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零售企業都進行連鎖經營,形成了較大規模的零售連鎖企業,這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物流的使用。本文結合當前社會下零售連鎖企業的物流模式進行分析,通過分析探索新的零售連鎖企業供應鏈創新方式。
關鍵詞:連鎖企業 物流配送 物流模式 供應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很多領域都實行了對外開放的政策,隨著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進入我國市場,使得我國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例如,肯德基、麥當勞、沃爾瑪等等很多國際連鎖企業都在我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業務拓展,我國的很多企業也開始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就零售連鎖企業來講,它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圍繞著物流來進行業務開展的,從采購、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都與物流密不可分。因此,連鎖零售企業需要在物流管理上形成一體化,加強企業自身的競爭力。所以連鎖零售企業的物流戰略實施,也顯得十分重要。
1.連鎖企業物流的模式
現在我國的零售連鎖企業主要特征就是采取多渠道的物流進行配貨運輸,特別是很多企業都進行了改制和重組,在改制和重組后的企業依然保持了原來的多渠道交易,尤其是批發零售業更是顯著,因此,很多的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的競爭機制,紛紛在原有的基礎渠道上嘗試開展第三方的物流渠道來增強競爭力。
我國的批發零售行業目前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很多的零售連鎖企業都發展迅猛,主要體現在擴張快,經營種類多,很多的超市的收銀臺都是人滿為患,再加上現金流巨大,所以就造成了很多的零售企業在經營的方面,需要種類繁多的商品,例如保質期短的商品要小批量、高頻率的送貨;緊俏的商品需要送貨快等等多種需求,這個時候一兩個的物流根本不能保證整個零售企業的正常運作,這就需要多個物流同時進行運作,才能保證商品的充足供應。
1.1生產企業的直達分銷物流配送
現在很多生產企業都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中心,建立的物流中心可以根據企業生產的產品的屬性,掌握產品的調配和運輸,有的大型企業甚至可以做到直接將產品送到客戶手上。大家熟知的海爾公司就可以將生產的商品,直接送到客戶的手上進行安裝和調試。有效地減少了中間商的環節,真正做到了服務至上。
1.2批發供應企業的代理物流配送
零售企業一直都是依賴上一級的批發供應企業的物流送配進行運營的,批發型企業的盈利目點往往側重于商品的數量,而不是單價,看似低廉的利潤往往都是透過數量來進行的累計,主要是快速的大批量的出貨來完成盈利,相反在零售型的企業并不是只依靠低廉價格來進行運營的,它是通過大規模、多種類來進行盈利的。從兩者的運營狀態上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一個批發型的企業往往會對應很多家零售型企業,一個零售型企業也會對應很多家的批發型企業,他們之間通過各自的物流進行貿易。批發型的企業往往都為零售型企業提供物流服務的,這種原因決定了批發型企業在物流上就有了絕對的優勢,批發型企業因為接觸的物流多,所以就在達到一定的規模的時候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用來進行商品的物流輸送工作,這樣就提高了批發型企業的競爭力。
1.3連鎖企業的自營配送
現在的很多連鎖零售企業,都在開始籌建自己的物流中心。就拿北京來說,北京市有很多的連鎖零售企業,這些連鎖零售企業遍布北京的大街小巷,要是由批發企業來對這些數量巨大,但是需求量又相對較小的零售型企業進行物流送貨,難度是相當大,而且費用會非常的高昂的。這個時候連鎖型的企業會為了降低運營成本,就會組建自己的物流中心,對自己旗下的連鎖企業進行配貨。但是,這樣做也是有很大的風險,獨立的物流中心需要的投資非常大,很容易對企業的流動資金造成影響,加上現在土地的審批越來越嚴格,倉庫的租金越來越貴,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的成本一直在不斷上漲,很容易造成企業出現資金流緊張的問題。
1.4橫向協同與縱向協同的共同配送
很多零售企業都在使用橫向的協同配送,不少的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中心,在為企業自身提供物流服務的時候,也承接一些另外的物資的配送,通過這樣的手段企業有效地降低了自己的運營成本,增加了收入,還可以增強企業自身的行業競爭力,作為這樣的物流中心無疑是相當成功的,經過長期的發展就逐漸和從事零售業的企業脫離,轉變為更加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1.5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物流配送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推進,很多的國外企業也不斷地涌入中國,再加上我國原有的倉儲運輸企業經過改制和重組后成立的物流公司,逐漸形成了我國第三方的物流企業,這些物流企業已經成功地將業務拓展到了零售領域之中,特別是承接了大量的連鎖企業的業務,隨著國際企業的介入,使得這一行業的水平水平、經營能力和自身能力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已經逐漸地向其他行業進行了滲透。
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出現,對傳統的倉儲運輸行業提出了更多、更嚴格的標準,也使得第三方物流企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其中在管理上更加合理,運輸的路線、配貨的程度都將資源進行了最大化的運用。
2.連鎖企業物流模式選擇
連鎖企業的發展都是建立在物流的基礎之上的,可以這樣說,沒有今天的物流企業,也就不能成就今天的連鎖企業。因此,作為一個成功物流企業就應該能夠對市場的分心要時刻掌握住,要高瞻遠矚,對市場進行合理的分析,要時刻了解連鎖企業的發展戰略,是以點帶面的發展還是齊頭并進的發展,都是物流企業需要及時掌握的情況,只有站在足夠的高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2.1中小型連鎖企業以外包為主,重點建設物流管理系統
