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也備受關注。無論是信息技術與網絡觸角的不斷發展與延伸,還是新時期圖書館已實現了從重視信息資源到更加重視“人”的轉變,都使高校圖書館在文化建設方面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與挑戰。本文試圖從精神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的發展趨勢論述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精神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建設 行為文化建設 發展趨勢
隨著信息技術與網絡觸角的不斷發展與延伸,各行各業都步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而圖書館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作為人類知識信息存儲與傳播的中心,更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圖書館事業不僅受到了廣泛關注,也獲得了相應的促進。隨著和諧校園、和諧圖書館、和諧的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等的提出和大力提倡,
圖書館逐步實現了從重信息資源到更加重視人的轉變與革新,從服務與管理等方面都更加重視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因此,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在文化建設方面也獲得了廣泛的發展空間,我們應著眼于捕捉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的發展趨勢,以發展的眼光為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提供行動指南,從而更有效地推動高校圖書館事業的進一步發展。高校圖書館的文化由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三個方面構成,精神文化是內涵文化、物質文化是外顯文化,行為文化是實踐文化。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辦館理念與服務宗旨應得到升華;在物質文化建設方面,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文化建設應不斷發展與創新,環境文化建設與網絡文化建設應受到更多的重視;在行為文化建設方面,高校圖書館的館員隊伍、讀者服務工作與圖書館的管理機制應進一步體現圖書館從重視信息資源到重視人的轉變與革新。本文就從這幾個方面來論述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的發展趨勢。
一、精神文化建設的發展趨勢
高校圖書館的精神文化可以說是圖書館文化的靈魂,包括辦館理念、服務理念、圖書館的精神與價值觀等,反映了圖書館全體館員的文化心理和意識形態。
新時期,高校圖書館應有怎樣的辦館理念?普林斯頓大學前校長弗萊克斯那說:“在先進管理技術的支持下,高校圖書館應與教師和學生的學習和研究緊密結合,高校圖書館不應只是大學的獨立于院系之外的藏書機構……藏書是否豐富不是衡量圖書館是不是發達的唯一重要標準……新圖書館應是一個為閱讀、教學和學習提供便利條件的圖書館……圖書館應開設與大學學科密切相關的工作室,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舒適的工作和學習環境……”弗萊克斯那的理論使高校圖書館的辦館理念更加具體化,使高校圖書館的辦館理念從提供文獻信息服務提升為服務于學校的教育教學與科研,值得借鑒的思想是:高校圖書館辦館,應將服務落實到院系、學科,落實到每位師生的具體需求中去。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科技的進步,高校圖書館的服務理念被賦予了新的內容。新時期高校圖書館服務的根本仍是立足于讀者對知識的需求,而由于獲取知識的方式與環境都有了新的變化,如數字化與網絡的廣泛應用,圖書館的服務理念應主動融入到這些變化當中,主動進行服務理念的創新,除了一貫的“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應積極探討數字圖書館、網絡圖書館更為具體的服務模式,建立全新的現代化服務理念。
作為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的精神文化也是校園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高校圖書館精神的建立,應有助于推動整個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秉承與時俱進的宗旨,樹立科學的價值觀,使圖書館全體館員擁有共同的群體意識,從而進一步增強圖書館的凝聚力、競爭力。
二、物質文化建設的發展趨勢
高校圖書館的物質文化是展現圖書館整體形象和水平的外在文化,包括信息資源建設文化、網絡文化、環境文化等,具體體現在物質資源投入方面,如館藏資源建設、現代化設備使用、圖書館環境的配套設施等。信息資源本身是知識與文化的載體,是圖書館最為重要的物質文化組成,在信息化和網絡化時代,信息資源海量而新穎,信息資源的運用可以共享、共建,傳統文獻能夠實現計算機自動化管理與檢索,特色館藏、數據庫、虛擬館藏成為了高校圖書館重要的信息資源。未來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還將進一步打破時間和空間及載體的限制,從精度和廣度上都成為權威的知識服務機構和教育部門。
新時期的物質文化建設應更加重視網絡文化建設。網絡文化是隨著互聯網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而發展起來的,以網絡為載體,以文化信息交流為核心,以網絡構成開放或虛擬空間,實現多樣信息的獲取及傳播、交流與創新,并影響著人們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新型文化。因網絡信息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傳輸速度快、可以共享、容易復制等特點,雖不能完全替代傳統信息資源,卻因其能夠提高信息傳遞和知識更新的效率,顯示出了未來信息資源建設和使用的發展趨勢。網絡文化是多樣性文化,它的發展豐富了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人們通過網絡可以自由選擇和接受各種文化觀念,這使人的個性得到較大程度的發揮,高校圖書館在網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充分重視網絡文化對學生的影響,自由選擇和接受對學生而言,還是需要正確的引導。
三、行為文化建設的發展趨勢
高校圖書館的行為文化是以圖書館隊伍的行為為主體的動態的文化,包括圖書館的管理文化、圖書館的服務、制度及公共關系文化等。
圖書館的管理文化是圖書館精神文化的外顯,是圖書館行為文化最為具體的組成。傳統的圖書館管理總是以文獻為中心,而新時期的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應推行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的管理應以真摯的情感關懷為文化精髓,重視增進館員之間的情感,使他們建立密切而愉快的人際關系。在人性化的管理中不失管理的制度嚴謹與規范,逐步形成圖書館館員的組織文化,使圖書館的館員行成統一的行為準則,這樣才能分調動館員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館員綜合素質,使館員能在新時期,積極主動的適應物質條件和環境變化帶來的種種新氣象,形成團結、奮進的工作團隊,使圖書館的人員管理模式不斷深入人心。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展望高校圖書館的未來,讀者服務工作將打破面對面服務的傳統方式,實現以讀者為中心的信息化不斷發展的服務方式,如網絡在線服務:通過留言板、電子郵件、特色網頁、網上課堂等滿足讀者對知識的需求。高校圖書館應造就高層次的服務文化,不僅人性化,還應達成服務的智能化。在服務創新方面,館員應對數字化的學習、科研、分享、互動的知識環境與交流平臺多加關注,進行一系列的探討研究,從而推動圖書館事業的不斷發展。
當然,我們應正確處理圖書館精神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行為文化建設三方面的關系,注重三方面文化的系統性、整體性,能實現各方面文化建設的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如:從物質文化建設角度設計一個圖書館館員的工作標識,應將精神文化蘊含其中,使符號、色彩有其內涵或意義,從行為文化建設方面思考,務必使每一位館員了解標識的含義并積極佩戴。
把握住新時期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的發展趨勢,在進行圖書館文化建設實踐的過程中切忌形式主義,如果圖書館的文化建設僅僅是形式,而每一位館員、每一位讀者并未從中受益,文化建設便是徒勞。必須了解文化建設所起到的作用總是潛移默化的,因而需要一段時間,需要一個過程,不可急于求成,指望一蹴而就。我們應持之以恒地將文化建設滲透到日常工作中,待其凝聚、升華,同時又要處理好文化建設與其他日常工作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圖書館文化與校園文化之間的關系,使圖書館文化不脫離校園文化,與校園文化有所交流、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王黎,秦虹.高校圖書館文化論[M].重慶:西南大學出版社,2007
[2]劉正偉.圖書館文化的重塑與建設[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4(3)
[3]王俊.試論構建21世紀的圖書館文化[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4(2)
[4]陳永平.圖書館服務文化研究綜述[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