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韓貿易建交以來,浩浩蕩蕩的“韓流”席卷中國。韓國飲食料理已成為眾多人追逐的目標之一。因此,作者從韓國的日常飲食和特別飲食兩方面介紹大家耳熟能詳的韓國料理及飲食文化;同時,講述了韓國人飲食習慣及禮節,以便對韓國文化更深刻的了解。
韓國飲食文化 日常飲食 特殊飲食
一、韓國飲食的特色
韓國人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其飲食習慣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
韓國飲食特點十分鮮明,食物以“辣”和“少油”為主要特點,但口味非常討中國人的喜愛。與中國料理不同的是,韓國料理比較清淡,少油膩,而且基本上不加味精,蔬菜以生食為主,用涼拌的方式做成,味道的好壞全掌握在廚師的手指中。嘗過韓式白菜泡菜的客人都對這個韓國飲食文化中的“國粹”難以忘懷。韓式烤肉以高蛋白,低膽固醇的牛肉為主。
韓國飲食以辣為一大特色,但是和中國四川的辣不同,屬于只辣不麻的類型,而且還有“冷辣”。冷面就是韓國典型的冷辣食物,就算冬天仍舊有很多人吃冷面。
二、日常飲食
所謂的日常飲食就是韓國人日常生活中普遍吃的食物。
1.米飯
韓國人的主食是米飯。一些人會問為什么韓國人那么喜歡米飯?根據韓國地理位置,韓國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北有長白山脈阻擋,雨水豐富,適合種植水稻。韓國的米除了水稻外,還有粟(俗稱“小米)、大麥、高粱米等。根據這些米的種類又分為白米飯、小米飯、大麥飯、高粱米飯等。還有用這些米參合在一起的五谷飯、雜谷飯。韓國人很喜歡把各種蔬菜拌到米飯里吃,把這種飯稱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拌飯”、“藥飯”。
2.醬
醬是韓國日常飲食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副食,在韓國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一日三餐,一輩子離不開的看家食品就是醬。在韓國飲食中,醬又分為做拌飯常用的“辣椒醬”、韓國人做最喜歡吃的烤肉時用的“烤肉醬”、做大醬湯時一定要用的,散發著臭臭味道的“大醬”等。韓國食譜中有重要的“三兄弟”那就是醬油、辣椒醬和大醬。“三兄弟”中大醬味道最特別、最有營養。
在韓國,有個大醬生產基地,韓國市場1\\\\3的大醬都產于那里,它就是有名的“大醬村”——淳昌郡。這里還是韓國長壽老人的聚集地。根據韓國科學家研究結果表明,長壽的原因是大醬。因此,韓國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每天一頓大醬湯,益壽延年永不老。”大醬已經成了韓國人生活中離不開的食物。早晨來碗大醬湯,中午吃份大醬拌飯或大醬火鍋,晚上吃大醬年糕,韓國人最愛吃的烤肉也用大醬腌制,用大醬做成的佳肴已經滲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制作大醬的原料需要黃豆、水粗鹽、水、干辣椒、大棗、木炭。將顆粒飽滿的黃豆煮熟手工搗碎壓成長方形,醬餅做好后,再同紅辣椒、大棗等一起放入用大缸中,最后用紗布封起來,放在院子里,在陽光照射下發酵。在朝鮮王朝,大醬成為“國食”,當時朝鮮女人以做大醬為榮。韓劇《大長今》里有一年宮內的大醬變了氣味兒,于是亂了套。韓國人認為大醬的氣味預示著國家的運氣。
3.泡菜
韓國泡菜,對韓國人來說,它不僅是一種食品,而且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以至于有句“沒有泡菜,吃飯沒味”之熟語。從大人到小孩,從總統到百姓,泡菜是韓國人每天餐桌上的必備之物,須臾不可離開。在韓國,大街小巷,地鐵站,更不用說超市上,都可以買到盒裝或袋裝的泡菜。去普通飯店吃飯,除正餐外,全是不重樣的泡菜。在韓國飯店,先上來的必定是小碟盛著的花花綠綠,酸辣爽口的各式泡菜。
泡菜是一般把用鹽、洋蔥、蒜、紅辣椒、魚貝漿做成的調料和白菜、蘿卜、黃瓜拌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后制成的傳統韓國美食。它味道鮮美可口,是韓國人每餐必備的飲食。在韓國,各個城市和各個村落甚至每個家庭都相傳著他們各具特色味道的泡菜,其中家家戶戶相傳至今的,最具代表性的要屬用整棵的白菜制做而成的白菜泡菜了,俗稱“辣白菜”。現在隨著韓流文化的來襲,白菜泡菜走出韓國的國門,深受中國人的喜愛。
4.湯
湯和米飯、泡菜已成為韓國人們飲食中基本不可或缺的副食。湯自朝鮮時代就是人們最喜歡吃的飲食之一,就算有好吃的菜肴,日常飲食中也不能缺湯,可謂無湯不下飯。
