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高校校徽設計的重要性入手,從校徽設計的雷同性、抄襲現象、校徽更新以及校徽設計的管理四方面分析了當前形勢下高校校徽設計的現狀,并從高校校徽設計的特性和實質、學校辦學理念、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三方面闡述了提高高校校徽設計質量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高校 校徽設計 現狀與對策
注:本文為院級科研課題《創建工作實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研究》成果,課題編號:091413
一、高校校徽設計的重要性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原本作為象牙塔之巔的大學也逐漸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許多高校紛紛開始注意視覺形象識別系統設計。高校形象作為學校綜合實力的展示,它涵蓋了領導者的水平、教職工的整體素質、教學設施的實力、教育科研能力、畢業生質量對外交往、校園文化、內部管理體制、高校發展史(高校傳統)等眾多方面的因素。進行高校形象設計,就是要確立高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宗旨,提煉高校精神特征,規范成員行為,并通過一系列的傳播活動,取得內部和社會公眾的理解、認同和支持。高校形象設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體現“育人”的特點,必須兼顧社會利益與經濟利益。其中重中之重的便是高校校徽設計,它除了擔當第一線的職能外,更代表了高校形象的凝聚與精神,所以高校校徽的意義和功能越來越重要了。
二、高校校徽設計現狀分析
在商品經濟的推動下,校徽設計的形式日趨規整化,定型化。然而高功能、理性化的現代標志,在給我們帶來方便與新奇的同時,也割斷了標志作為一種文化形態與歷史的鏈接。在簡單的字母組合與抽象圖形之間,一味追求現代感的形式,不斷上演著一幕幕競相“克隆”的設計鬧劇。
因我是教平面設計方向的課程,關于標志、CI設計的課程接觸的比較多,平時就注意瀏覽一些相關的文章,結合專業確實也發現了不少問題,又因正在負責一項學院課題,需要設計學院視覺識別系統,以至查閱、收集了國內多所高校的校徽,在材料的整理中發現,高校校徽設計可以分為文字型、釋意型、行業特性、地域特性、創意新穎、體現時代特色等。有一些學校的校徽設計得很成功,但大多數高校校徽在設計和使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學校標志雷同性太大。據相關資料統計,在國內的本科院校中,使用圓形印章式的占絕大多數,占到80%,橢圓形、菱形、盾牌形狀的占8%左右,其他形狀如字母、多邊形、不規則形的大約占12%。傳統的圓形圖章式的標志,雖然說有很多成功的設計,但有些學校不顧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忽略自己學校的特色,盲目地往圓形標志上套,造成了圓形圖章式的學校標志一抓一大把的現象。
2.抄襲現象時有發生。帶有地域特性的學校標志。這類標志從學校所在地區或學校建筑的特性入手,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景觀或者建筑,體現出所在地或學校建筑的文化氣息。如山東大學的學校標志,以泰山的山形為主體形象,體現出其地理位置和獨特的人文氣息;長安大學的標志用篆書的長安和象征長安文化古都的古城墻作為標志的主體部分,體現出長安大學的地域特征。而有些高校校徽在造型上,因為太過相似,不得不讓人想有抄襲的嫌疑,比如:河北大學與河南大學,同樣的篆字,甚至表現黃河的造型幾乎一模一樣,太過巧合了吧。究竟是誰參考誰,或是誰抄襲誰,我們從標志設計的年份上就可以得出。
3.標志更新不及時。從1992年開始,全國各地若干高校走上合并之路,合并后的高校,組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但有些高校仍然沿用以前的舊標志,這就使得舊的學校標志具有相對的狹隘性,不能體現多學科、多專業的格局,也不能與時代同步發展。
4.現在很多高校,都開設藝術設計專業,設計或重新設計校徽,基本都有本校師生完成,急用時才匆匆設計,設計者往往不得不屈服于領導的好惡。非常容易造成標志設計不完善,使用不規范等現象。我在設計校徽時,只是初步構想,自己覺得表現還不夠完美,但由于急用,直接發布,修改推后。實際應用時標準字體已經隨意改動了,這樣會直接影響學校形象。
三、提高高校校徽設計質量的對策
1.高校校徽作為高校形象識別標志,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是高校視覺形象的標志,能夠反映高校的獨特個性和精神實質,應該是根據高校的特色和內涵來設計。設計精美的校徽具有很好的親和力,能夠引起大家心理上的共鳴與認同,從而在廣大師生員工中產生向心力和凝聚力,樹立良好的高校形象,產生一種品牌效應。
2.高校校徽是高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以及在辦學過程中沉淀和積累起來的人文精神,通過巧妙的構思和設計,將具有象征意義的圖像、色彩和文字組合在一起,構成的具有深刻寓意的圖形。設計成功的校徽應該能夠讓大眾通過校徽,就能了解該校的基本信息,品味大學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底蘊。他不僅是大學自我形象的外在展示,同時也是大學自身身份的內在認同,以此來承載深厚的文化精神,透射其中的文化內涵。
3.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國內競爭和國際競爭,高校必須加強形象建設,塑造具有鮮明個性的高校形象,使公眾易于感知,在學校內外公眾中留下深刻的、穩定的印象。標志設計要體現出自己學校標志的獨特性。只有個性化,才有區分度,才能便于社會公眾迅速地從眾多的信息中識別出學校,并留下深刻印象。
參考文獻:
[1]汪維丁.高校形象識別系統(UIS)的實施戰略研究,教學論壇, 2009·1
[2]潘道忠.西方高校標志設計圖式與風格特征,包裝工程, Vol. 31 No.2 2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