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現狀分析
首先,網絡軟硬件建設的教育功能無法充分發揮效用。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是我國首個建立的全國性因特網,它從1995年服務于全國各大高校,現今注冊的用戶已超450萬。雖然現今大多數高校的實驗室、教研室和各級各類管理部門都相應建立了各自的校園網絡,大多數也建成并投入正常運轉,但是出于各種信息資源和網絡技術方面的原因,造成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無法得到充分地發揮。
其次,當前所建成的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陣地影響力普遍較小。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陣地建設缺乏統一規劃和系統建設,進而無法充分發揮其效用,導致其影響力和輻射面不足。要建設優秀的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陣地,應準確把握好自身角色定位,系統進行規劃。
二、發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發展的有效對策
(一)堅持主導性原則,占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
網絡所具有的開放復雜性、即時動態性使得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對的形勢變得更加復雜,所面對的對象變得更加復雜多樣,特別是在西方意識形態加緊對大學生進行滲透、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和核心價值體系受到沖擊的情況下,我們就更加需要主動迎戰、積極應對。進行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需要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原則,這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和本質體現。
(二)設計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站,提高網站內容的質量
1.網站頁面設計力求簡潔美觀更要便捷實用
摸清大學生的上網習慣和資訊需求,為其提供多功能的網站便捷式菜單服務,從而有效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點擊率和人氣。比如:在網站中設置快速的站內外導航系統、及時提供必要幫助信息、各類常見問題的解答、安全高效的用戶注冊程序、網頁內容格式以及設計風格保持一致,整體頁面設計要做到美觀大方等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勢,建立融合多媒體技術的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的信息數據庫,充分實現資源共享,讓大學生能從中有所收益,不斷把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實做好、富于成效。
2.網站的內容主題要鮮明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站要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斷開創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境界,做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做科學精神的倡導者,做美好心靈的塑造者,不斷大力弘揚良好社會風氣,充分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站作為學生心靈凈化、情操陶冶、身心愉悅的良師益友。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站陣地建設,不僅需要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和價值觀,粉碎敵對勢力不實言論,還需要積極整合各方資源,發揮網絡在資源和傳播方面的優勢,時刻與黨中央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宣傳口徑保持高度一致。網站通過設計系列生動活潑的實例對廣大學生進行教育,可有效避免傳統說教式的思想工作模式給學生帶來的逆反心理。當網站在大學生當中逐步建立知名度和認知后,瀏覽思政教育網站勢必將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行為習慣。
3.網站的內容應客觀真實
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具有絕對的正面代表性和權威性,既要積極應對各種不良言論,又必須把握好內容的客觀真實,不回避各類問題。要善于運用正反事例教育增強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和針對性。由于網絡載體相對傳統媒介而言不夠嚴謹,尤其是當前網絡信息傳播效力發達,網絡里充斥了海量信息,網站內容講求數量不重質量,導致控制思想信息導向的缺失,造成網站上各類信息資源良莠不齊,以至于真假難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網絡信息發布的權威性。因此,只有秉承客觀真實理念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建設,才能真正從心底打動學生。
(三)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的時效性
從開展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來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不光要有特色鮮明的豐富信息資源,還應力求內容時效性。而今,絕大多數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站上的內容過于陳舊,缺乏及時的信息更新,這種“拿著歷史當新聞”的做法不僅浪費了網站資源建設,而且將逐步在大學生中喪失吸引力。只有充分借鑒平面媒體短、平、快的新聞傳播方式,通過跟蹤當前熱點的話題,及時報道重要事件的最新進展,進而不斷保持內容及時地動態更新,以此提高大學生瀏覽欲望以增強網站內容的可閱讀性和時效性。此外,網站整體設計、專題欄目設置、內容更新編排、互動性交流體驗服務體系等也要做到科學性和時效性規劃。
(四)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的針對性
始終堅持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將弘揚主旋律作為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的重要途徑。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認真研究網絡條件下的交流互動特點,積極把握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從而不斷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的正面教育和引導作用。加強新時期網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主導功能是當前大學生最真實的迫切需求,積極解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避免夸夸其談,要真正以大學生自身需求作為出發點,不僅只提供實時性的動態交流,而且要積極在學習、生活等諸多方面為他們提供便捷服務,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到網上交互性較強的欄目中去,在互動中真正了解大學生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紹榮.論大學生網絡虛擬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6
[2]林映雪.機遇與挑戰網絡文化的影響及學校德育的新作為.黨政干部論壇,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