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文獻研究,結合實際,擬定影響中醫類大學生創業意愿的潛在因素,自編問卷,調查廣州中醫藥大學1017名中醫類大學生,并通過斯皮爾曼等級相關性分析確定有意義的影響因素,分析了影響中醫類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因素,為制定干預策略提供理論支持。
創業意愿 中醫類大學生 影響因素
一、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高等教育逐漸趨于大眾化,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近幾年黨和政府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胡錦濤總書記曾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前也曾經提出:“政府始終把大學生就業擺在重要位置,也特別希望大學生能夠自主創業。”
高等學校作為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基地,更應該十分重視創業教育,重視大學生創業意識的挖掘和創業精神的塑造,帶動全社會創業氛圍的形成。
隨著醫學生終身性職業時代的逐漸消退,越來越多醫學生選擇從事醫學之外的行業。加之受金融危機等外部因素的多重影響,近幾年醫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總體不容樂觀。如何在新形勢下更好的引導醫學類本科生的就業觀念,加強他們的創業意識,已經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廣州中醫藥大學1017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派發問卷1017份,回收問卷1017份,有效問卷1011份,有效率為99.4%。
調查對象中男性506人,女性505人。共涉及三個學院,第一、第二、第三臨床醫學院分別為429人、300人和282人。包含五個中醫類專業,分別為中西醫七年制90人、中西醫五年制265人、中醫骨傷282人、中醫臨床164人、中醫五年制210人。
三、創業意愿現狀
創業意愿現狀如表1所示:表示“有意愿,且已經有明確規劃”的有61人,只占到了總人數的6.03%。“有意愿,但沒有明確規劃”的有647人,占到了總數的61.00%。從中可以看出,中醫類大學生的總體創業意愿并不強烈,大部分只是停留在想,而付諸行動者數量甚少。
四、相關性分析
通過文獻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初步擬定了14個潛在影響因素,分別為:“性別、院系、專業、年級、概念理解、動機、時機、形式、風險意識、專業優勢評價、知識儲備、興趣、經驗、政策了解程度”。圍繞這14個潛在影響因素,自制問卷,獲取相關信息。
將數據錄入Excel后,用SPSS進行分析,將14個潛在影響因素與創業意愿分別進行斯皮爾曼等級相關檢驗,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P值小于0.05的有“性別”1個因素,P值小于0.01的有“概念理解”等8個因素,其余5個因素的P值均大于或等于0.05。
由此可知,與創業意愿呈顯著相關的有性別、概念理解、時機、形式、專業優勢評價、知識儲備、興趣、經驗、政策了解程度,共9個因素。院系、專業、年級、動機、風險意識,共5個因素與創業意愿關系不明顯。
五、因素討論
1.性別
男性受訪者中有48人表示“有意愿,且已經有明確規劃”,占男性受訪者的9.51%;女性受訪者中有只有13表示“有意愿,且已經有明確規劃”,占女性受訪者的2.58%??梢娔行员扰跃哂懈鼜姷膭摌I意愿,這可能與男性的社會期望值和家庭角色有關。
2.概念理解
受訪者對“創業”概念的理解各不相同,其具體情況如表3所示??傮w上,理解趨向寬泛化,表示“不清楚”的人數較少,只占總人數的4.22%,認為“只需要開創一份事業都可以叫創業”的人數最多,占57.63%。
對“創業”概念的不同理解會影響受訪者的創業意愿,認為創業是“開辦一個企業”的同學,所表現出的創業意愿最高,158人中就有23人表示“有意愿,并且已經有明確規劃”,占該項目人數的14.56%。
3.時機
在最佳創業時機的選擇上,選擇“在校創業”、“畢業時即開始著手創業”和“畢業幾年后,積累了經驗和資金再創業”的人數分別占總人數的19.06%、17.27%和63.67%。
