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住房抵押貸款化剛剛起步之時,如何從美國的次貸危機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分析了美國次貸危機的成因,并對我國如何規范發展住房抵押貸款的證券化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次貸危機 住房抵押貸款 證券化 監管
一、美國次貸危機的成因
2007年4月,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標志著次貸危機正式爆發。筆者認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成為危機的傳導者,其原因在于:
1.住房抵押貸款發放機構有過度證券化的動機
住房抵押貸款發放機構一方面通過資產組合管理可以達到分散和降低自身信用風險的目的,另一方面,這些機構從抵押貸款資產的交易中獲取收益。在雙重利益的驅使下,在美國次級房貸的這一輪繁榮中,部分銀行和金融機構為一己之利,利用房貸證券化可將風險轉移到投資者身上的機會,有意、無意地降低貸款信用門檻,導致銀行、金融和投資市場的系統風險增大。
2.資產透明度不夠
資產透明度缺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結構化產品復雜多樣,證券化的鏈條長而復雜,市場信息的不透明貫穿始終。二是大量的產品在OTC市場而不是場內市場進行交易。在私下的OTC交易,由于沒有公開價格,資產透明度相對較差。由于信息透明度不夠,資產定價困難,市場參與者不知道所持有的資產風險究竟有多大。
3.金融市場過于依賴評級公司
高度專業化的金融市場使貸款者和投資者之間隔著復雜的環節,投資者購買產品時只能依賴專業評級機構和中介機構對于風險的定價。而評級機構本身卻存在著嚴重的利益沖突,在評級過程中通常存在著發行者“招攬評級”的現象,另外評級機構本身的評級模型也存在問題,導致評級缺乏真實性和客觀性。
4.金融監管缺失
在過去很長的時間,監管當局一直強調對機構穩定的監管,而對產品創新多半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態度。但證券化金融這一類產品的出現,不但增大了金融體系整體的系統性風險,而且通過提高金融機構之間的關聯性增加了相關性風險。監管當局相對放任自流的監管態度,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金融機構的過度證券化化行為,由此埋下了巨大的風險隱患。
二、次貸危機對我國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發展的啟示
1.對擬證券化的資產設定一定的條件
次貸危機肇始于次級貸款的積聚,爆發于次級貸款借款人的違約,可見次貸危機的根源在于進行證券化的基礎資產缺乏應有的質量。因此,有必要對擬證券化的基礎資產設定一定的條件,以防止劣質資產進入證券化的行列。控制貸款機構出售用于證券化的資產的比例,只有這樣才能防止過度證券化,從而將借款人的違約風險保持在可控范圍內。
2.增加資產透明度
由于證券化過程本身的復雜性和相關信息披露不夠充分,市場中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其中的風險結構,信息的嚴重不對稱必將引發投資者的信心危機。因此,資產證券化過程必須對所有投資者保持透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確保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在發放各種新型貸款以及對抵押貸款實施證券化的過程中,產品的信息非常復雜,投資者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信息披露則很可能作出錯誤的決策,從而遭受巨大損失。房地產貸款機構在發放貸款時必須向借款人充分說明貸款產品的風險,抵押貸款證券的發行人必須充分披露所發行證券的具體信息,對于故意欺騙借款人和投資者的行為必須通過合同法、證券法甚至刑法予以嚴厲打擊。只要購買證券的投資人能真正理解伴隨產品的風險,投資人就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趨利避害,風險就不容易積聚進而引發危機,那么證券化體系就能正常地發揮作用。
3.增加評級機構透明度,防范利益沖突
我國信用評級機構九十年代剛剛起步,無論規模還是經驗都遠不能和國外大型評級機構相提并論。如今標普、穆迪等國際知名評級機構在避免利益沖突方面尚且為人詬病,我國剛剛發展起來的信用評級行業更是存在同樣的問題。因此對我國信用評級行業來說,增加評級透明度,防范利益沖突就更加顯得重要。為使評級標準與評級過程適度透明化,可以對于評級機構開發的評估模型采取專利的手段予以保護,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知識的共享性,另一方面也能夠保護開發者創新的積極性以不斷推動信用評級事業的發展。在防范利益沖突方面,為保證信用評級機構的獨立性,免受來自咨詢服務對象的壓力與誘惑,應當限制信用評級機構從其咨詢服務對象獲取收入的百分比,同時對評級機構與相關公司的利益關系、評級的決策流程進行嚴格監控。
4.實行差別授權授信,有效控制房貸總量和結構
各商業銀行要綜合考慮自身房地產貸款的現狀、資金狀況、中長期貸款比例指標、經營管理水平、風險承受能力和房地產市場發展前景等,相應確定全行的房地產貸款總量和比例,適度控制房地產貸款的規模,在積極優化存量貸款的基礎上,嚴格控制和用好增量貸款;要根據各地區發展水平、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現狀和潛力、房地產的價格水平和供求狀況、居民居住水平和購買能力、分支機構現有的房地產貸款存量和結構等情況,實行差別授權授信政策,分別給予重點傾斜、支持發展、限制發展等措施。加強信息披露,嚴格信貸審查。"
參考文獻:
[1]梁福濤.警惕美國次級房貸危機[J].新財經,2007,(5)
[2]龔宇.美國信用評級業監管體制變遷[J].證券市場導報,2008,(7)
[3]李云林.美國為什么會發生次貸危機[J].中國投資,2007,(12)
作者簡介:
孫軍(1962.10-),男,高級經濟師,經濟類金融方向,工作單位:大連職工大學金融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