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音樂教育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幼兒音樂課程目標的確定是創新藝術教育的首要環節,而教學法是組織課程實施以及能否達到課程目標的關鍵。因此,幼兒園應當認真對待并深入研究音樂課程的目標和教學方法。
幼兒音樂教學改革
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音樂對于人一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肯定。幼兒的生活離不開音樂,美好的音樂與幼兒純真的心靈是相通的。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藝術教育的目標和理念上有了突破性的轉變,提出讓幼兒“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現活動”。這樣的目標定位,深刻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藝術教育理念。
目前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存在著的諸多問題,折射出幼師音教法中教學內容、教育理念等方面的不足。作為培養未來幼兒教師的學校,相關專業課教師迫切需要通過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來更好地指導幼師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教育觀以及掌握音樂教育技能。促使他們在將來崗位上更好地開展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基于反思和研究,從教材入手進行改革,能對提升幼兒音樂教學法教學有效性起到重要作用。幼兒音樂教學法教學的改革路徑具體操作策略如下:
一、著眼于幼兒音樂教育實際,調整現行教材的結構和內容
教師應結合教材和幼師學生實際狀況制定教學計劃,通過對幼兒園音樂教學工作的考察,重新確立與市場需求相符合的幼兒師范音樂課程教材標準,力求使音樂教學法的教材與實際需求相契合。
1.是將音樂教學法教材的講解重點放在幼兒音樂教學方法方面。例如,突出對幼兒園小、中、大班的音樂教學設計及方法的講解,讓幼師學生掌握不同年齡階段幼兒適合采用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習音樂的不同側重點,使幼師學生能習得更多與實踐密切相關的內容。以更好地實現與未來工作崗位的順利對接。
2.是將音樂游戲融入到各個章節之中。因為幼兒音樂教育最好是在游戲化的方式中進行。應該將音樂游戲化貫穿在各種音樂活動中,更易于為幼兒所接受。同時,應增加指導幼師學生學會結合多個學科開展音樂活動,以更好地實施藝術整合課程。
3.是在教材中增加一些實用性教學內容。例如,增加音樂教育活動(包括唱歌、舞蹈、音樂游戲、音樂欣賞、節奏樂等教學類型)的優秀案例,并根據不同年齡班幼兒的特點及音樂感知的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編排。通過不同年齡段范例的學習,促使幼師學生了解幼兒音樂教育的總目標以及小、中、大班幼兒音樂教育的分目標,更好地針對不同年齡幼兒開展音樂教學。還可以增加介紹世界各種先進幼兒音樂教學法及其教育理念的章節內容,如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鈴木教學法等,強調進行創造性吸收與借鑒。
4.是在教材中單獨設立關于幼兒音樂教育總目標和各年齡分目標的學習,使幼師學生充分了解幼兒音樂教育的總目標。這不僅決定著幼兒音樂教育內容、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的科學性,也決定著教師的觀念和行為,并最終決定著幼兒的發展。
二、著眼于幼師學生實際,調整教學重點和教學方法
1.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幼兒音樂教育的目標
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行為決定著幼兒的發展。首先,要讓“準幼兒教師”——幼師學生明確幼兒音樂教育是以促進幼兒身體、智力、情感、個性、社會性等全面發展為目標。要明確幼兒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舞蹈家,而是對幼兒實施全面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其次,應指導幼師學生學會用理論來指導實踐,學習和探索具體的音樂教學方法,為理論聯系實際搭起橋梁。第三,引導幼師學生成為一名有正確教育觀、兒童觀的幼兒教師,做到真正相信、尊重、理解、激勵每個幼兒,為每個幼兒創造寬松的心理環境,這樣才能以音樂影響幼兒的精神世界。同時.指導幼師學生掌握各年齡段幼兒學習音樂的特點及發展需要.學會根據幼兒音樂教育的總目標制定出各年齡的分目標乃至具體的音樂活動目標。
2.培養學生的試教能力
幼師學生的音樂教學能力體現在扎實的專業知識、教案的設計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課堂的駕馭能力等方面。讓幼師學生有意識地探索幼兒年齡特點如何在音樂教育中得以體現,如何根據幼兒的學法來考慮最佳音樂教學方法等。教師可創設模擬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微型課堂,加強對幼師學生在上述方面的訓練。同時,教師還要認真細致地指導幼師學生進行試講,提供更多的模擬教學訓練機會,使課堂教學更加靈活多樣,為幼師學生將來的執教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以幼兒為主體組織音樂活動,引導幼兒積極自信地參與音樂活動
教師應將注意力集中在幼兒的感受和體驗上,從生活中尋找活動內容,讓幼兒在愉悅的情緒和游戲化的活動中感受音樂的樂趣,讓他們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開始走進音樂,并豐富音樂教育的形式,如與故事相結合,或通過隨著音樂做動作等形式讓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認識自己的能力,充分建立自信。另外,我們應鼓勵幼兒自己創作,幼兒創作的東西必定是稚拙的,帶有孩子氣的,那才是幼兒自己的東西。這時教師的作用在于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然后加以點撥,使幼兒在過程中不斷提高,保護幼兒積極性,逐漸讓幼兒從不像樣趨向像樣,從不成熟到成熟,真正體現幼兒在學習中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四、積極借鑒西方優秀的音樂教學法,并結合本國本園具體實情
當前,我們國家引進了世界上很多音樂教育體系和教學方法,比如,奧爾夫音樂教育法強調感受和表達,而非知識和技能;柯達依教學法倡導以歌唱為主的靈活多樣的音樂教育以及強調用最符合兒童特性的民族音樂、童謠等教學素材于兒童音樂教育中;達爾克羅茲方法論主要包括體態律動、視唱練耳、即興的音樂活動以及鈴木的早期音樂教學法等。這些教育體系和教學方法也并非全部都適合中國的幼兒園,我們要挑出一些,適合本國本地區本幼兒園,甚至本班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更好地利用這些國外的教育體系和教學方法的優勢為我們的幼兒園音樂教育所服務。
五、在評價中重視整體性
在音樂活動評價時,教師不能只重視幼兒是否掌握了技能,如是否會唱所教歌曲,節奏打的整不整齊,舞蹈動作是否記住等,而應該將幼兒從事音樂活動的情感因素、探索與創造能力等作為評價的重點,還要研究如何讓幼兒學會學習的方法。同時,音樂教育要特別注意幼兒的個體差異,要將每個幼兒都看成是有著自己成長和發展方式、速度的個體,不能做統一劃分和硬性要求,要為幼兒在音樂學習方面提供自由、民主、寬松的環境。
總之,幼兒音樂教育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音樂人才,也不在于教幼兒一些簡單的唱唱跳跳,而是為了讓幼兒在音樂中受到美的熏陶,在音樂活動中滿足幼兒話動與交往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美化和豐富幼兒的心靈,讓音樂真正走進幼兒的生活,讓幼兒的生活充滿音樂,使音樂成為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終身需要,最終達到幼兒全面健康、和諧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金亞文.新課程、新教材與新教學設計[J].中國音樂教育,2002,(1).
[2]羅琴.音樂教材編寫理念、內容及方式的全面突破[J].中國音樂教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