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紀堯姆?巴爾Jean-Guillaume Bart
1972年出生,1982年進入巴黎歌劇院附屬芭蕾舞學校,1988年進入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2000年在主演《睡美人》(努里耶夫版)時晉升為首席,2008年結束舞臺生涯。幾乎主演過巴黎歌劇院期間的全部古典劇目,是一位深受法國觀眾喜愛的芭蕾明星。
經常會有好奇的觀眾問及他與著名編導,前巴黎歌劇院副團長帕特里斯·巴爾(Patrice Bart)是否有親戚關系,不過,相同的姓氏僅僅是一個巧合。
《仙泉》(La Source)是巴黎歌劇院2011-2012演出季的重要新劇,該劇于1866年在巴黎首演,并在隨后幾十年間在米蘭、維也納和圣彼得堡等地上演過不同名稱的版本。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盡管劇中的音樂被約翰·克蘭科(John Cranko)、巴蘭欽(Balanchine)等編導大師采用,劇目本身卻逐步淡出芭蕾演出的舞臺。這個演出季,巴黎歌劇院在3年的復排工作過后,將《仙泉》在它的誕生地復活。
復排新版由年輕編導讓-紀堯姆·巴爾(Jean-Guillaume Bart)編排,著名時尚設計師克里斯汀·拉克魯瓦(Christian Lacroix)擔任服裝設計,在施華洛世奇贊助的200萬顆水晶的裝點下,讓這部古老的舞劇散發出時尚現代的光芒。在法國芭蕾劇目中,林中仙子的傳說是一個很受歡迎的題材,例如《吉賽爾》(Giselle)、《仙女》(La Sylphide)、《仙媛》(La Péri)等;加之受航海日志的影響,很長一段時間里在歐洲人眼中,東方是一個神秘而浪漫的地方,《仙泉》便是一個發生在“神秘的東方”的仙女愛上人類的故事。泉水仙女愛上凡世間的獵人,而獵人傾慕于即將與可汗成婚的女子,仙女設法阻止了可汗的婚姻,卻無法換取獵人的愛情,并最終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凡間女子的生命,讓她和自己的心上人可以生活在一起。這個故事很符合傳統法國芭蕾悲情的浪漫,全劇的舞段銜接緊密,給人以完整流暢的整體感覺。舞臺裝飾很有想象力,全部以“線”為元素,無論是粗大的樹干還是可汗的簾帳,都由從舞臺上方垂下的繩索構成,這種不落俗套的舞美給傳統的劇情增添了幾分新意,與時尚大師設計的服飾交相輝映。
《仙泉》的首演獲得了成功,18場演出一票難求,媒體的評價也以贊譽為主,這對年輕的編導巴爾來說是一個肯定。2008年,巴爾結束了他在巴黎歌劇院首席舞者生涯,開始教學和編導工作。2010年,他受維也納芭蕾舞團團長曼努埃爾·勒格里(Manuel Legris)邀請,擔任2011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芭蕾舞編導。雖然有挑剔的媒體認為《仙泉》沒有太多的創新和突破,但是對一部僅存少量參考資料的古老劇目進行復排,巴爾在整體情節和結構的把握上毫無新手的生澀,已經是不小的成功。而在近年來新劇多以現代風格為主的巴黎歌劇院,《仙泉》的出現無疑是觀眾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