創業意愿與時機選擇呈現明顯的負相關,表現為選擇“在校創業”的受訪者創業意愿最強,他們中表示“有意愿,且已經有明確規劃”的,占該項目人數的11.52%。而隨著時機選擇的推后,這個數據分別下降到5.87%和4.55%。
4.形式
在創業形式的選擇上,“合伙創業”多于“自己創業”多于“家庭創業”,只有2.70%的受訪者選擇了“其他”。雖然“家庭創業”人數較少,只占到總人數的9.78%,但這類受訪者的創業意愿最高,這可能與其得到家庭經驗及資金支持有關。
5.專業優勢評價
在專業優勢評價時,有61.06%的同學認為自己所學專業與創業“有關系但不太大”,認為“基本沒關系”的占19.72%,兩者相加達80.78%,說明中醫類大學生普遍認為所學專業知識并不能有效轉化為創業的優勢。
但是在認為“關系密切”的同學中,有10.88%已有明確創業計劃,其創業意愿明顯要高于其他兩類同學(其他兩類分別為4.24%和7.07%),說明幫助中醫類大學生認識到其在創業方面的專業優勢,可以有效提高其創業意愿。
6.知識儲備
在回答“您認為現有的創業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可以滿足創業的需要嗎”這個問題時,認為“不滿足”的高達70.93%,認為“完全滿足”的只占3.67%。
在認為“完全滿足”的37人中,有13人“有創業意向,且有明確規劃”,高達35.14%;而在“不滿足”的717人中只有29人“有創業意向,且有明確規劃”,只有4.06%??梢娭R儲備充足的學生相比其他學生在創業方面表現出強意愿,進行創業的知識和技能培訓能夠增強學生的創業積極性。
7.興趣
在考察受訪者對創業的興趣時我們發現,認為“很感興趣”及“比較感興趣”的共470人,占46.49%。而表示“不太感興趣”和“很不感興趣”的共178,只占17.61%,其余363人則表示“一般”占35.91%。從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同學對創業表現出較強的興趣,不感興趣的人數較少。
同時,表示“很感興趣”的141人中,其“有創業意向,且有明確規劃”的占31人,達22%,是創業意愿最為強烈的人群。
8.經驗
中醫類大學生在創業方面的經驗相對不足,有過創業培訓經歷的只有198人,占總人數的19.86%;而有撰寫商業或創業計劃書經歷的人則更少,只有96人,只占總人數的9.39%。
相對于無創業經驗的受訪者,有相關經驗的受訪者表現出更強的創業意愿。因此,加強創業培訓、提供創業模擬競賽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其創業意愿。
9.政策了解程度
在考察創業優惠信息的了解程度與創業意愿強弱之間關系的時候發現,兩者呈顯著相關。在“不了解”、“基本了解”、“比較了解”、“完全了解”的學生中,表示“有創業意向,且有明確規劃”的分別占到所在人群的2.65%、13.87%、26.79%、25.00%。可見兩者基本呈正相關,但當學生對政策達到一定了解程度后,其創業意愿不會繼續增加,反而有輕微下降,這可能與同學接觸到部分負面信息而信心受挫有關。
比較不容樂觀的是共有791人表示對創業優惠政策“不了解”,占總人數的78.47%。但也有一個好的現象:即使對政策“不了解”,仍有21人表示有創業計劃,占到“有創業意向,且有明確規劃”人數的34.4%,這說明如果加強優惠政策教育,“不了解”人群中將誕生更多有創業規劃的同學。實現提高中醫類大學生創業意愿的方法中,優惠政策教育將會是“投入少、見效快”的方法。
六、小結
通過初步研究,確定了9個顯著相關因素和5個非顯著相關因素,并對每個顯著相關因素進行論述,為中醫類大學生創業意愿的干預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由于創業意愿的影響因素眾多,本研究可能有所疏漏,加之各因素之間又互有影響,因此在實際運用中應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提高數據采集的準確性,進行偏相關分析排除虛假關系,嘗試進行回歸分析將是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陳春意.創業教育是高校培養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J].科技創業,2005,(6).
[2]王詩源.深化醫學專業學生就業教育的探討[J].林區教學,2010,(2).
基金項目:廣州中醫藥大學人文社科類研究項目(項目編號:SK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