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軟件應用基礎課程是我國高職院校一門公共基礎必修課。隨著教學內容的日益完善和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其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分析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高職院校計算機軟件應用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及實施方案,就此實踐效果進行了分析探討。
高職院校 計算機應用 軟件工程教學
一、構建以培養綜合素質為主線的專業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既具有高尚職業道德、扎實理論基礎知識,又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熟練的基本技能,成為能站在技術前沿掌握最新技術,熟悉軟件工作規范,適應軟件行業需求的生產一線軟件人才。基于以上目標,形成以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為主線的專業教學體系,突破學科界限,建立一套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和開放式的實踐體系,實現從專業教育為主向綜合素質培養為主轉軌,從理論形態的知識傳授為主向工作能力培養為主轉軌,力求基礎知識與后續課程對口、專業知識與生產應用對口、實踐技能與專業崗位對口、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基礎與專業相結合、教學與生產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結合、適合與提高相結合,經過課程的重組、整合、形成新的教學體系,突出實用能力的培養。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的能力由三個方 面構成:基本素質、專業理論、專業技能。一個健全的教學體系應將知識、能力和素質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協調發展。
二、建立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專業課程體系是單個專業課程之間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連結的有機整體,是專業培養方案的重要內容,課程是實施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所以,必須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力培養規律和素質形成規律科學地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高職教育特色的專業教學計劃。課程體系的改革是整個改革的重點,其思路就是將目前以學科為主的教育模式,改為以職業崗位需要為主的教育模式,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中心。因此,必須遵循以下幾方面的原則:就業導向原則。就是說專業課必須為學生進入未來職業世界提供某一工作崗位或崗位群所要求的知識結構、技能結構,必須以就業導向為指導,學有所用;實用性原則。課程內容要貼近社會需求,這也是培養實用性人才的客觀要求;先進、靈活性原則。跟蹤最新技術,站在科技最前沿。課程內容要隨計算機技術發展進行靈活調整,課程內容及教材要及時更新。知識夠用,又要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目標性原則。改革應始終圍繞專業的培養目標,這是課程體系改革的總線,課程體系中單個課程的教學目標應始終指向這個目標。因此,課程體系實質上是個目標體系的實現。堅持專業教學課程體系必須針對職業崗位,按職業崗位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的具體要求進行倒排的方法,建立相應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
三、實施以開放式教學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
本專業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遵循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和掌握專業技能的規律,以基本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崗位適應性訓練、創新能力培養、頂崗實習為主要環節,構建一個開放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以專業認知和基本技能訓練為主要功能的實驗實訓室,如計算機基礎實訓室、基礎編程實訓室、軟件開發與測試實訓室、以仿真訓練和綜合技能訓練為主要功能的校內實訓基地。積極拓展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頂崗實習創造機會,積極與校外企業合作和完成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在立足商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特點和實際情況基礎上,組織學生到多處軟件園區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在多方調研的基礎上,邀請軟件企業軟件開發工程師及合作單位工程師共同開展深入細致的研討,將軟件技術專業的主要工作崗位分為三大類,主要包括:程序設計、數據庫管理與維護、軟件測試。因此,在實訓模塊的劃分上我們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為主線,根據具體的崗位群最終將軟件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劃分為程序設計、數據庫管理與維護、軟件測試三個模塊,每個模塊分別由相應專業課的實踐環節來支撐,對每門課程有針對性的設置實訓課題,采用項目實戰的形式展開教學,系統地訓練學生的專項技能和綜合能力,從而把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有機地融合為一個整體。
四、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索
從社會對軟件技術人才需求狀況以及軟件技術的發展趨勢的角度出發,按照“夯實理論基礎,注重動手能力”的原則設置課程,使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有機結合,共同構成教學計劃的六大課程模塊——公共基礎課模塊、職業基礎課模塊、職業技術課模塊、選修課模塊、職業認證課模塊和實訓課模塊。公共基礎課模塊:大學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數學、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道德品德修養、心理健康教育。本模塊的課程必須適應專業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繼續學習的需要。職業基礎課模塊:計算機應用基礎、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技術、統一建模語言UML、IT職業修養等。本模塊的課程需要以職業素質為基礎,注重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力求專業針對性和社會適應性相結合,從而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職業技術課模塊:按照專業院校設置的三種專業模塊提供專業課程群,并根據用人單位需求搭配成各種專業課程鏈供學生選擇,學校和老師加以指導和調控,這樣的專業課程體系便于滿足用人單位“訂單式”培養和學生專業發展的需求。
五、結束語
從高職院校的教育培養目標來看,其教學計劃不同于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更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壓縮。高職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的學生不僅應具有深厚的理論知識,還應具有豐富的實踐能力,這就要求高職教育在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在統一目標的前提下,進一步研究如何根據學生不同的計算機水平,進行合理的分層次教學,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丙秀.論高職IT教育的專業課程改革[J].職教論壇,2004,(2).
[2]賀平.項目教學法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2).
[3]鄭小蓉,王成良,栗俊江.高職院校計算機軟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