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并不是單一的表現女子的才學,而是將女性置身于廣闊的社會當中。李汝珍用他獨特的視角、犀利的筆觸塑造了一群形象命運各不相同的女性形象,通過這些女性形象來傳達他對女性的關懷和進步的女性觀。這些女性在爭取男女平等和自身獨立的過程中,表現了她們開始覺醒的平等意識、獨立意識和社會參與意識等。
一、為閨閣立傳
為了反抗“女子無才便是德” 的反動觀念,李汝珍在《鏡花緣》中不僅認同而且大力贊揚女性的才華,他一口氣描寫了一百個美麗智慧的女子,她們“不惟金玉其質,亦且冰雪為心。”個個滿腹經綸,甚至許多是文武雙全。李汝珍唯恐世人不理解他的寫作意圖,在泣紅亭主人所題的碑記中寫道:“蓋主人自言窮探野史,嘗有所見,惜湮沒無聞,而哀群芳之不傳,因筆志之……所列百人,莫非瓊林琪樹,合璧駢珠,故以全貞畢焉。”作者把這些才女們比喻為珍貴的珠寶,記錄她們不凡的經歷,這是李汝珍通過《鏡花緣》傳達出的,對傳統的“女子無才便是德”觀念的挑戰。
二、巾幗奇才
《鏡花緣》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展現了她們過人的才華。《鏡花緣》中才女之“才”的豐富,在第二十三回通過林之洋的嘴總括出來:“諸子百家、人物花鳥、書畫琴棋、醫卜星相、音韻算法,無一不備;還有各樣燈謎,諸般酒令,以及雙陸、馬吊、射鵠、蹴 [求]、斗草、投壺,各種百戲之類。”因此,我們將《鏡花緣》中的才女分為以下幾類:
首先是在學識方面的才能,表現為熟讀經史子集,擅寫詩文辭賦。上官婉兒才情敏捷,她過人的詩才令眾臣也不得不驚嘆:“天生奇才,自古無二。”[2]黑齒國的黎紅薇和盧紫萱的在識字、辨音、正義方面讓見多識廣的多九公自恨“從前少讀十年書”,[3]讓曾中探花的唐敖落荒而逃。她們的伶牙俐齒、能言善辯讓讀者過目難忘。
其次是擅長琴棋書畫等藝術才能。井堯春、田舜英、呂堯[冥] 、孟瑤芝、卞素云五美撫瑤琴,彈得“聲清韻雅,山虛水深”,“彩云欲停”,讓人“驚鴻照影,長袖臨風,個個有凌云欲仙之意。”燕紫瓊、易紫菱、姚芷馨、卞香云精于棋術;林書香、印巧文、謝文錦、褚月芳在書法上頗有造詣;陽墨香、祝題花、白麗娟在繪畫書法方面皆有所長。
再次是通曉醫學算術、天文地理等科學知識。眾才女邊品茶邊談關于喝茶的養生之道;田鳳 暢談稀諸多醫學奇方;董青鈿、宋良箴、司徒 兒、廖熙春、緇瑤釵、蔣秋輝熟悉各種數術算法;米蘭芬精于籌算、筆算。
古代在醫學算術、天文地理等科學領域和武術等實用技藝領域幾乎沒有留下女性的足跡。而李汝珍卻在《鏡花緣》中大膽地讓女性涉足這些領域,男性會的,女性也能夠掌握,甚而更為出色,女性的天賦和男性并沒有什么兩樣,這是他男女平等觀念最為明顯的體現。
三、圣益圣,愚益愚
韓愈的《師說》將造成“圣益圣,愚益愚”現象的原因歸之于學習的態度上,不以地位、年齡等外在因素為擇師標準,而是以才能為擇師標準,只要學習態度端正,不恥下問,那么愚者也能向圣者轉化。如果我們以此為標準去衡量男性、女性的受教育的情況,我們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男女所受教育的不同導致了男性 “圣益圣”,女性 “愚益愚”。而《鏡花緣》中的女統治者武則天選拔人才則是:“如有能文才女,準其密奏,以備召見,量才加恩。”結果是:“外面因由這個風聲,所以數年來無論大家小戶,凡有幼女,莫不讀書。”作者還在第十八回展現了一個奇特的國度——黑齒國。“他們風俗,無論貧富,都以才學高的為貴,不讀書的為賤。就是女人,也是這樣,到了年紀略大,有了才名,方有人求親,若無才學,就是生在大戶人家,也無人同她婚配。因此,他們國中,不論男女,自幼都要讀書。” “每到十余年,國母即有觀風盛典。凡有能文處女,俱準赴試,以文之優劣定以等第,或賜才女匾額,或賜冠帶榮身,或封其父母,或榮及翁姑,乃吾鄉勝事。因此,凡生女之家,到了四五歲,無論貧富,莫不送塾攻書,以備赴試。”這正是對“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最有力的諷刺。
四、女尊男卑
《鏡花緣》將矛頭指向男尊女卑這個千百年來壓抑束縛女性的性別制度上。它借助武則天的諭旨,發表了攻擊傳統思想的言論,宣揚了女子不比男子差的觀點,將“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顛倒了過來。
(一)讓女子走上社會,實現經濟上的獨立,獲得與男子同等的經濟地位。
駱紅蕖自從母親被老虎吞吃以后, “終日搬弓射箭,操練武藝”,終于殺盡山中老虎為母報仇。她與年過八旬的祖父、乳母和老蒼頭相依為命,顯然,她不得不成為家中經濟支柱;廉錦楓的父親戍死異鄉,家中錢財耗盡,經濟 “母病又發”,她勇敢地承擔起了養家的重任;尹紅萸的父親恐受徐敬業舉事的牽連,逃至玄股國,無以為生,多虧尹紅萸結得好網,賣給漁人換錢;魏紫櫻因徐敬業舉事之禍,全家逃至長人國碧梧嶺,父親去世后,因哥哥身體不好,她苦練連珠槍,女扮男裝繼承父業,保護居民,養活寡母。
(二)作者通過武則天當政和女兒國女性當政的具體事例,提出了自己的政見:女子應同男子一樣有參加科舉選拔、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權利。李汝珍把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武則天搬入小說中,又設立了一個女性當政的女兒國,這是對女子參政能力的肯定,也是對男尊女卑性別觀的有力顛覆。
《鏡花緣》在挑戰“男尊女卑”的傳統社會制度的同時也對“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提出了大膽的挑戰,讓女子們走出家庭,投身到廣闊的社會上,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作者簡介:
宮新竺(1989.9.29- ),女,遼寧省丹東市,沈陽師范大學渤海學院中文系對外漢語專業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