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課的時候許老師講了那么多精彩的童話故事,而我卻對《西游記》“情有獨鐘”,因為是它陪伴著我走過了美好的童年,還記得小時候看了無數遍的《西游記》,還是看不膩煩,看連環畫,電視劇,還有各種的圖片,一遍又一遍地看,依然是興趣不改。我覺得,只有這一部作品才能讓很多人這樣一遍又一遍的看也看不膩,也只有這樣的一部作品能夠永不過時,經久不衰。這部作品不僅可以作為一部文學作品,我認為還完全可以做一部道德教育叢書。
《西游記》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鮮明地刻畫了四個人物形象,唐僧,也就是其他三個人物的師父,善良、單純、誠心向佛;孫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正義、勇敢、堅強、直爽、聰明、機靈、不畏權威、敢于抗爭、神通廣大,是妖魔鬼怪的克星;豬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好色、好吃、懶惰,但又不缺乏善良;沙僧是唐僧的三徒弟,他忠厚、老實、任勞任怨、善良。文章就講述了這師徒四人為了到西天取得真經,一路降妖除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于取得了真經的故事。
這里面每個人物都被刻畫的個性鮮明,但是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孫悟空,也就是美猴王,尤其是幼兒,在幼兒心中把孫悟空當成了一個大英雄,一個神通廣大、無所不能的“神”,甚至有的幼兒不知道什么是《西游記》,而卻知道孫悟空、美猴王。那么為什么這只美猴王這么受小朋友的喜歡,這么受幼兒的歡迎呢?我下面就重點分析一下孫悟空這個人物形象。
首先,孫悟空身上具有太多的美好品質,還有最重要的是這只美猴王是自由的化身,他能上天入地,斬妖除魔,他向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幼兒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因為本身幼兒就是渴望自由,向往自由的。這只美猴王性格叛逆,放任不羈,這個無父無母,石頭里蹦出來的小猴子,他會為自己討回想要的,誰也不能阻擋他,因為他無所顧忌,他的內心是最純潔的,所以他受不了這個世界對他有任何的不純潔,對他有半點的虛以委蛇。孩子們從這只美猴王身上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是自己面對父母、社會、學校的束縛,卻無能為力,而美猴王卻神通廣大,可以放任不羈的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因此崇拜之情油然而生。這讓孩子們抱有對未來浪漫的、夢幻般的希望。美猴王的身上暗藏著幼兒們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自由。他破石而出,闖龍宮,鬧冥府,在花果山上自由自在的稱王??梢哉f已經達到了極致,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爭也是為了爭取自由。
而那個唐僧,也就是悟空的師父,他會處處限制悟空,還有一些神仙都在限制悟空,當看到悟空的師父這樣的限制悟空的時候,很多幼兒都會很“憎惡”這個師父的,因為他限制了悟空的自由,誤會了悟空的“好意”,這就像是現實中幼兒的父母一樣的限制著幼兒做一些幼兒想做的事,而這些事其實對幼兒來說是對的,比如說冬天的時候去外面打雪仗,滑冰,很多父母會認為外面冷,怕孩子被冷著,夏天下雨的時候,不讓幼兒出去感受淋著雨滴的快樂,怕孩子被淋濕。其實父母這些所謂的“好意”正在剝奪孩子體驗生活的權利。所以孩子看到悟空被師父“控制”著的時候會產生共鳴。當然悟空對自己的師父的那份依戀也正如孩子對父母的依戀是一樣的,因此當孩子看到悟空每次去“拯救”師父的時候,還是依然會產生共鳴,會很“支持”。這就無形中有培養了幼兒對父母的深厚的感情。
其次,孫悟空身上具有著堅強、勇敢、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當他被壓在山下的時候,他堅強地看著世事的變化和輪回;后來在陪師父西天取經的路上,他勇敢面對各路妖魔鬼怪;面對各種磨難,他依然沒有放棄西天取經的信念。一切的一切,都表現出來了一個將近完美的美猴王的形象。而這種形象也正是幼兒想要成為的形象,每一個幼兒都想成為所謂的英雄,都想自己是最堅強最勇敢的,那么這個孫悟空也無意成為了幼兒心中那么完美的英雄和榜樣。
孫悟空成為孩子們的偶像,孩子們當做神一樣的崇拜著他。孩子們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的美好品質,這對孩子以后的發展是非常有用的。就拿我做個例子吧,比如說他鍥而不舍的精神吧,對我的影響就是非常大的。每當自己想半途而廢、虎頭蛇尾的時候,我不禁慚愧自己為何不能像孫悟空一樣堅持到底呢?只要我能像他一樣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后。還有我想,雖然爸媽有時候對我很“苛刻”,但是我還是要想悟空對他師父好一樣的對待我的爸媽。無形中讓我學會了“孝”。
我相信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孫悟空,而且這只美猴王身上的品質將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西游記》不僅是一部很好的文學作品,更是一部很好的兒童文學作品,也是一部對幼兒進行德育的書籍。