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1年10月26日溫家寶總理在國務會議上,提出了深化增值稅稅制改革的試點,由此拉開了增值稅稅制改革的序幕。是國家實行結構性減稅的重大舉措。此舉意義非凡,影響深遠,可以有力地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完善財稅體制、減輕試點行業的稅收負擔、避免重復征稅的弊害。
關鍵詞:增值稅 營業稅 稅制改革
1.稅制改革的內容
國務會議決定,我國自2012年1月1日起,選擇在上海的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增值稅試點改革,逐步把當前征收營業稅的行業改征增值稅。并且在現有的17%和13%的兩檔標準增值稅稅率的基礎上,新增11%和6%兩檔低稅率。同時為了平穩過渡,平衡財政分配,在試點期間,把原來試點地區的營業稅收入,在改證增值稅之后,仍然歸試點地區。
2.稅制改革試點選擇上海的原因
首先,上海是我國經濟發展龍頭之一,GDP總量和人均GDP都位居全國前列。尤為重要的是上海三次產業結構良好。其中第三產業的比重占GDP60%以上,服務業很發達,服務業稅收占全部稅收接近70%。而營業稅的主要稅基是服務業。所以,“營改增”對上海影響最大。
其次,在上海出臺的“十二五”規劃中,強化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但在這個過程中,營業稅和增值稅重復征稅卻成了制約上海“十二五”規劃目標實現的嚴重“瓶頸”之一。上海的問題帶有普遍性,如果營業稅重復征稅的“痼疾沉疴”不解決,勢必影響整個第三產業的發展,不利于現代服務業產品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不利于整個服務業的轉型升級。
第三,從技術和稅收分配的角度看,上海的國稅和地稅不分家,采取混合征收的辦法,這樣就具有了先天性優勢,避免中央和地方在稅收分配上討價還價的磨合過程。
3.稅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長期以來,由于營業稅存在嚴重的重復征稅問題,導致企業稅負過重。而從整體來說,我國的財政收入增長幅度一直快于GDP的增長幅度。據財政部對2011年三個季度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增值稅收入18198.68億元億元,同比增長18.7%,占稅收總收入的25.5%。營業稅收入10365.63億元,同比增長24%,占比為14.5%。而同期的GDP增幅則是由9.1%調整為8.9%。
企業負擔重嚴重影響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增值稅的“擴圍”,有利于避免重復征稅、為第三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可以確保產業結構順利調整的進行。
4.增值稅試點改革的作用
4.1惠及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
此次改革,交通運輸業包括陸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部分現代服務業包括研發和技術、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物流輔助、有形動產租賃和鑒證咨詢行業。這些企業都將因為這次改革而獲得實質性減負的優惠。
一直以來,增值稅“擴圍”都被看做是結構性減稅的重頭戲,第三產業企業也期望由此消除重復征稅,減輕稅負。
4.2避免重復征收,降低企業稅負
首先,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服務業的稅收負擔。從表面看增值稅的稅率由13%到17%。而營業稅則是由3%到20%,看上去增值稅的稅率較高,但實際上,由于增值稅只對增值額征收,其本質是企業利潤。而營業稅不管其是否存在盈利都要納稅。所以相對來說其稅收負擔較重。
其次,從技術角度看,增值稅和營業稅并行存在的必要性消失。一般來說,這兩個稅種是平行存在的,長期以來繳納了增值稅就不必再繳納營業稅。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是制造業征收增值稅,服務業征收的是營業稅的基本格局。2009年1月1日我國的增值稅進行轉型改革,將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之后,基本適應了現實生活的需要,因為,由于產業之間的融合和產業分工相反的產業新范式的形成,多數企業或集團公司既從事制造業,同時也進行現代服務的混合經營局面。這在客觀上要求進行“營改增”的稅制改革。
第三,關于解決重復征稅的問題,在一般情況下,轉型后的稅制,出現重復征稅的概率很少。而營業稅的重復征收率則很高。以現代物流行業來說。如果某集團其從事的倉儲和運輸業務是分開的。屬于不同法人掌控,那么在現行做法下,需要對二者分別征收營業稅,但“營改增”之后,就可以避免重復征稅的問題了。
5.增值稅試點改革的影響
5.1短時間內可能產生“洼地”效應
由于區域性優惠政策不可避免地導致其周圍地區的資金流向該區域轉移,由此而形成“洼地”效應,比如,江蘇省與上海的地理位置較近,在上海進行試點改革,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江蘇。會引發江蘇的部分物流向上海轉移,會掏空上海周圍地區的物流產業。
這種洼地效應有可能使得改革的步伐加快,稅制改革的措施將會考慮由上海向長三角擴展,再迅速推向全國,以消除這種由政策原因導致的市場不公平。
5.2改變利益分配格局
當前,增值稅的稅收收入占總稅收的25.5%,營業稅占14,9%,兩項合計將近40%。如此大的稅種的收入分配問題,直接關系到中央和地方的財政劃分問題。目前是試點時期,其影響尚不明顯,一旦實驗成功后在全國推廣,就將面臨著稅務管理體制的重大改革。
就當前的情況看,中央和地方分灶吃飯,各管一攤,假若營業稅合并到增值稅中,地方主體稅種不復存在,那么地方稅務局也就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重要的是從管理成本角度看,兩套稅務機構的存在,確實為納稅人和國家增加了巨額納稅成本,二者合一,顯然會降低這個成本,但作為改革的方向,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其基本宗旨當是,有效地保持國家的宏觀調控,同時兼顧地方的積極性。這需要一個長期的博弈與磨合過程,也是稅制改革的難點。
參考文獻:
[1] 增值稅改革試點,誰將受益?《半月談》,中國新聞網.財經頻道,2011.10.26
[2] 增值稅“擴圍”或為相關行業企業帶來真正的減負.《解放日報》,201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