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有利于促進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馬克思主義認為,認識產生于實踐,反過來又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集中地表現為它對實踐的指導作用。正確的認識對實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促進人們通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獲得積極的成果;錯誤的認識對實踐則起阻礙或破壞作用,導致實踐失敗。因此,進行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必須應用相關科學理論,積極尋求正確的、發展著的認識和理論,以指導人們科學地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正確地確定行動的方向、計劃和措施,減少實踐的盲目性。
促進實踐是開展研究的最終目的。認識是以實踐為基礎的,實踐決定著認識的產生、發展,然而認識本身不是目的,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認識的最終目的在于指導實踐,認識一旦脫離實踐,不為實踐服務,那么這種認識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研究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探究其客觀規律,根本目的在于指導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加強研究必然起到促進實踐的作用。
2.有利于推動高校體育順利實施
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體育的方向性保障。教育具有顯著的階級性,不同社會制度的教育體現不同社會制度的性質,并為相應的統治階級服務,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不同的思想指導使然。我國高校體育是社會主義全面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要以科學理論和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大學生,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引導大學生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做好充分準備,這是高校體育的基本任務和最終目的。因此,高校體育的實施過程內在地包含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體育的動力性保障。高校體育作為一種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的實踐活動,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要求,比如:其一,負荷性特點和要求。高校體育要對大學生身體施加一定量的負荷,這種負荷會使受教育者在活動過程中產生較強烈的生理反應,如心跳過速、呼吸困難、肌肉酸痛、體力不支等,同時還會產生怕苦、怕累、怕疼痛、怕受傷等畏難心理,這就要求大學生用堅韌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去克服困難。其二,規范性特點和要求。在高校體育教學組織中有隊列、隊形的規范,在活動過程中有練習數量、次序、空間等的規定,在活動方式上有所參與項目的具體規則限制等等,因而要求大學生必須遵守紀律,服從指揮。其三,多樣性特點和要求。高校體育中開展的運動項目多種多樣,要掌握各個項目的運動技術,提高運動水平,除需要具備某些共同的思想品質外,不同的項目還有不同的要求,比如長跑側重于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球類運動則側重于果斷自信、頑強拼搏。諸如此類。可見,高校體育,無論是課堂教學、課外體育活動還是課余訓練、競賽,都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有較高的要求,否則就難以順利實施或取得較好的效果。為此,必須加強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而進行這方面理論研究,正是加強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3.有利于引導青年大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必須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保障,如果輕視思想政治教育、歷史知識教育和人格培養,就會產生很大的片面性,而這種片面性往往會影響人的一生的軌跡。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是整個高校的基本任務,也是高校體育的基本任務,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的那樣:“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有育人職責。廣大教師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率先垂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人格給大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各個方面。要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政治覺悟。”加強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能夠更好地發掘高校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更加有效地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體育中的融合與滲透,從而強化體育的育人功能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
4.有利于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發展
理論“是人們由實踐概括出來的關于自然界和社會的知識的有系統的結論”,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而具有與時俱進的品質,要隨實踐活動的發展和人的認識程度的深入而不斷更新和發展,作為高度概括、高度提煉的“系統化了的理性認識”,理論同樣要經歷一個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的螺旋往復的發展過程,“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研究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發展,一方面在于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形式,其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來源之一;另一方面在于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在接受理論指導的同時,又會對相關理論起到檢驗作用,反過來促使人們深入認識問題,進而修正和豐富、完善理論。研究高校體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高校體育過程中融合與滲透,探索如何利用高校體育的教育因素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服務,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并最終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思想政治工作》,學習出版社,2000年版
[2]黃蓉生著.《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研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