游后來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大家,陸母的心愿遂得以順利實現。而唐人劉長卿取名的由來也是因為敬佩司馬相如,便用司馬相如的字作為自己的名,這一點可以從劉長卿的取字得到很好的證明。劉長卿字文房,《梁書·江革傳》載,建安王為雍州刺史,以江革、江觀兄弟二人為記室參軍,掌文書。當時著名詩人任防于是寫信對江革說:“此段雍府妙選英才,文房之職,總卿昆季,可渭馭二龍于長途,騁麒麟于千里。”《北史·柳慶傳》亦載:“尚書蘇綽謂柳慶曰:‘……相公柄人軌物,君職典文房,宜制此表,以革前弊’。”后世遂以“文房”喻稱掌管皇帝制誥敕詔或是負責幫助高級官員起草命令文書之官職。劉長卿希望能像司馬相如那樣成為文章大家,又能做高官,故以字“文房”對應名“長卿”。
當了解了劉長卿之名和字的由來時,劉長卿之“長”字的讀音應該就可以確定為“zhǎng”了,若我們不加辨別地讀成“cháng”,那就抹殺了劉長卿名字背后的文化意義。當有人讀劉長卿之“長”為“cháng”時,我們可以質問:“既然有‘長(cháng)卿’,那就應該有‘短卿’,怎么從未發現有‘短卿’的說法?”遍查中國古代的典籍,確實未發現有“短卿”一說,卻是有“少卿”一詞,表示正卿的副職,“長”(zhǎng)和“少”正好相對。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劉長卿之“長”字應該讀“zhǎng”。
劉長卿自詡其詩為“五言長城”,他對自己的評價是公允的,因為他在唐詩史上,乃至整個中國詩歌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一些五言小詩膾炙人口,為中小學生所熟悉,他的名字我們不應該讀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