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是經濟體系中的底層建筑。大企業作為少數領導性企業應與中小企業和諧發展。因此中美兩國應建立鼓勵中小企業的創辦和發展的創業環境提供,積極推動中小企業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眾所周知,美國的經濟組成中小企業占據了其經濟成分的99%,也就是說中小企業造就了美國經濟的進步。同時在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也為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論文對中美兩國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創業環境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并對中美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及政策背景加以分析和總結。然后在兼顧中小企業法律環境的建設、優惠政策、文化背景比較的前提下,通過對中小企業創業環境所面臨的問題比較和對國民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進行考察,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中美應對中小企業創業環境發展而采取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中小企業 創業環境 政策背景 經濟發展
中小企業是提升國家經濟實力的基礎。中小企業不僅為民眾創造了就業機會,也為國內外提供了產品和服務,這種創業精神使經濟活動更富于創造性。況且中小企業規模小、經營靈活、盈利能力強,有的邊際盈利能力甚至可超過100%。所以研究兩國中小企業的創業環境,對促進國民經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一、中美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創業環境
創業環境是指創業型中小企業的發展所需的環境。中小企業現已成為各國經濟的底層基礎,在經濟發展和技術創新等方面發揮促進作用。國與國的競爭是經濟實力的競爭,換句話說就是在經濟指數中占有多半比例的中小企業的綜合實力。
(一)中美中小企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在美國大公司越來越大,中小企業越來越多。大批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同時并存,相互之間展開激烈的競爭,使得美國科學技術迅速發展。中國很多中小企業家未接受過高程度教育,素質普遍較差,在專業水平、管理水平、服務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局限。
(二)中小企業創業環境的政策背景比較
1.中小企業法律環境的建設
我國對中小企業的扶持不過20年,而且市場經濟不發達。融資、信用借貸等方面的法律殘缺不全、信用渠道不能達到保障,故不能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方便的融資需求。我國缺乏相應的標準的界定,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操作性不強,使執行過程中出現很多的問題。而美國已形成了多種法律渠道的健全融資環境。
2.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現行的稅收政策對外資企業優惠多,對內企業優惠少、稅負重。美國為支持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卻采用了減免稅和特別稅優惠。
3.創業環境的文化背景比較
我國文化偏向于中庸,不鼓勵個人行為,從而阻礙了我國形成全民的鼓勵創業的氛圍。美國是一個崇尚自由主義哲學的國度,憲法明文規定保護私有財產,保障個人的基本權利與自由,社會風尚鼓勵個人奮斗,客觀上加強了美國人民的競爭心理和進取精神。
二、中美中小企業創業環境所面臨的問題比較
我國的中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水平低下,企業規模偏小,重要的是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缺乏名牌產品,缺乏獨特的企業文化。同時中小企業家素質普遍偏低,裝備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較為落后。中小企業自身實力弱,抗市場風險能力差,中小企業方面的法律保護不全。相反美國重視和理解教育的程度遠高于中國。政府積極保護和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但美國對中小企業的管理不強,經濟政策隨意性大,難以統一規范和控制。據統計,世行在發展中國家的貸款有96%是金融支持,而幾乎可以忽略的剩下的4%用于發展創業者的技術和商業能力。
三、中美中小企業創業環境對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
中小企業促進國民經濟增長,改善產業結構和市場機制,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美國雜志《福布斯》表明,中小企業在每一美元的研發經費上所創造的效益是大企業的兩倍。中小企業在滿足日常需要方面比大企業更具有優越性,它們是國家推動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一部分,不僅為國家和社會創造了財富,并且起著穩定社會的作用。
四、中美應對中小企業創業環境發展的對策措施
我國中小企業按所有制和地域劃分的管理體制致其發展缺乏統一規范。如今我國重在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改善中小企業管理體制。通過培訓提高中小企業家的素質。轉變就業創業觀念,培養創業精神,加強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和擔保體系的法律建設。為鼓勵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于2000年我國建立了中小企業國際開拓基金。目前美國中小企業占其企業總數的99%,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39%。美國于是設立了各種服務組織以促進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譬如美國國會于1982年建立小企業管理局就是以鼓勵有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積極承擔聯邦政府研究和發展任務的組織。
參考文獻:
[1]俞建國主編.中國小企業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曹昱等.小型企業:美國新經濟的助推器.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
[3]王亞民.美國經濟中的創業經營和創業環境[J].鷺江職業大學學報,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