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業是技術密集型企業,技術進步是石油企業永恒的主題。職工隊伍素質的高低,關系到企業的興衰成敗。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只有采取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大力開發人力資源,才能激活高素質的勞動者這一企業動力之源,實現石油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一、對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開發重要性的再認識
以知識智力為資源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成為現實。知識經濟對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是生產技術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需要。
隨著高新科技和先進管理方法的普及應用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對人的技能、素質、知識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僅局限在學歷、技術上,更重要的是競爭意識、價值觀念以及整體團隊協作的企業精神等??茖W技術與高素質職工隊伍有機結合推動了石油企業發展,技術進步不能停滯,人力資源開發也不會終止。石油企業職工必須適應轉變,擺脫傳統的計劃經濟思想的束縛,學習市場經濟的有關知識,通過練內功——提高素質,抓質量——創造名牌,發展企業文化——樹立形象,增強石油企業競爭能力,奠定石油企業發展基礎。
2.是強化管理和實現下崗職工再就業的需要。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的目標是效益。在提高效益的諸多措施中,人力資源開發不僅是基礎,也最為有效。目前,石油企業隊伍總量過大,結構不合理,勞動效率不高的問題十分突出。石油企業隊伍結構調整的目標是就要在“以產定人,減員增效”的過程中構建現代化的、科學的、合理的隊伍結構。實施減員增效和再就業工程,是石油企業深化改革的難點和重點,也是提高企業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的關鍵。一方面,實行兼崗并崗,一專多能,實現主業隊伍精干高效的目標;另一方面,要搞好富余職工的轉崗培訓工作。
通過必要的、有針對性的培訓,使下崗職工掌握重新就業的本領。
3.是企業不斷發展的需要。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各企業的競爭輸贏,最終將由職工隊伍素質的高低來決定。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無非是加大投入、擴大再生產或是加強管理、降低成本。而這兩方面都離不開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這就需要注重對現有人力資源的開發,從而促進企業發展帶動技術革新,技術革新又帶動了人的素質的提高,人的素質的提高反過來又加速促進了企業發展。對石油企業領導者來說,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認真抓好勞動者的教育和培訓,下大力氣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為勞動者創造更多的學習、培訓機會,并逐步建立勞動者終身教育的制度和體系,積極引導大家不斷吸收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4.是石油職工自身發展的需要。
對勞動者來說,面對知識經濟的到來,最重要的是要抓緊學習。知識經濟社會是高度信息化、知識化的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將大大加快,學習將越來越成為勞動者的終生任務,勞動者自身素質與就業的關系也將越來越密切。受教育程度越高、技能熟練的人容易有用武之地,就業機會多,相應待遇也會高;而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技能的人,必然缺乏競爭力。勞動者必須在提高自身素質、掌握科學知識和技能上下功夫,才能適應時代要求。
二、知識經濟要求的人才
人才素質要適應時代的要求,知識經濟需要的人才是:
1.綜合型人才
當今社會的特征是科學社會化,社會科學化。社會科學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社會問題和技術問題的解決要依靠多門學科、多種技術的綜合應用。高素質人才必須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統一體,是知識能力、高尚品格的綜合體,即現代高素質人才應該具有基礎扎實、視野開闊、方法多樣、適應能力強的綜合素質。
2.創造型人才
高素質的人才必須做到“無論社會如何變化,能夠自己發現問題,自我思考,主動做出判斷和行動,具有較好的解決問題的素質和能力。創造力依賴于知識的獲得,只有站在前人的肩上,才能更上一層樓。創造性人才首先應該具有廣博的知識基礎,能將其有效地運用于社會實踐中,并在實踐中創新。
3.高尚型人才
在知識經濟時代,思想道德也是一種資源。道德資源的質量提高、優化配置,會給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保證,給社會文明昌盛提供內在的動力。我國是注重德性倫理的國家,規范倫理尚待發展,應使二者得到有機結合。規范倫理有助于人性私欲的抑制,德性倫理有助于人性良知的激發。
三、如何實現有效人力資源開發
我國石油工業擁有較為豐富的人力資源,如何合理開發利用,使其轉化為科技成果或經濟效益,應從以下幾點考慮:
1.必須樹立正確的現代人力資源觀。
要提高對人力資源開發長期性、重要性、和艱巨性的認識,把人力資源視為石油企業最寶貴的資源,把人力資源的開發置于其他資源開發的首要位置。堅持人力資源開發直接為企業、社會經濟建設服務,改變過去只重擁有而不重開發利用的做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積極推進人力資源的整體性開發,逐步形成人力資源開發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整體性開發的管理體系。
2.優化人才群體結構,合理配置人力資源。
人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于一定的群體結構之中。應該認識到人才的能力各有大小,水平各有高低,知識各有特長,性能各有所異的特點,按照和諧互補、高效精干的原則,充分考慮到智能、年齡、專業、愛好,合理配置現有人才,使之達到最佳組合狀態。對于石油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所需要的急需人才、短缺人才,要舍得花本錢、下功夫,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去培養,堅信有投入,必定會有產出。要根據能位對應原理,按照由低到高的層次性配置模式,合理引進思想品質好,政治素質高、業務技能精的人才,包括大中專畢業生,既不能盲目追求引進高層次人才,避免大才小用,造成人才浪費,也不能降低標準引進低層次人才,避免小才大用,造成力不從心。
3.建立并完善企業內部人才流動機制。
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一樣,只有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即每個人在工作中找到最合適自己發揮才能的位置,才能創造出最大的效益。石油工業人才密集,建立并完善企業內部人才流動機制,既有利于人才成長,也有利于企業生產能力的發展。隨著個人能力的相對提高或降低,使之在企業內部崗位間橫向流動,從事更高或更低的工作,這對合理開發人才,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具有積極的作用??梢哉f,內部人才流動是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直接體現。
4.注重潛人才資源開發。
人力資源開發,不僅僅是對那些公認的顯人才的培養、使用,也包括把那些基本素質較好,具有某種創造潛力的人加以開發,不斷地為他們創造從潛到顯的轉化條件。開發潛人才是石油工業企業的一個重要課題,顯人才在石油企業中畢竟是少數,石油企業的生產經營在一定程度上靠的是廣大職工愛崗敬業、奉獻創造。重視潛人才的開發,可以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潛人才的開發不需要較大的投入,可以結合企業生產經營工作進行,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鍛煉,通過深入觀察其在知識、智能、心理素質、才能上的表現,比較出優劣,對其中佼佼者重點培養,從而遴選出優秀人才。
5.創造良好條件,吸引留住人才。
從社會發展看,人才流動有利于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但由于人才的培養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和時間,一旦人才資源流失,必然會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因此,企業應建立、完善配套的人才管理體制,千方百計創造條件,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防止人才資源流失。防止人才資源流失是一項系統工程,一是要把好人才引進關,在引進中,要考察其思想品質、政治素質、自我評價、集體觀念及有無長期為企業服務的奉獻精神;二是要重視人才培養,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以滿足人才成長、發展的需要;三是要做好人才的使用工作,充分考慮專業對口和本人意愿,做到“盡人其才,人樂其崗”;四是要加強人才的繼續教育,不斷更替新知識,適應新形勢。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后,市場環境瞬息萬變,競爭更加激烈。企業必須遵循現代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客觀規律,把人力資源開發戰略與企業發展戰略結合起來,把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日常運行結合起來,把企業的發展和員工自身發展融為一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容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