現階段我國中小型連鎖企業居多,在面對國外的大型連鎖企業,在生存方面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物流體系的建設也沒辦法和那些大型的跨國物流公司相比,這就需要建設屬于我們自己的物流體系。由于中小型連鎖企業發展較快,連鎖店面增長迅速的情況下,可以優先考慮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但是在經驗和資金方面都面臨著巨大的困難,成立了物流配送中心的中小型連鎖企業,很多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困難,甚至不少的物流中心成為了企業的包袱,使得企業在連鎖經營上雪上加霜。
中小企業的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是一項投資規模大、資金回籠速度慢的服務性行業,在資金方面也不像那些大型的連鎖店的配送中心一樣資金雄厚,配套設施齊全。因此,中小企業的配送中心可以進行聯合營運。即多個中小型連鎖企業共同投資建立規模較小的物流配貨中心,或者可以聯合多家小型連鎖企業和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也可以花少量的資金搭建一個自己的物流信息平臺,通過對平臺的操作將一些業務進行外包。
建立自由的物流信息平臺,可以在滿足自身發展的條件下,有針對性地開展外包業務、對物流平臺的管理和加強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交流達到戰略合作的目的,這樣可以有效地培養在物流方面的經驗為以后的企業規模擴大經營打下良好的基礎。
2.2向供應鏈發展,與供應商協作實現“雙贏”的物流運作
在一些大型的連鎖企業的運營中,例如,電子設備、家用電器、家具等等連鎖企業的時候,可以優先考慮生產企業的物流配貨中心來進行配送服務。因為從事這些行業的生產企業往往都有較強的實力合雄厚的資金作為支撐,這些企業建立的物流配貨中心,往往都有完善的配送體系和較好的服務質量。通過生產企業進行配送可以有效地降低中間的管理成本和運輸成本,可以將成本進一步的壓縮,與此同時,生產企業也可以通過企業自身的物流配貨中心了解到產品的各種情況,例如,產品運到什么地方了,可以在幾天內交貨等等相關的信息,大大加強了和零售企業的合作關系,達到有固定的銷售渠道的目的。還有就是零售企業可以直接從生產企業進貨,使成本降到了最低,這樣就可以把中間被增加的利潤轉讓給消費者,實現了薄利多銷的目的,開創了零售企業盈利、生產企業盈利和消費者滿意的多贏。
2.3大型連鎖企業以自建為主,外包為輔的綜合物流模式
隨著我國連鎖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建立的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體系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的進行更新和完善。例如,我國的華聯、聯華兩家企業,他們打造了我國目前最好的物流系統,當然投資也是巨大的,但是回報也是相當的豐厚,這兩家企業打造的物流配送中心,主要是想建立一個穩固的,可以完全掌控的物流;對物流的服務和管理上都可以隨時跟蹤并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建立超大型的物流公司,減少競爭對手保護自身的發展。
大型的連鎖企業建立大型或者超大型的物流配送中心是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尤其是在核心業務的掌控上,更是要能夠按照企業的自身發展的需求進行調整,并隨時掌握業務的情況。隨著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不斷發展,連鎖企業的不少業務無可避免地要進行一定的外包,例如,大型超市新鮮的水產品就必須要由專業的物流公司來進行這項業務,如果是超市自己成立專門的配送中心來進行這樣的業務,就會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所以,將類似這樣的業務進行外包,交給第三方專業的物流企業來進行是必然的趨勢。
在現階段來看,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規模和管理水平還有待提高,同時由于大型的連鎖企業的物流業務量過大,造成了很多的業務需要進行轉包,但是由于很難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也就使得大型連鎖企業需要和更多的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交涉,這就促進了第三方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以便來完成更大的物流業務,這樣做的優點是可以降低大型連鎖企業的運營成本,也可以為第三方物流企業創造更多利潤。
3.結論
通過以上的文章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我國目前零售連鎖企業的現狀,在通過對我國的零售連鎖企業供應鏈的分析,筆者認為我國的中小型連鎖零售企業應當和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合作,在合作的同時也要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統,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型的零售連鎖企業也要積極地和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在行業的競爭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地分析市場規律,在不斷的學習中提升企業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羅齊.連鎖超市物流系統功能與構建戰略分析[J].物流技術,2010,10
[2]蔣小紅,蔡小松.對我國連鎖經營中物流管理的探討[J].中國流通經濟,200 9,6
作者簡介:
羅興武(1974- ),男,湖北荊州人,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商貿流通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商貿流通與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