根據湯的原材料的不同,可分為大醬湯、辣白菜湯、狗肉湯、土豆湯、海帶湯、豆腐湯、蘿卜湯、雞蛋湯、牛肉湯、辣湯等。
韓國生日當天一定要喝碗海帶湯,不說不知道,原來海帶湯是孕婦的補品,同時代表著韓國人對母親的敬意,紀念母親的痛苦。
二、特殊飲食
所謂“特殊飲食”不是特別高級的食物,而是韓國人平時不經常吃的食物。
1.烤肉
(1)烤肉的由來
韓國烤肉起源于我國的秦代左右大約公元前300~500年,當時朝鮮半島屬游牧民族,放牧區在鴨綠江一代主要是養牛,烤肉就這樣流行起來,到了隋代,高麗使臣朝見隋文帝供品里就有牛肉干一類(是烹飪過的)
(2)烤肉的制作
烤肉是一種把肉用調味料腌過,在爐子上烤著吃的飲食。調味料里放有醬油、香油、芝麻、蒜、洋蔥等東西。做的方法是,首先在切薄的肉里放上調料腌一天。之后把入了味的肉在炭火上烤熟,用生菜、芝麻葉等蔬菜包著吃。烤肉和別的韓國飲食不一樣,不刺激,味道鮮美,所以是韓國人最喜歡的菜肴。烤肉味道的妙處在于調料,每個人做的調味料不一樣,那么烤肉的味道也不一樣。
一般吃烤肉時會一起吃些泡菜和包菜團。在吃特定食物時,和其他食物一起同食的情況比較多,這是因為根據長時間的經驗發現兩種食物可以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包菜團是指將肉和大醬等用菜葉包起來吃。主要使用的菜葉有蘇子葉、生菜,有時也用茼蒿、婆婆丁葉子。包菜團的風俗是韓國和蒙古部分地區特有的文化。最近還開發出了用于包菜團吃的醬,和烤肉一起吃的飯。使用菜和醬主要是為了在吃肉時不會感到太膩,也可以用泡菜和烤肉一起吃,同樣可以減少油膩感。
2.年糕湯
年糕湯寓意著新年成長,是韓國的傳統美食。按照傳統風俗,在韓國年初一當天,韓國人一定要喝上一碗年糕湯,因為他們認為只有喝了年糕湯才能長大一歲。而且在韓國家庭中,年初一要舉行重大的祭祀祖先活動,年糕湯是此時最重要的祭祀食品。韓國人還要用年糕湯招待前來串門的親朋好友。
三、酒
在韓國傳統飲料中最具代表的就是酒。它具有悠久的歷史。
韓國的酒一般分為普通燒酒、高度燒酒、清酒(酒精度數12%左右,大米釀制)、濁米酒(酒精度數不詳,甲醇、丁醇含量很高,飲過后會頭痛,大米釀制,但韓國困難時期有用白面釀制的,一般為下層市民所喜愛)、酒釀,另外韓國人喜歡地產洋酒,如something special、passport等,進口洋酒也很受歡迎。年紀大些的人也喜歡金門高粱酒。
燒酒之所以大行其道,在于它的味道清醇和廉價,這兩大長處往往很容易讓喝酒的人盡興。雖然韓國人在酒桌上很少勸酒,但邀上三五知己,有“醉之臥之君莫笑”的韓國酒文化做后盾,無論燒酒還是炮彈酒,興致一來,不醉不歸。
韓國的傳統酒是米酒。米酒是在蒸熟的糯米、粳米、面粉等中摻進酒曲和水發酵釀制而成的,也稱作濁酒、農酒。據說,米酒在韓國三國時代就已經有了,是一種歷史十分悠久的酒。米酒的顏色像掏米水一樣,是白濁色的,是一種酒精含量僅有6~7度的低度酒。
四、韓國的飲食習慣
具有悠久歷史的朝鮮民族所形成的,區別于其他民族的飲食習慣被韓國人也代代傳承。
韓國用餐通常使用椅子或脫鞋上炕。在炕上吃飯時,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這種坐法只限于穿韓服時使用。現在的韓國女性平時不穿韓服,所以只要把雙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韓國人平時使用的一律是不銹鋼制的平尖頭兒的筷子。
韓國是一個非常注重傳統禮節的國家,就是在餐桌上也有一套嚴格的“規矩”。
第一,韓國人很愛喝酒(喝的幾乎都是真露),和長輩一起喝酒時候一定要側過身去喝,而且喝干后要別人給自己滿酒,不自己倒酒,就是跟長輩一起也如此,
第二,韓國人從來不會有端起飯碗吃飯的舉動,一律都要用筷子夾著吃或是用勺子舀著吃,而且嘴不能接觸到飯碗,也不要讓筷子和勺子在碗上碰出任何聲音,左手要老老實實的放在桌子下面。
第三,如果和長輩們一起用餐時,長輩動筷子晚輩才可以動,且不能把勺子和筷子答放在碗上。
第四,韓國人一起吃飯時,共享的食物要夾到各自的碟子上吃,最好不要伸筷子到盤子里夾菜吃。
第五,韓國人愛喝真露燒酒,入口很柔,后勁十足。但是喝酒就是喝酒,吃飯就是吃飯,不能像國人一樣一邊喝酒一邊吃飯。
第六,多人一起用餐時,不要過快也不要過慢,要看著別人的步調吃,吃完飯后的餐具要放在初始的位置上,使用過的餐巾疊起來放在桌子上。
從以上羅列出的六個韓國人吃飯的小細節不難看出,韓國是一個非常重視傳統禮儀的國家,在飯桌上也不忘各種禮節。雖然韓國的文化多數都源于中國,但國內的很多禮節早已摒棄了,雖然棄了的有很多是糟粕,但亦不乏精華,這點國人應該反思。
參考文獻:
[1]大醬:“代表”韓國人品德和文化的食物[J].中大網校,2011-11-25(1-2).
[2]韓國料理—烤肉的介紹[J].韓國料理咨詢網,201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